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高原:当代西部文学中的民间文化书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国西部与当代中国西部文学

关于西部和西部文学的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到底什么是西部?西部文学是要遵循一个行政范畴,还是要板结一个文化地域?西部文学的特征是什么?这都是久争不决的话题。

一 中国西部的概念界定

众所周知,中国西部这一概念是从美国的西部引发而来的。早在20世纪的文学和影视剧中,美国西部的概念和影像就已经深深地在中国人的心中打下了烙印。美国西部开发的成功塑造了美国的精神。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有几次西部开发,其中,从1998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至今仍然在继续,中国政府也多次规划西部开发,而且从原来的经济大开发渐渐转向文化推进。在几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对“西部”的定义也有不同。

就行政区域来说,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等10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区)。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市为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就由9个增加为10个省(区、市)。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目前,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东部地区包括的11个省级行政区没变,中部地区剩下8个省级行政区。这是从宏观地理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划分的。

从地理板块来讲,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充满了传奇、想象、战争。“当其(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承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6]西北乃乾,主天,在戌亥之地;东南为巽,主地,在辰巳之地。可见,在古人那里,西北与东南是互相倾斜的两极。黄帝顺着山势从西北高原上下来,往东南方向一路开拓,华夏文明始焉。再从秦汉一直到魏晋时期,从西北方向冲来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匈奴族始终以马战的优势威胁着中原汉民族,从地势上来说,始终有俯冲之相。西南地区则因为地理的原因始终有被忽视的意味,自三皇五帝之时就为流放之地,是另一片蛮荒之地。历史上,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三国之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似乎才像张骞“凿空西域”一样打开了西南的关塞。在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中央,横亘着青藏高原。可以说,是青藏高原连通了西北与西南,但也是青藏高原使西北与西南的地理产生了极大的差异。西北多是戈壁、沙漠,地势开阔,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主宰着这里的气象。西南多高原,山势纵横,气象诡异。

从文化上来说,丝绸之路开启以后,从长安或洛阳开始,先是西北通西域,然后是西南方向也开通了一条茶马古道,西南丝绸之路也通向缅甸等国。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两个地域的文化背景和差异极大,但从今天更为广阔的背景来看,两个地区在文化上有很多相融的地方,已经连为一片。此外,两个地方因为青藏高原上藏传佛教的影响,历史上不断地在文化上有冲击和融合。比如,在唐时,吐蕃王朝,顺着青藏高原,统治了河西走廊等地,很多民族开始信仰藏传佛教。居住在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就是其中之一。而在青藏高原的另一边,更多的民族都信仰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是另一种文化影响。逆着丝绸之路,我们会看到在西北这片广阔的地域中,佛教曾经发挥了远胜于战争的力量,将这里凝成一片。从新疆的很多洞窟到敦煌,再从敦煌到张掖、武威一直到长安,这条文化带上留下了那个时代人类最辉煌最灿烂的文明。此外,逆着这条丝绸之路,另外两种文明也不断地东传,伊斯兰教后来影响了新疆、甘肃、宁夏等大片地域,基督教也悄悄进入,在寺庙、清真寺林立中点缀着天主教堂。西部尤其是西北成为世界文明汇聚的中心,丝绸之路成为一条文化的大河,哺育着两岸的人们。季羡林说:“根据我个人的看法,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可以归并为四大文化体系……一、中国文化体系;二、印度文化体系;三、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四、欧洲文化体系。这四个体系都是古老的、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化体系。拿东方和西方的尺度来看,前三者属于东方,最后一个属于西方。”[7]同时,他在谈到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时说:“在古代很长的时间内,新疆是东西各国文化交流的枢纽,许多国家的文化,包括世界上几个文化发源地的文化,都在这里汇流,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新疆。”[8]这种文化粘连在古代中国其他地区是少见的,所以,从文化上讲,尽管西北与西南有很大的不同,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相同的地方,绝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么简单。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西部与中原文化和东南沿海文化最大的区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不仅是古代少数民族兴作之地,而且在今天仍然有50个左右的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成为中国文化生态多样化地区。在人类学、民族学、旅游学、社会学等学科高度发展的今天,这里成为整个世界学者关注的焦点。

因此,西部这一概念不是行政意义上能划分得清楚的,而是要从文化、地理、民族等方面去重新界定,但是,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近现代社会,要真的划清楚西部的界限也很难。每一种划分都是根据时代和课题的要求而划分的,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比如,在西部大开发时,国家对西部的界域进行划分时,主要考虑的是发展经济,更多考虑的是行政区域。再比如,南京大学文学院丁帆教授和博士马永强在对西部文学进行定义时,只是考虑到民族性这一特点而将陕西划出西部的范畴,同时,将西部的定义划定为西北部。这样,西部的范围和特点是清晰了、小了,但是也将历史上西安对西北的文化辐射作用取消了,西部便成为一个纯粹的少数民族纵横交织的地域。事实上,甘肃的天水和陕西汉中地区在古代始终是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秦文化如果没有天水(古称秦州)和天水一带的文化(如甘肃陇南的礼县、西和等西垂文化),它就失去了根本。反过来说,历史上长安至西域始终是一个战争带、文化带、经济带,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整个西北地区乃至西南丝绸之路的中心。如果没有这个中心,整个西部就失去了凝结点,就像断线的佛珠一样四散而去。最为重要的是,在现当代文化、政治乃至经济范畴内,西安仍然是西北的中心。文学若失去陕军,西部文学就失去了重量。所以,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只能大体上来确定一个西部,从模糊的文化、政治、经济的角度来确定西部的边界。它便包括两个大的区域,西北和西南区域。西北包括陕西部分地区和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南则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的部分地区,此外,还包括内蒙古的阿拉善地区。重庆相对成都来讲,在西南地区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还存在,但其文化意义则相对弱化,尤其是在文学上几乎没有大的影响。

二 当代西部文学的范畴

西部,因为美国西部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所以,西部文学的范畴从本质上来讲是西部文化的范畴。正如前面我们所讨论的,地理位置上的不确定,也就会导致“西部文化”定义的不确定性,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西部文化还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各种文化形式相互交融又各自保持了自身的特色,呈现一种既相互依存又各具特色的现象。

西部文学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对西部文学范畴的讨论,一时众说纷纭,早在1986年,李幼苏先生就说过“在关于西部文学的讨论中,有的从地理环境入手,认为凡是具有西部高原特色的就是西部文学。这就难免把西部题材和西部文学混同起来了,有的从民俗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反映西部民情风俗的就是西部文学。这就容易和乡土文学混淆。有的从民族文化心理着眼,认为写出了西部特有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为核心的西部精神的作品便是西部文学。有的用经济学、政治学观点,以作品是否反映了西部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界限。有的用美学观点,提出‘西部’不只是一种文学主题,更是一种文学气质、文学风格。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对西部文学的概念和范畴作了可贵的探究,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体系。”[9]还有的人认为,真正的西部文学究竟是生活在西部的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还是只要作品表现了西部特色都可以算作西部文学,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有的生活在外地的作家,虽然没有在西部生活,但其写的作品却表现了西部特色,如生活在天津的甘肃籍作家杨显惠,他的《定西孤儿院纪事》《夹边沟纪事》等作品就是表现西部特色的作品;有的作家长期生活在西部,其本身就是西部的一部分,所写的作品表现的却不是西部,甚至看不出其明显的地域特色。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对于西部文学的范畴做一个能让大家都接受的界定,确实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时至今日,关于西部文学的范畴究竟是什么,也还没有一个极具说服力的观点。

本书认为,既然讨论西部时将其当作一个大西部的概念来进行概括,从地域上当然将西北与西南都包括了进来,那么,西部文学也应该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既包括西部作家所写的西部地域特色的文学,也包括西部以外的作家写西部题材的文学;既包括西部乡土文学,也包括西部城市文学和工业题材的文学。

但是,就本书来讲,侧重于民间文化的探讨,因此,本论文所要讨论的西部文学主要指那些带有浓郁西部乡土、高原、大漠和草原特色的文学,西部城市文学和工业题材的文学不在讨论的范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