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大选的主要特点
倪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2016年的美国大选跌宕起伏,意外不断,表现出多方面不同以往的选举特点。
首先,本次总统选举是一场“非常规”意义的选战。
其一,三个老人之间的“战争”。2016年是一场“开放性”选举,有20多位参选人加入选战,但纵观选举的全过程,主要是以三个老人为主线索展开,分别是70岁的特朗普、69岁的希拉里和74岁的桑德斯。如果说这一现象纯属偶然的话,那么这三个老人与其主要支持者之间的组合则更为奇特。特朗普是一个亿万富豪,属于典型的大资产阶级,而他最核心的支持群众却是蓝领白人男性。希拉里所在的民主党在传统上更多地代表中下阶层的利益,而在本次选举中,希拉里获得的大公司、大企业的捐款是最多的。桑德斯岁数最大,但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却是以“千禧一代”为主的年轻人。这种奇怪组合构成了2016年美国大选中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巨大的张力,使得选举过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将美国政治的剧变演绎得淋漓尽致。
其二,在本次选举中,政治圈外人、边缘人成为选举舞台上的主角。身为地产商、电视明星的特朗普,正是凭借他多年以来广为人知的圈外人身份在参选伊始就吸引了选民的关注,而他在选举过程中的强势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局外人的身份。与此同时,另一位在选举中掀起风云的候选人桑德斯,尽管在华府浸润多年,却始终保持着独立党派人士的身份,属于政治圈的边缘人。然而,在此次选举中,正是这两位圈外人、边缘人的极大影响,甚至左右了选举的进程,特朗普不仅冲破初选的重重围堵,并且最终赢得了大选。而桑德斯尽管未能赢得民主党内提名,却迫使希拉里在竞选纲领上有所让步。可以说,政治圈外人、边缘人的异军突起,“特朗普现象”“桑德斯现象”的出现,对于长期占据美国政治舞台的建制派造成巨大的冲击,这是历次美国大选中十分少见的现象。
其三,在本次选举中,消极竞选成为一大主要特色。在长达一年半多的竞选过程中,鲜少看到理性的问题探讨和像样的政策辩论。相互抹黑成为这次选举过程中从头到尾的主旋律。不论是在初选阶段,还是在最终决赛时期,对于政治对手出言不逊、雇人砸对方的场子、各种谣言满天飞、深挖各种个人隐私、虚假投票,各种消极竞选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上述这些竞选动作将美国选举政治的道德水准拉到了新低,选举下来,一地鸡毛。而借用此次选举的一个热门评论就是,没有最Low,只有更Low。
其次,本次选举中,美国社会中下层民众的不满构成了选举的主色调,社会分裂状况加剧。
在上述本次选举的“非常规”特点之外,本次选举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在美国政治中被传统政治忽视的草根阶层强力地介入美国政治,这也正是“特朗普现象”“桑德斯现象”得以产生的重要基础。特朗普的主要拥趸是白人男性蓝领,在中产阶级塌陷的过程中,白人蓝领深受其害。从1968年到2015年,三四十岁男性白人蓝领的劳动参与率从96%下降至79%,已婚率从86%下降至52%。其结果是白人男性的预期寿命缩短,白人社区的未婚生育、吸毒等社会问题趋于严重。而桑德斯的主要支持者是年轻人,这些人或者是经济全球化的受损者,或者在其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是带着一种愤懑的情绪,也就是民粹主义情绪介入选举的,这使得选举中各种极端的言论大行其道,极大地冲击了美国政治文化中“政治正确”的底线,这将对美国未来的内外政策走向产生持久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选举中,面对中下阶层草根民众的“造反”,美国的传统政治精英基本上没有采取正向回应的态度,而是消极抵制。在初选阶段,不论是特朗普还是桑德斯都分别受到共和、民主两党建制派的层层阻击。到了特朗普与希拉里对决的阶段,美国的传统政治精英可以说形成了某种对特朗普的合围,主流媒体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希拉里,许多共和党大佬也纷纷与特朗普划清界限。来自政界、媒体等精英阶层的消极抵制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激发了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加剧了精英群体与草根民众之间的撕裂。
通过此次选举,不仅美国社会中精英群体与普通民众之间存在撕裂,同样民主、共和两党之间的对立也在加深,而且两党内部的分裂也在扩大。共和党方面,由于特朗普的强势介入,已逐渐形成了以圈外人、新建制派、老建制派为主的三类群体。而在民主党方面,“婴儿潮一代”与“千禧一代”的分野也日益明显。可以说,党间斗的传统在加深,而党内斗的趋势在显现。
不论是草根民众与政治精英之间的撕裂,还是党派之争,甚至是政党内部的问题都在加剧,2016年的美国大选不仅未能成为聚集共识的契机,反而进一步放大美国社会中的分裂倾向。
最后,媒体、金钱等选举中传统因素的变化也是本次大选的一大特点。
媒体在美国选举中历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通过此次选举,媒体的影响力虽然依然强大,但是媒体的作用却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自媒体、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美国的选举政治。2016年的大选是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举行的一场选举。在选举的过程中,各种爆料层出不穷,绵延不绝,将隐藏在选举背后的重重黑幕不断揭露,让本来就跌宕起伏的选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有如一部现世版的《纸牌屋》,令美国和世界的观众唏嘘不已。而作为选举中最受瞩目的参选人,特朗普也充分发挥了他在推特等互联网媒体上的优势,成功吸引了选民的注意,将网络平台变成了自己动员选民的主战场。截至大选投票日,特朗普在“推特”上的关注者超出了希拉里400万,同时他也是在“推特”和“脸谱”网站上被提及频率最高的候选人。而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尽管依然在选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互联网更为深入地介入了选举之中。在选举的最后阶段,传统媒体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希拉里,尽管最终的选举结果有包括“邮件门”等事件的影响,但是广大主流媒体对于希拉里的“捧杀”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当选举结果出炉后,媒体在此次选举中的影响与作用也引发了广泛的反思。
此外,金钱因素在此次选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变化。一方面,选举经费再创新高。尽管在初选阶段,两位不走寻常路的参选人特朗普、桑德斯分别采取各自的独有方式完成选举的经费筹集,但是进入选举的最后阶段,选举经费迅速攀升,有望再破历史纪录。另一方面,桑德斯在初选阶段所采取的“小额众筹”的筹款方式或将在未来被更多人效仿。桑德斯因其独特的政治理念在众多参选人中独树一帜,也因其政治理念的特殊使得他很难依靠传统方式筹得竞选资金。在初选阶段,小额众筹成为桑德斯最主要的筹款途径,而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恰恰成为桑德斯的有力武器,他不仅获得了足够他完成选战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政治魅力,金钱因素在此次选举中以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发挥了作用。
2016年美国大选与上半年的英国脱欧公投一起被称为2016年的两起“黑天鹅事件”,美国震动,举世震惊。选举结果折射出美国政治生态的一些重大变化,是美国社会阶级矛盾、种族矛盾和城乡矛盾的一次大爆发。“黑天鹅事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发生概率小,但如果发生就将产生重大的影响。2016年美国大选已尘埃落定,然而这幕热闹的大戏也许只是一部更宏大叙事的序曲。一位没有任何从政经历、不按常理出牌的强人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整个美国和世界都笼罩在一种高度不确定性的气氛中,未来的局势如何演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