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战后美国青少年文学的历史嬗变
二战以前,虽然美国青少年文学创作已经很有历史,许多作家都曾出版过描写青少年时期的小说,不少作品进入美国文学经典的行列,但是总体而言,二战前的美国青少年文学创作还是处于零散的状态。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的青少年主要通过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二战以后,美国开始全面推广高中教育,青少年的文学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大幅度提高。加之二战以后的成人文学越来越追求标新立异和形式上的实验创新、内容上的异化主题和对成人思想情感的心理描写,这些都越来越偏离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社会,有需求就有供给。普及高中教育为青少年文学创作和出版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需求。宏观来看,二战后美国青少年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的迷茫时期,曾经影响了一代读者的霍瑞修·阿尔杰的励志小说退出市场。以奥尔科特的《小妇人》《小男人》为代表的青少年文学乐观、浪漫的传统基调开始消退,青少年文学也像成人文学那样染上了一种“挫败感”,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反叛。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由于这部小说与传统青少年文学的区别巨大,大众一时间难以接受,许多民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希望禁止这部小说上架。但是,它却获得很多学者和青少年读者的认可,并且影响了以后的青少年文学创作。第二阶段从60年代后期一直延续到80年代,人们开始直面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成长面临的诸多问题,对社会上新出现的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因素表示担忧和深刻反思。而且,揭露问题的小说一部接一部,以至于人们开始用“问题小说”来命名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文学。第三阶段从80年代末开始,规模庞大的“问题小说”令越来越多的读者产生阅读疲劳甚至反感。这类小说大势已去,多元文化思潮开始引领青少年文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少数族裔作家的作品在民权运动之后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80年代以后的青少年文学基调不再停留在对社会问题的渲染上。从文化源头去探索人物故事的意义,并以积极干预、健康乐观的基调引领青少年成长的小说开始重新赢得市场的青睐,并逐渐形成新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