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集·可持续发展论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关于环境生态的原则

《易》曰:“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生态环境是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逐渐的、滞后的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要预防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修正生态系统的损伤,提高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因此,就环境生态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有预防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修正性原则。

1.预防性原则

生态环境是精细平衡的,生态系统承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冲击也是有限度的。可持续发展的预防性原则,就是要求人类在采取某项行动前,全面评估该项行动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通过政策决策和措施方法的预防,来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一是政策决策的预防。政策是行动的指南,因此政策预防是一切预防的基础。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防范、避免或减轻政策、项目和决策对环境(包括人类健康)和经济的重大的不利影响”[18];“政策的制定应该慎之又慎,要把举证的责任放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让它们来证明它们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19];人类应该追求“没有遗憾”的政策[20]。通俗地讲,就是要通过法律法规来防患于未然,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和“先破坏,后修补”的老路。

二是措施方法的预防。一旦决定采取某项行动后,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重大的、不可逆转的环境退化。我们对许多年以后社会所达到的状况很难有一个确切的了解,但是,这种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不应该成为我们不采取预防措施的借口。为了保护环境,世界各国应该视其能力广泛采用预防方法,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环境退化[21]

2.完整性原则

生态系统完整性是生态系统要素完整性、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的总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其完整性,保持生态完整性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生态原则[22]

一是保持生态要素的完整性。系统要素越复杂,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就越强。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要素完整性的指征,保护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基因等的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态完整性的基础。

二是保持生态结构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大气循环、水体循环、养分循环等基本生态过程的健康是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的指征。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小心谨慎地管理土壤和营养的循环,以保持或提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3]

三是保持生态功能的完整性。结构决定功能,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取决于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取决于基本生态过程的健康性,而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重要指征。我们认为,生态承载力是资源生产力、环境纳污力、灾害破坏力的综合函数,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首先是限制,将人类的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控制在生态承载的能力范围内;其次是提高,通过技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以提高生态承载的能力。因此,可持续发展既要求通过环境承载力对物质资源的利用和废弃物的产出加以限制,也要求通过技术发展和精细管理来提高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3.修正性原则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譬如人身,既要防病于未然,也要治病于既得,预防性原则与修正性原则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所谓修正性原则,就是努力将受损的或退化的环境恢复到健康的和有益于使用的状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生态系统的修复。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破坏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简化复杂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降低其资源生产和生态服务的能力。如湖沼湿地的疏干、动物栖息地的毁坏、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等。生态修复就是要通过修复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结构进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是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纳污能力,但是存在着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会破坏其稳定性与完整性。预防性原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但不可能杜绝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必须减少对空气、水、土壤的污染和“废物流”[24],将排污量控制在污染物被循环、吸收或无害化处理的总量范围内[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