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养鱼法》和《养鱼经》
范蠡经营方式的经验总结,古文献著录可见:
《陶朱公养鱼法》[15];
范蠡《养鱼经》[16];
《陶朱公养鱼经》[17]。
《水经注·沔水》说到“侍中襄阳侯习郁鱼池”。这一鱼池的经营与范蠡的《养鱼法》有关:
郁依范蠡《养鱼法》作大陂,陂长六十步,广四十步,池中起钓台。
《艺文类聚》卷九引《襄阳记》曰:“岘山南习有大鱼池,依范蠡《养鱼法》种楸、芙蓉、菱芡。山季伦毎临此池,辄大醉而归。恒曰:‘此我高阳池也。’城中小儿歌之曰:‘山公何所往,来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唐人段公路《北户录》卷一“鱼种”条写道:“愚按《陶朱公养鱼经》曰:朱公谓威王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鱼池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求怀妊鲤鱼长三尺者,任二十头,牡鱼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内池中,令水无声,鱼必生,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将鱼化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池中周绕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者二十四枚;至明年,得长一尺者十万枚,长二尺者五万枚,长四尺者二十四枚。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养又欲令生。鱼法要须载取薮泽陂湖饶大鱼之处,近水际土寸余载以布池底,三年之中,即有大鱼。此由土中先有大鱼理不相长也。”
其中所谓“威王治生之法”,暗示自齐地发明。“水畜”细则中所谓“池中有九洲”,所谓“池中周绕九洲无穷”等,似是以“池”象征“海”。
这些技术的总结,或许与范蠡曾经在“海畔”生活,对海洋渔业生产方式比较熟悉也有某种关系。
《太平御览》卷九三五引《吴越春秋》说到勾践与范蠡在复国事业中利用“鱼池”求利的故事:“越王既栖会稽,范蠡等曰:‘臣窃见会稽之山有鱼池上下二处,水中有三江四渎之流,九溪六谷之广。上池宜于君王,下池宜于民臣。畜鱼三年,其利可以致千万,越国当富盈。’”此说可以反映范蠡经济思想与经济实践中“鱼池”经营与“其利可以致千万”之“富盈”的关系,而范蠡渔业经验既称《陶朱公养鱼法》、《陶朱公养鱼经》,总结于齐地的可能性较大,未必得自于“会稽之山”“鱼池”“畜鱼”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