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西部民间文化
关于民间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只要在民间的东西,都可以纳入其中,衣食住行无一不包。因此,对民间文化的定义和分类也很难厘清。有按生产与生活方式进行分类的,也有按文化本身的形态进行分类的。这些分类都是按各自的需要而进行的。民俗学专家万建中在其《中国民间文化》一书中对各种分类进行了研究和综合,将民间文化分别从生产贸易、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游乐、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信仰、民间日常知识等角度进行了详细分类,从一个侧面说明要对民间文化进行详细论述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10]
西部的民间文化与东部和沿海地区相比,有其独特性。一是从大的文明形态来讲,有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两类,而西部农耕文明在民间保留下来的传统要比其他地方更为浓郁、更为古老;二是民族众多,这里生活着汉民族以外的其他50多个少数民族,因此,西部民间文化更多的是民族地区的民间文化;三是信仰众多,这与民族地区有关,在这里,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信仰,还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和其他民间宗教;四是独特的民风民俗,这与西部独特的高原、雪山、大漠、草原等地理有关。
因为这样一些独特的品质,西部文学也便在民间文化书写方面表现出其特有的风貌。本书也是从这样一些特点出发,选取既有独特的西部民间文化特点,又与文学书写密切相关的民间文化形态来进行论述。这些民间文化主要表现为:
一 西部民间风俗
这是西部文学留给人们的最大印象。它往往与西部恶劣而又独特的地理风貌连为一体。西部民间风俗从文明形态和生产方式上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农耕风俗和游牧风俗。农耕风俗主要表现在汉文化覆盖的地域,其文学的书写也主要表现在汉族作家的作品里。如陕西作家群、甘肃的乡土作家群、新疆和宁夏部分作家的作品里。但即使是同一地方的作家在感受和书写同为西部地区的民间风俗时,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贾平凹曾经谈到他如何感受和书写商州民俗时说:“商州地方大,也不大,满共340个乡,我一乡一乡地挨着走。”“我在商州每到一地,一是翻阅县志,二是观看戏曲演出,三是收集民间歌谣和传说故事,四是寻吃当地小吃,五是找机会参加一些红白喜事活动。”恰恰也是因为这样的“苦功”,贾平凹才塑造了一个民俗风情浓郁的文学商州。
游牧风俗则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里,如回族作家张承志、裕固族作家铁穆尔的散文、小说,也表现在汉族作家描写少数民族风情的作品里,如汉族作家杨显惠、李娟的散文。有人说,“西部是中国民族的博览会,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园”[11]。西部若少了对少数民族风俗的描写,西部与中原地区也就无多区别了。
二 西部民间信仰
在西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交流通道之一的丝绸之路,在这里,它不仅把中国的文化送往世界,也把世界的文化引进中国。佛教的传播最能说明问题。它使诞生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兴盛。此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先后播向这里。除此之外,在北方草原上还流行着最古老的宗教萨满教。这些信仰连同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教一同激荡于西部大地。在启蒙主义与现代性价值改变中国的时代,西部因其封闭,缓慢而相对较多地保存了这些宗教。西部的作家正是凭借这些信仰的力量创造了无数的佳作。从中国文学的版图上来看,西部文学的力量也恰恰来自这些众多的信仰书写。
三 西部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又分为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史诗等。西部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史诗,而且传唱至今。在这些民族中间,口头传播仍然在今天存在。这就使得西部的民间文学还活在人民心中。西部作家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感受和开始书写的,他们往往将这些民间文学进行艺术再创作,融入自己的作品里,使西部文学充满了神奇、魔幻的色彩。
四 西部民歌
西部民间艺术有很多,如民歌、戏曲等。民歌是西部文学中最常运用的民间艺术,而且对文学的发展尤其是诗歌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 西部方言
方言被称为地方文化的活化石。西部由于高山阻隔、大漠相拒使人们的活动相对地集中在一个地方,同时,由于少数民族信仰的不同,使这里的聚居自然保持了自己的语言,并且带上了信仰的密码。西部作家在创作时便自然运用所熟悉的方言进行创作,于是,这些文学也便自然营造出一个美学风格独特的文学西部来。如贾平凹的文学商州、雪漠的文学凉州等。
当然,西部还有很多民间文化,如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民间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常常也是西部作家们所书写的内容。马步升的小说《擀毡》对西部民间技艺擀毡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写,其中还有很多西部风情的描写。但是,因为篇幅的原因和这些书写还未形成规模等原因,暂时不作为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