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发展取向选择:上海与北京的比较
中国近代史以来,上海始终是中国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标范性城市,轻纺工业和时尚消费领先于全国各地。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重化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上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形成了由工业经济发展为主要支撑力的城市经济格局。面对大型工业投资项目(尤其是重化工业项目)很难继续投资建设、人力资源的成本快速上升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乃至GDP增长率持续下落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面对现代大都市经济的建设和“两个中心”的建设,如何突破长期以来由工业经济为重心发展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向中首要的战略性选择问题。
表2-2 上海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投资
续表
表2-2列示了2005-2010年的6年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投资的变化走势,从中可见:
第一,上海的全社会投资增长率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由此,“十一五”期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明显下降(从2005年的3.95%下降到2010年的1.84%)。以2005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计算,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上海少投资了13157.2亿元。从表2-2可见,2000年以后,投资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功能愈加重要,在此背景下,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占全国比重的下降,直接意味着上海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降低和发展潜力的弱化。另外,上海与北京同为全国的超大型城市,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虽然也低于全国水平,但与上海相比,则有着赶超上海的势头。2005年,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仅为上海的80.55%,但到2010年已达105.76%。这意味着,在“十一五”时期,北京的经济发展已有逐步超过上海的势头,未来发展潜力也将因此而高于上海。简言之,上海的相对地位在降低。
第二,上海是全国首屈一指的超大型城市,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和城镇投资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但2005年以后的6年间,上海的城镇投资增长率却大大低于全国水平(大多数年份低于10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2009年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背景下,实行了适度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由此,全国城镇投资增长率达到30.38%;在此条件下,上海又在加快“世博会”建设进度,但上海的城镇投资增长率不仅没有明显提高,反而从2008年的8.90%降低到4.86%,低于全国水平25.52个百分点。2005年上海城镇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4.26%,到2010年,这一比重降低到了1.92%。以2005年上海城镇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计算,“十一五”期间上海的城镇投资减少了12666.81亿元,占此期间城镇投资总额21196.9亿元的59.76%。另外,与北京相比,2005年上海城镇投资高于北京23.24个百分点,到2010年却低于北京6.18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表明,上海的城市经济建设并没有走在全国前列,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领先地位正在下降。
2005-2009年的5年间,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投资绝对额分别大于北京3234.6亿元和2889.4亿元。就此而言,虽然在增长率方面北京有着赶超上海的势头,但在投资规模方面,上海依然大大领先于北京。表2-3列示了2005-2010年的6年间上海和北京“城镇投资”的具体分类项目,从中可以看出:
表2-3 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分类结构
第一,房地产投资是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数据上看,上海房地产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高于全国水平。2005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是21.19%,上海的这一比重是38.98%,高于全国水平20.8个百分点;到2010年,全国的比重降到19.99%,上海的比重上升到42.78%。就此而言,上海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如果与北京相比,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同期,北京的房地产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2005年为58.76%,2010年为59.01%,不论占比还是绝对额均明显大于上海。这意味着,北京的城市经济建设明显快于上海,或者说,上海与北京的城市经济建设差距在持续扩大。
第二,制造业投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05-2010年的6年间,全国城镇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比从35.39%上升到36.71%,上海城镇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比从27.32%降低到24.86%,由此,在上海的城镇投资中工业经济比重正在降低,与城市化进程相联系的其他投资比重在增加。但与北京相比,情形则不同了。这一时期,北京的城镇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比从10.09%降低到了7.23%。显然,上海的这一比重远高于北京。这既反映上海长期作为工业经济重镇的特点,也反映了上海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战略选择的路径依赖。
第三,交通状况改善是城市经济建设的基础性条件。2005-2010年的6年间,全国城镇投资中交通等投资的占比从12.8%变化为12.46%,大致保持同一水平;同期,上海的这一占比从13.01%上升到14.15%,高于全国水平1.69个百分点,也反映了上海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但若与北京相比,则较为逊色。北京的这一比例是从9.28%上升到14.12%,增幅多达近5个百分点。从投资数额上看,2005年北京的交通等投资仅相当于上海的57.88%,到2010年已超过上海近40亿元。这反映了上海城市化建设进程慢于北京。
第四,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等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2005-2010年的6年间,在城镇投资中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等投资占比,全国的数字从5.54%降到4.35%,上海的数字从5.24%降到4.43%。北京的数字虽然从6.87%降到5.01%,但依然高于上海;从这些方面的投资额看,2010年,上海为204.9亿元,北京为246.4亿元,大于上海41.5亿元。这反映了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快于上海。
综上所述,2005-2010年的6年间,上海的城镇投资总额比北京多2603.4亿元,但上海在房地产投资、交通等投资和科技、教育、卫生等投资方面力度均低于北京,只是在制造业投资方面明显高于北京。这反映了上海与北京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差别。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从工业城市向消费城市的转变,变以工业经济为主要推动力和支撑力为以消费经济(从而第三产业)为主要推动力和支撑力,是上海在这一发展方式转变中必须解决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这不仅关系着上海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是否确有保证,关系着上海“两个中心”的实现,关系着上海能否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而且关系着在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上海是否具有率先的示范效应,能否先行一步,是否依然能够发挥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功能。为此,突破由长期工业经济发展形成的路径依赖,积极探寻发展适合国情的消费型城市发展路径,并以此展开经济结构调整,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