世界文学名著(全套50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5章 父与子(二十八)

六个月过去以后,白色的冬天已经到来:万里无云的严寒天气异常沉寂;结实的积雪轧轧发响;树上挂着玫瑰色的霜花;天空碧蓝,烟囱上头冒着袅袅炊烟;突然打开的房门里冒出一阵阵的热气,人们的面庞好像被什么东西咬伤而肿得通红;忙忙碌碌奔跑的马儿,浑身颤个不停。一月的一天,已经接近结束,傍晚的寒冷在静止不动的空气中更觉刺骨,血红的霞光随着迅速熄灭。马利因诺村里的灯光开始点燃。普罗科菲依奇穿着黑色燕尾服,戴着一副手套,带着特别庄严的表情,在桌子上摆上七份餐具。一个星期以前,在本地区的一个小教堂里,静悄悄地、在几乎没有证人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两对夫妇的婚礼:一对是阿尔卡季和卡嘉,另一对是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和菲尼奇卡。就在那一天,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举行宴会,为因事去莫斯科的哥哥送行。安娜·谢尔盖耶夫娜参加婚礼,给年轻夫妇送去一份厚礼以后,也立即去了莫斯科。

下午三点整,大家开始入席。米佳也给安排坐在这里,他身旁已经有了一位奶妈,她戴着锦缎做的盾形头饰。巴维尔·彼得罗维奇坐在阿尔卡季和卡嘉的中间;“丈夫们”都挨着自己的妻子坐着。我们熟悉的几个人最近都有了改变:似乎他们都变得漂亮、英俊了,只有巴维尔·彼得罗维奇一人瘦了点,不过,这反而给他那富于表情的面貌增添了优雅和大贵族的派头……菲尼奇卡也变得不同了,变成了另一个人。她穿一件鲜艳的丝绸连衣裙,头发上面扎一根很宽的天鹅绒发带,脖子上戴一条金链子,她恭恭敬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不仅对自己恭恭敬敬,而且恭恭敬敬对待她周围所有的人。她那么微微地笑着,好像想说:“你们一定要原谅我,我没有错。”不仅她一个人在微笑,其他的人也都在微笑,也似乎在表示歉意,大家都有点感到不大自在,有点忧郁;其实,大家的心情都很好。他们都带着近乎滑稽的谨慎,相互周旋,好像大家都同意演一出纯真的喜剧。卡嘉比所有的人都显得平静。

她信任地望了望自身的周围。宴会结束前,尼古拉·彼得罗维奇站起身来,两手捧住酒杯,走向巴维尔·彼得罗维奇。

“你就要离开我们……你就要离开我们了,亲爱的哥哥,”他开始说道,“当然,离开的时间不会很久,但我仍然不能不向你表示,我……我们……我多么……我们多么……糟糕的是我不会说话!阿尔卡季,你说吧。”

“不,好爸爸,我没有准备。”

“可我却好好准备了!哥哥,简单点,让我来拥抱你,祝你万事如意,并且尽快回到我们这里来!”

巴维尔·彼得罗维奇同所有的人都接过吻,当然,米佳也不例外。不过,对菲尼奇卡则不同,他只亲了一下她的手,可她还不知道怎么伸手呢。巴维尔·彼得罗维奇喝干再次斟满的一杯酒以后,深深地叹息一声说道:“祝你们幸福,我的朋友们!farewell![224]”这最后的一个英国尾巴,谁也没有察觉出来,但大家都深为感动。“为了纪念巴扎罗夫!”卡嘉对着自己丈夫的耳朵,悄声说道,然后同他碰了一下酒杯。作为回答,阿尔卡季握了一下她的手,但不敢大声说出这一杯的祝酒词。

一切都好像结束了?但是,或许有一些读者希望知道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些人物中的每一个人,此刻正在干什么吧?好,我们准备满足他们的这一要求。

安娜·谢尔盖耶夫娜前不久嫁了人,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出于一种信念,她相信丈夫会成为一位俄国未来的政治家。此人非常聪明,是一位实践经验丰富、意志坚强,并且具有出色的辩才的法学家。他还很年轻,心地善良,但对人冷若冰霜。他们生活得非常和谐,大概会获得幸福……大概会获得爱的。公爵夫人死了,她一死就被人忘记了。基尔萨诺夫两父子就在马利因诺定居了。他们的事业开始好转。阿尔卡季成了一名热心的当家人,他们办的“农场”年年都有相当可观的收入。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当上了民事调解员[225],并且竭尽全力办事,他不停地在自己的地区里奔忙,经常发表长篇演说(他始终坚持一种意见,认为对农民应当“开导”,也就是说要经常把同样的话反复说上几遍,直到他们厌倦为止)。不过,说老实话,两方面的人还是都对他不尽满意:那些受过教育的贵族说起解放这个词来(他们念的时候,鼻子一哼,相当含糊),样子一会儿很优雅,一会儿又很忧郁;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贵族则蛮横无理地大骂“这些个解放”。对于这两种人来说,他都显得太软弱。卡捷琳娜·谢尔盖耶夫娜生了个儿子科里亚。而米佳则已经可以四处乱跑,而且会说话了。菲尼奇卡·菲多西亚·尼古拉耶夫娜除开丈夫和米佳之外,最喜欢自己的媳妇,要是她媳妇坐下来弹钢琴,她就高高兴兴坐在媳妇身旁,整天不离开。我们也顺便提一下彼得。愚蠢和老气使得他完全变呆了,他老是把e这个音发成IO,把“现在”念成“欠在”。不过他也结了婚,而且从妻子那里得到了一份可观的嫁妆,妻子是市郊一个菜园主的女儿,曾经拒绝过两个很好的求婚者,原因只是他们没有手表,而彼得不仅有手表,而且有一双上过拉克油漆的半靿筒靴子。

在德累斯顿的布柳列夫凉台上,每天下午两点到四点这个最适合散步的时间里,您可以碰到一位将近五十岁的人。他的头发已经灰白,好像还患有痛风病,可是他的长相还很漂亮,穿着非常讲究,而且还带有一种只有在上流社会生活很久的人才有的特殊印记。那就是巴维尔·彼得罗维奇。他离开莫斯科出国,为的是恢复健康,却定居在德累斯顿。他在这里多是与英国人和过路的俄国人交往。同英国人在一起时,他举止朴实,近乎谦逊,但不失尊严;他们发现他有点乏味,但尊重他是一位完美的绅士,“a perfect gen⁃tleman[226]”。对俄国人他比较随便,他随意发脾气,既挖苦自己,也嘲笑别人。不过,他的这些举动却使人觉得可爱,既显得漫不经心,也并不失礼。他坚持泛斯拉夫派的观点,大家都知道,这在上流社会,通常被称为tres distingue[227]。他任何俄文书报都不看,但他的书桌上却摆着一个俄国树皮鞋形状的烟灰缸。我们的旅游者很喜欢去找他。暂时处于反对派地位的马特维·伊里奇·科里亚金在去波希米亚温泉疗养途中,堂而皇之地拜访过他。他同当地人见面次数不多,但他们对他几乎达到崇拜的地步。倘使要弄一张去宫廷演奏厅或者剧院的戏票,谁也不能像der Herr Baron von Kirsonoff[228]那样迅速而容易地搞到。他总是尽力做好事,因此博得了一点儿名气:他没有白做交际场上的明星!但他生活相当艰难……比他自己想象的难得多……只消看看他站在俄国教堂里,身子靠在墙上,开始沉思默想,好久都不动弹,痛苦地咬着嘴唇,然后突然醒悟过来,几乎叫人毫不察觉地画十字,就……

库克什娜也到了国外。她现在在海德堡,已经不再研究自然科学了,而是研究建筑学。用她的话来说,她在建筑方面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她仍然同大学生们接触,特别是同年轻的俄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来往。在海德堡,这样的人多得很,在初来的时候,他们对事物的清醒观点使幼稚可笑的德国教授们感到震惊,后来他们的无所作为和无比的懒惰又使那些教授感到同样吃惊。西特尼科夫同两三个这一类的年轻化学家一块儿在彼得堡走来走去,他们连氢、氧都分不清楚,却满脑子里装的是否认和自尊,还有那个伟大的叶利谢耶维奇也在一起。西特尼科夫现在准备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在继承巴扎罗夫的“事业”。据说,前不久,有人打了他一顿,不过他马上进行了报复:在一家不知名的小报上写了一篇不起眼的小文章,暗示打他的人是个胆小鬼。他把这叫作讽刺。他父亲还是照旧随心所欲地使唤他,可妻子却骂他是个大傻瓜……和文学家。

在俄罗斯一个遥远的角落里,有一座不大的乡村公墓。几乎同我们所有的公墓一样,它的外貌是叫人见了伤心的:它四周的水沟早已长满杂草;灰白的木制十字架都已倒下,在它自己的、曾经油漆过的顶盖下腐烂;石碑都被移开了,似乎是有人把它们从下面抬上来的;两三株光秃秃的小树,勉强遮住一点儿阳光;一群群的绵羊在坟墓中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但在它们中间,却有一座坟没有人触动过,也没有让牲畜践踏过,只有鸟儿在黎明时分落在它上面歌唱。它四周围着铁栅栏;它的两端种着两棵小枞树:叶夫格尼·巴扎罗夫就埋葬在这个坟墓里。常常有一对年迈体衰的老夫妻从不远的村子里来到坟上。他们相互搀扶着,迈着沉重的步伐走来,他们走到铁栅栏前,就趴着跪在地上,伤心地痛哭好久。他们久久地注视着那块无言的石头,他们的儿子就躺在它的下面;他们简短地交换几句话语,便拂去石头上的尘土,扶正枞树的枝叶,于是又祷告起来。他们不能离开这个地方,他们似乎觉得,从这里离他们的儿子要近一些,好像跟他们对儿子的回忆也更近一些……难道他们的祷告、他们的眼泪一点儿效果也没有吗?难道爱,神圣的、无限忠诚的爱不是万能的吗?啊,不!不管埋藏在坟里的是一颗多么热情、多么有罪、多么具有反抗力量的心,长在坟上的花朵还是用它那天真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们,它们对我们不仅叙说着永恒的安宁,也给我们叙说着“冷漠”的自然界伟大的安宁,更叙说着永恒的和解和无限的生命……

注释

[1]俄国人的全名包括三部分:名、父名和姓。

[2]1俄里相当于1.06千米。

[3]1俄亩等于2400平方俄丈,1.09公顷。

[4]此处所指的是拿破仑侵略俄国的那场战争。拿破仑曾率军占领莫斯科城,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实行焦土政策,放火烧了莫斯科,使法军遭到惨败。

[5]法语:阿达泽。

[6]俄国女子出嫁以后,便改从丈夫的姓,以示对丈夫的忠贞和尊重。

[7]第一个走到十字架前的都是显贵。

[8]俄国19世纪80年代以前,高等学校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

[9]这是彼得堡的一个高级住宅区。它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她的宠臣修建的。

[10]只有贵族和高官才能加入的一个游乐组织。

[11]1848年欧洲各主要国家大都发生了革命浪潮。俄皇尼古拉一世害怕俄国受到影响,也爆发革命,所以下令禁止俄国人出国。

[12]阿尔卡沙是阿尔卡季的爱称。

[13]这是一种旧时农民穿的外衣,上面带有穗缨,非常朴素。

[14]俄罗斯人对成年人一般要呼他的名字和父称,以表示尊重。把华西里耶维奇念成华西里依奇则是一种亲切的表示。

[15]拉车的三匹马中间一匹叫辕马。

[16]俄国人爱喝的一种高度白酒。

[17]指地主贵族家里总揽内外事务的人。除了收租催债、料理田产之外还负责管理仆从。

[18]法语:他真的是自由的人。

[19]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原为德国公主,1762年在近卫军的帮助下,推翻彼得三世,取得政权,成为俄国女皇。

[20]普希金(1799—1837年),19世纪俄国文坛最伟大的诗人,俄国新文学的奠基人。

[21]他戴的是一顶有遮檐、形似军帽的便帽。

[22]英语:握手。

[23]法语:变得放肆多了。

[24]指1861年发布的解放农奴的法令。

[25]这种脸盆较俄式的先进,可自动泄水。

[26]加姆布斯(Gambes),一个苏格兰商人,1809—1848年间到俄国,在彼得堡开设家具店,制造各种家具,这里所说的围椅很可能是由他店里出品的。

[27]指《加里纳尼报》,是意大利人加里纳尼于1814年在巴黎创办的一份英文日报。

[28]这是一种后身打褶的直领的男上衣,式样与妇女外衣类似。

[29]俄国特有的一种茶具,上面煮开水泡茶,下面生炉火,中间有个小烟囱。

[30]这是某些亚非国家流行的一种帽子,上面带有缨子,形状似圆锥台。

[31]法语:你们把这一切都改变了。

[32]这已成为一句俄罗斯民谚。源于格里鲍邓多夫的剧本《智慧的痛苦》。

[33]指黑格尔的信徒。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在客观唯心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法。

[34]伊索是著名的古希腊寓言家,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在公元前620—前560年。此处作讽刺语用,意思是奇怪的人。

[35]席勒(1759—1805),德国著名的诗人、戏剧家,代表作有《强盗》《阴谋与爱情》。

[36]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作家、新文学奠基人,代表作有《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37]李比黑(1803—1873),德国农业化学创始人之一。

[38]拉丁文,学名榜螂。

[39]一种波兰交际舞。

[40]希腊神话中的怪物:一半像女人,一半像雄狮,并生有两翼。它盘踞在悬崖边上的道旁,拦住行人猜谜,猜不中的便被它弄死。

[41]路易·菲利普(1773—1852),法国皇帝,1831—1848年在位。

[42]威灵顿(1764—1852),英国元帅,曾统率英军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

[43]维斯特,一种纸牌游戏的名称。

[44]这是一句俄罗斯的民间谚语,意思相当于我国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5]法语:我可以给你一点儿钱。

[46]俄国当时使用的重量单位,1俄磅等于409.5克。

[47]叶尔莫洛夫·A. H(1772—1861年),俄国著名的将军和外交家,1812年击败拿破仑的英雄之一。

[48]马萨里斯基·K. H (1802—1861年),俄国作家,《火枪兵》是他的四卷本的长篇历史小说,1832年出版。

[49]所谓顺势疗法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用健康人吃了会生病的药去治疗有病的人。

[50]法语:文艺复兴时代的样式。

[51]拉丁语:好。

[52]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浪漫主义抒情曲的创始者。

[53]拉丁语:一家之长。

[54]比尤赫涅尔(1824—1899),德国医生、自然科学实验家、庸俗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

[55]法语:《物质与力》,此书的俄译本于1860年出版,在俄国青年中颇受欢迎。

[56]原文为法语,意为“先生”。

[57]《茨冈》是普希金的一首长诗,所谓茨冈人就是现在所说的吉卜赛人。

[58]法语:马特维。

[59]旧俄时的三等文官。

[60]法语:社会福利。

[61]此处指1861年的农奴解放。

[62]俄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西伯利亚一带。

[63]指俄国境内的蒙古族人。

[64]法语:画匠。

[65]俄国卢布的百分之一。

[66]这是一句俄国民谚,意思是“很难说,还不知道是不是如此”。

[67]指1812年火烧莫斯科一事,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可小看。

[68]梵蒂冈,罗马教皇所在地,拥有收藏丰富的图书馆、博物馆,里面有许多珍贵的世界名画。

[69]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的画家和建筑师,是文艺复兴时代三大画家之一。

[70]所谓村社是旧俄时代一种乡村自治的组织,它的基础是实行土地共有。

[71]法语:老了。

[72]法语:晚安!

[73]法语:“对不起,先生!”

[74]法语:精力是国务活动家最首要的品质。

[75]基佐(1787—1874),法国历史学家、马克思以前阶级斗争理论的创造者之一。从1830年起多次担任政府部长,1847年出任政府首脑,后为1848年的革命所推翻。

[76]斯维钦娜(1782—1859),俄国斯维钦将军夫人。她是一个有神秘主义倾向的作家,大部分时间住在巴黎。她1860年出版的文集在贵族中间曾引起轰动。她家的客厅是政客、文人经常聚会的地方。

[77]康吉里亚克(1715—1780),法国启蒙哲学家,曾与狄德罗等人合编《百科全书》,主要著作是《感觉论》(1754年出版)。他是联想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78]英语:最心爱的。

[79]拜伦(1788—182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这里的拜伦主义大概是指他跛脚,不会跳舞。

[80]法语: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81]布尔达卢(1632—1704),法国耶稣教会的传教士,他的传道演说曾于19世纪初译成俄语,在俄国上流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

[82]斯拉夫派是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思潮中的一个流派。他们主张俄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83]这种短上衣是匈牙利骠骑兵的制服,腰间有几根细带子。当时俄国的斯拉夫派很喜欢穿,表示他们不同于西欧派,因为西欧派是主张俄国全盘西欧化的,他们喜欢穿的是西服。

[84]原文为法语,意为“先生”。

[85]法语:叶夫多克西亚。

[86]法语:摆脱了一切偏见的妇女,即所谓开放的女性。

[87]所谓伴娘,是一些破落的贵族妇女,她们寄食在有钱的贵族家中,靠女主人的恩惠生活。她们一般都有点文化,常常陪伴女主人聊天、打牌、弹琴、朗读书报,比女用人高一等。

[88]法语:维克多。

[89]法语:请进。

[90]俄国当时的官方报纸,1756年创刊,1917年停刊。从18世纪60年代起完全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

[91]Sand,真名Dupin(1804—1876),法国女作家,在作品中鼓吹个性解放、民主。她的作品中现实主义与社会空想结合在一起。

[92]爱默逊(1803—1882),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作家。

[93]库珀(1789—1851),美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拓荒者》《舵手》《最后的莫希干人》,等等。

[94]原文为法语,意为“先生”。

[95]朋逊(1811—1899),德国著名化学家,1852—1889年间曾在海德堡大学任教。海德堡是德国西南部的一座名城,海德堡大学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96]法语:皮埃尔(即彼得)。

[97]法语:我的女友。

[98]蒲鲁东(1809—1865),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是工人出身,反对资本主义,但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反对政党、国家,要求给人民以充分的自由;反对妇女解放,主张妇女的天职是当母亲和管理家务。

[99]马科来(1800—1859),英国历史学家、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1819—1841年任军事部长。主要著作有《英国史》。

[100]《家训》是16世纪的一本俄文书。据说是伊凡雷帝年轻时的忏悔师西尔威斯特写的,内容无非是教人怎样对待家,男子如何严厉对待妻子,等等。

[101]米什勒(1798—1874),法国浪漫主义派史学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法国史》《法国革命史》。

[102]这是用法语字母模仿碰杯的声音。

[103]这里指的是浪漫曲《格拉纳达之夜》,作者引用得不大准确。塞依穆尔·什弗是一位钢琴家和作曲家,19世纪中叶经常在俄国演出,举办音乐会。

[104]法语:像一个真正的法国骑士。

[105]法语:我非常荣幸。

[106]这都是法语。Zut的意思是“讨厌”,Ahfichtrrre的意思是“见鬼去吧”;Pst, pst, monbibi的意思是“嘘,嘘,我的小不点儿”。

[107]错误地使用假定式“假如我有的话”去代替过去时。

[108]法语:无条件地。

[109]法语:非常完美。

[110]一种法国舞。

[111]波兰的一种民族舞。

[112]法语:谢谢。

[113]这是一句俄罗斯民谚的前半段,整个谚语是“平静的旋涡里有鬼”,意思是“表面正经心里坏”。

[114]这大概是指她与人私通而且怀了孕,出国是为了掩饰这件不光彩的事情。

[115]这是一句谚语,有“什么考验都经历过”的意思。

[116]当时俄国上流社会中,人们习惯使用法语,其次是德语,能正确使用俄语的反而少见。

[117]拉丁文:很好。

[118]意大利文:壁画。

[119]俄国显赫的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徽,饰刻在房子的墙上。

[120]斯别拉斯基(1772—1939),俄国政治家、伯爵、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近臣,曾提出自由主义的改革计划并担任过西伯利亚省省长。他是一个乡村牧师的儿子。

[121]指德国南部萨克逊邦的群山,因风景美丽,因此有萨克逊瑞士之称。

[122]这是宗教迷信。

[123]夫人发音不准。

[124]一种三人对局玩的纸牌游戏。

[125]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学派的代表。作品很多,仅交响乐就多达五十部,他的代表作有《安魂曲》《魔笛》《费加罗的婚礼》等。

[126]托更堡是德国大诗人席勒的一首同名长诗里的浪漫主义主人公。

[127]指中世纪德国南部歌唱骑士精神、习俗和爱情的诗人或歌手。

[128]指中世纪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专门歌颂爱情的诗人。

[129]指疯人院。

[130]法文:贝鲁兹与弗列米合著的《化学的一般原理》。此书于1853年在巴黎出版,是一部影响较大的学术著作。

[131]法语:加诺著《实验物理学基础教科书》。

[132]这是一句俄国谚语,意思是什么人都有用,傻瓜也不例外。

[133]叶纽沙是叶夫格尼的爱称。

[134]叶纽申卡也是叶夫格尼的爱称。

[135]也是叶夫格尼的爱称。

[136]法语:真正的男子汉。

[137]俄罗斯民谚,意思是空言不能果腹。

[138]古菲兰德(1762—1836),德国学者,著有《长生术》(1796年出版)。

[139]由人的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

[140]拉丁文:各有所长,各得其所。此处的意思应为各得其所。

[141]旧俄时代行乞者常常高唱一首根据《圣经》故事编的歌:《富人和拉扎里》。拉扎里很穷,但死后却进了天堂;他的兄弟很富,死后却入了地狱。行乞者常以此歌恐吓不肯施舍的人。由于有的行乞者的诉苦是假的,所以“给拉扎里唱赞歌”就成了“装穷叫苦”了。

[142]《健康之友》是一份医学杂志,1833—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

[143]申奈(1793—1864),德国著名的医生、教授。

[144]拉杰马赫尔(1772—1849),德国学者、医生。

[145]霍夫曼(1660—1742),德国学者、医生。他是体液学的拥护者。体液病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主观臆测的学说,根据这种学说,疾病产生的原因在于机体内的体液失调。

[146]布朗(1735—1788),英国著名的内科医生。

[147]所谓活力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学说,认为生命是由非物质的超自然的力量和原则支配的。

[148]法语voilacrour的俄国腔,意思是“仅此而已”。

[149]维特格什泰因(1768—1842),俄军元帅,1812年俄法战争的参加者,在1818—1828年,任第二(即南方)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中曾组成南方秘密协会,由十二月党人领导。

[150]茹科夫斯基(1783—1852),俄国浪漫派大诗人。

[151]指十二月党人别斯捷里所领导的南方秘密协会。

[152]巴拉采里西依(又名巴拉采里斯,1493—1541),著名的瑞士医生和化学家。

[153]拉丁文:一切全在草、语言和石头里面。

[154]拉丁文:见祖宗去了。

[155]所谓意大利问题,指的是意大利为了摆脱奥地利的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当时这个问题在俄国报刊上展开热烈的讨论,尤其是革命民主主义的《现代人》和《笛声》等杂志,讨论最为热烈。

[156]贺拉斯(公元前65—前8年),古罗马诗人,他的作品有《讽刺诗集》2卷;《长短句集》,《歌集》4卷,《世纪之歌》,《书札》2卷。

[157]希腊神话中睡神的儿子梦神,所谓“投入莫尔菲依的怀抱中”意思是“睡着以后进入梦乡”。

[158]指帝国首都在莫斯科的时代。

[159]旧俄时期一般人迷信,认为半疯半傻的人,得到了神的感召,能够跟神交谈,因此把他们当成预言家、先知先觉者。

[160]古俄国民间旧俗,星期四不吃盐。

[161]在旧俄时代,多数俄国人把鸽子当成圣灵的象征,不杀害鸽子,更不敢吃鸽子。

[162]约翰·普列德捷契是耶稣以前的传道者。希律王应其弟妇希罗底的要求将其逮捕,并予以处死。处死以后狱卒把他的脑袋放在盘子里送给希罗底。希罗底这样做是为了报复,因为约翰曾揭露过希罗底的罪恶生活。

[163]指在斋期中不吃肉。

[164]《阿列克西或者林中小屋》是法国作家杜克列·杜米尼黑(1761—1819)的一部伤感小说,1788年写成,译成俄语出版三次(1794,1800,1801年),颇受欢迎。

[165]15~18世纪的一种有弦的键盘乐器,是现代钢琴的前身。

[166]布哈拉是中亚乌兹别克的一个区。该地的睡衣又长又宽,穿着舒适。

[167]辛辛纳德(公元前219—前439),古罗马的贵族和执政官,生活简朴,亲自种地,因此博得模范公民的美名。

[168]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他认为人的幸福和教育条件之一是体力劳动。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等。

[169]拉丁语:不收费的。

[170]俄国腔法语:en amateur,业余的。

[171]拉丁文:新人。

[172]在旧俄时代,农奴们一般不能吻主人的面颊,而只能吻肩膀。

[173]拉丁文:朋友。

[174]拉丁文:黄疸病。

[175]歌剧的全名为《魔鬼罗伯特》,是德国作曲家麦耶尔贝尔(1791—1864)的作品。

[176]苏沃罗夫(1729或1730—1800),俄军统帅,大元帅。1799年他率军进入意大利和瑞士。粉碎了拿破仑一世的法军,后又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

[177]基督教祷告的结束语,意即“心愿如此”。

[178]指在坟墓上长牛蒡。

[179]希腊神话中的两位英雄。他们是宙斯和列妲生下的双胞胎。此处用作“形影不离的好友”。

[180]是卡斯托尔和波鲁克斯的合称。

[181]当时有两种币制,即发行有银卢布和纸币,需按一定的比值折算。银卢布比纸卢布贵很多。

[182]俄国契尔卡瑟地区的牛肉,味道特别美。

[183]南大西洋上的一个英国海岛。1815年拿破仑被放逐到这个岛上,1821年即死在这里。

[184]叶夫格尼的又一爱称。

[185]俄语成语:孑然一身的意思。

[186]华西里的爱称。

[187]18—19世纪占有一户的国家农民的等级之一。他们的出身为16—17世纪在俄罗斯国家边境上的边防军中服役的下级人员。

[188]帝俄时代管理照顾孤儿、寡妇和私生子的慈善机构。它用基金放款生息。

[189]法语:安静,安静!

[190]是那时为成年人开办的初等学校,每逢星期天上课。

[191]早在1840年年末,萨马林就在他的《里加来信》中揭露了德国贵族对波罗的海沿岸农民毫无节制的剥削。这些书信曾以手稿的形式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两地广泛流传。从1856年起,波罗的海沿岸东部地区的贵族在农民问题上的反动政策,不止一次地在报刊上受到批判。

[192]谢拉东是法国小说家狄尔非(1568—1625)的长篇小说《阿斯特列》的男主人公,他风流好色,因此成了风流好色之徒的代名词。

[193]意思是“我不会钻进纸堆里咬文嚼字”。

[194]即法语comme il faut,意思是“恰当地”。巴扎罗夫故意用俄国腔把它念了出来。

[195]俄国民谚,“纸包不住火”的意思。

[196]法语:有耳朵的人是会听得出来的。意思是“对会听话的人用不着多说”。

[197]拉丁文:有用的和令人愉快的东西。

[198]拉丁文:股外巨筋。

[199]法文:头晕。

[200]拉特克里夫(1764—1823),英国作家。她当时影响较大,作品在俄国也很流行,大多带有幻想的恐怖和神秘色彩,曾引起不少人模仿。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往往都有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她的代表作是《乌多里夫的秘密》。

[201]罗伯特·比尔(1788—1850),英国国务活动家、保守党领袖。

[202]法语:请去睡吧。

[203]巴维尔的爱称。

[204]法语:同一种气派。

[205]这里指的是所谓的最后的审判。信奉耶稣的教徒相信世界末日会到来,到时候,所有的灵魂都要从坟墓里爬出来,接受上帝的审判,这种审判是最后的,也是最可怕的。

[206]法语:弟媳妇。

[207]法语:在19世纪。

[208]法语:一个多好的想法!

[209]德累斯顿是德国的城市;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城市。

[210]俄语中,白蜡树与明朗同一词根。

[211]海涅(Heine)(1797—1886),德国大诗人。

[212]一种有俄罗斯特色的清凉饮料。

[213]这里指的是1846年果戈理致A. O.斯米尔诺娃的信。经过官方审查,第一次发表时标题为《什么是省长夫人》。

[214]这是俄国人说得不大准确的法语:仅此而已。

[215]意大利语“先生”的俄语音译。

[216]“米尔”是指俄国历史上的乡村自治组织,即所谓“农村公社”。“米尔”这个词还有“宇宙”“世界”的意思。旧俄传说中的世界,是放在三条鱼的背上的。

[217]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派别。奉行这一派哲学的人恬淡寡欲,因此又称淡泊学派。他们以坚忍、刚毅、刻苦作为做人的道德标准。

[218]德语:病人在哪里?

[219]德语wertester Herr kollege(尊敬的同行)的音读。

[220]拉丁文:快要死了。

[221]德语:先生,看来会说德语。

[222]希腊的医神。

[223]俄式德语:我……曾经。

[224]英语:永别了!

[225]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设立的一个官职,负责调解地主和农民之间的争执。

[226]英语:一位标准的绅士。

[227]法语:非常可敬的。

[228]德语:冯·塞尔萨诺夫男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