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关于资源利用的原则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强调保持自然资源存量的恒定或稳定,资源利用要在环境影响可接受的前提下,做到最小化不可更新资源的破坏、不超过地球承载力的限制、减少影响社会公平的能源的消耗,促进从可选的资源利用系统中得到长期的资产和财富[9]。具体而言,主要有持续性原则、限制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1.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是所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的内在要求。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分析,持续性原则就是要保障资源的可持续生产、可持续供给和可持续利用。
一是保持生态过程的可持续性,保障资源的可持续生产。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生态过程是环境生产力的塑造者。环境生产一方面为人类提供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资源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排放废弃物的“容器”,具有污染消纳能力。保持生态过程的可持续性,就是保持资源生产的可持续性。在这里,可持续性意味着资源、物种、污染等要素的稳定状态的维持[10];意味着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能够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下持续下去[11]。
二是保持资源存量的恒定性,保障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每一代人都必须拥有与其生存和发展相适应的资源存量,尽管资源具有替代性,但可持续发展要求,每一代人要留给他们的下一代与其现在所拥有的至少是同样多的资源总量,这也是代际公平的第一要义。在这里,可持续性意味着人造资本替代自然资本后资本总量的恒定[12]。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13]。
三是拓展资源形式的可替代性,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生产和生活都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资源,但不能为了保持资源总量的恒定性而禁止使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认为,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之间都是可以替换的,资源替代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最初的资源替代是不可再生资源替代可再生资源,高级资源替代低级资源,随着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的形成,更多的是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低能级资源替代高能级资源[14]。
2.限制性原则
“限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讲,限制性原则是对资源利用的速率和规模的限制,通过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替代利用,延长资源使用的时间,增加资源供给的能力。从资源性质来划分,限制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限制。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存量矿藏的利用速率绝不要超过自然的非常缓慢的沉积过程[15]。如果某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替代的,那么可持续发展要求对该资源的持续利用量不能大于可再生资源在可持续利用的情况下对它的替代量[16]。
二是对可再生资源利用的限制。生物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率不能大于更新率。比如一片森林,一定时期里的采伐量不能超过该时期里树木成长所形成的新的蓄积量。
3.多样性原则
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资源的功能多种多样,资源满足需求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讲,多样性原则是资源生产多样性、资源类型多样性、资源功能多样性的总称。
一是保障资源生产的多样性。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都是环境生产的产物,正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决定了资源生产的多样性。但是,人类在资源开发、使用和消耗过程中,总是趋向于简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增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资源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能力。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资源生产的多样性,“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17]。
二是保证资源类型的多样性。资源类型多样性是资源生产多样性的结果,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受生产技术和消费倾向的制约,总是有所选择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尽可能多地保持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增加资源利用的可选择性。比如能源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等,人类不能等将煤炭资源消耗完了以后再去利用其他的能源。
三是保持资源功能的多样性。资源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森林既具有生产功能,又具有生态功能;又比如一块土地,既能营造森林,辟为草场,开辟农田,又能修建道路,开办工厂,建成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利用这些资源时,不能只取其一而舍弃其余,要尽可能多地发挥资源功能的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