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大选的政治学视角
房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从政治学视角研究美国大选有三个层面:首先是研究竞争性选举,因为人类200多年来最系统的选举制度来源于美国,这是人类社会最重大的政治实践活动之一。其次,通过研究美国大选可以深入研究观察美国政治,四年一度的大选是美国政治的大会演,是观察美国社会的重要窗口。最后,通过研究美国大选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政治学一般,例如社会结构的问题。现在无论在美国还是世界范围,社会行动的主体无论是选民还是利益集团都有向复合主体的发展趋势。以往社会行动的主体,如阶级、阶层的划分都是单一因素,如以生产资料关注或职业等单一因素为基础的,但现在基本上是由多重社会因素和社会关系决定,现在社会行动的主体是复合型的。这种社会结构与政治结构的变化在美国大选中表现得非常典型,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是主体复合化趋势。根据观察与研究,我们认为:当今美国社会的复合主体主要是八个因素的综合,其中种族是最基本的因素,其他还包括职业、收入、居住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宗教信仰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复合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复合体在所有国家都有展示,不易找到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呈现,而美国大选则是一个很好的呈现。
我们对2016年的美国大选有两个研究视角:一是选民的结构研究,也就是摸清到底是谁在选特朗普,这是个根本性问题。对本次选举结果的判断对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判断的理由是否合理,关键要看选民结构。本次选举和2012年大选相比,构成选民立场的多重因素中各权重不同。美国社会群体构成要素的首要因素是种族,这和其他国家有所区别。此外,通过研究发现此次选举有四条线两趋势的交错。从2008年以来,欧洲裔美国人投票率缓慢上升,其中共和党支持率缓慢上升,而非欧洲裔美国人投票率缓慢下降,其中对民主党的支持率缓慢下降。2012年,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败选但选票落后不多,而本次选举完成着上升和下降的两大趋势的交叉,这是民主党败选的结构性原因。在本次选举中,美国选民结构发生了变化,反映出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二是关于选举主题的研究。关于大选,美国存在一种论调,认为2012年的大选是政策之争,是“欧洲社会主义”与“美国资本主义”之争。这次大选则可以概括为“政治正确性之争”。深层次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是特朗普所特指的美国“政治正确”,他为何敢于公然挑战政治正确性,他用以替代美国政治正确性的主张是什么?之前的美国大选是政治科学,本次大选不是一次非常典型意义上的选举,用特朗普的话说是一种movement,是一种方向路线之争,是到底是谁的国家之争。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竟然宣称,投票结果甚至不能决定政权的归属,即使没有当选,“运动”还将继续。这些都值得思考和深入研究。
我们认为,2016年美国大选虽然结束了,但对美国大选的研究又将有新的开始,需要认清美国大选的来龙去脉,认清特朗普胜选的深层原因,这是美国未来的社会走向和特朗普新政府政策走向的重要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美国政治及中美关系的预测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从所谓商人特质、意识形态乃至个人风格来推断评判特朗普及其政府的内外政策。总体上,美国社会发展的逻辑决定美国未来政府的内外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