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译义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  言

按词典的使用对象来分,汉英词典可分为内向型汉英词典和外向型汉英词典。前者的目标用户是本族语为汉语的词典使用者,后者是本族语为外语(英语)的词典使用者。内向型汉英词典又包括主要供英语学习者使用的汉英学习词典和主要供普通英语工作者使用的通用汉英词典。

纵观内向型汉英词典的编纂和研究,我们发现尽管汉英词典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已经不能满足词典使用者的多方位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增加,汉英词典不仅要满足词典使用者日常交际的需要,还要满足词典使用者的英语学习需要。然而,现有汉英词典长期以来受对等词观点的影响,只注重提供孤立的对等词,在汉英词典研究和编纂方面存在着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1) 汉英词典编纂史较长,但汉英学习词典的编纂是空白。自1978年《汉英词典》正式出版以来,各类汉英词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可是没有一本是为学习者编写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吸引学习者用户,许多汉英词典都声称自己可以用于英语学习,但经过调研和分析发现,没有一本是建立在英语学习者需求调查基础上编纂出来的。

2) 现有汉英词典主要描述源语(汉语),而不是目的语(英语)。研究表明,双语词典分为“内向词典”和“外向词典”(黄建华、陈楚祥1993),而内向型词典的任务“主要是对译语作诠释,提供与其有关的信息,而对作为词典用户母语的源语言则不必解释”。内向型汉外学习词典的使命, 就是让读者能以母语词汇作为索引来寻求汉语词语在外语中的对应表达方式及相应外语词语的使用方法, 学会用外语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

3) 如何在汉英词典中描写目的语,公开发表的论著还很少。通过文献检索,只得到少量几篇相关论文,还有3—5篇硕博士论文谈及汉英学习词典。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汉英词典编者要从形态、句法、搭配、用法和语用文化信息诸方面描写英语对等词的语义结构(源可乐1996;章宜华1998);汉英词典的一个义项往往有多个对等词,词典必须用多重办法对这些对等词进行辨析,以便学习者进行正确的选择(陈艳萍2008;沈盈盈2009;胡文飞2010;焦年华2009)。

4) 现有汉英词典从编纂宗旨和理念到总体结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都缺乏必要的学习特征。汉英词典仍以查考为目的,既不区分词典的用途,也不区分用户类型,没有针对学习者的查询需求进行编纂。各部汉英词典同质现象十分严重,词典的总体布局和总体风格大同小异,只是在规模上有大有小。除了少量搭配和语用信息外,学习者急需的译义辨析、词形信息、句法信息都竟告阙如。

5) 英汉词典的编纂和译义研究较多,而汉英学习词典的编纂和译义研究很少。有些学者(魏向清2005;章宜华2007)探讨了英汉双语词典的译义模式,但没有专门针对内向型汉英词典的译义模式进行论述,而专门论述汉英学习词典编纂的专著尚未见文献报道。从词典类型和性质上来说,汉英双语词典多用于产出,因而,对译义的要求更高,更值得去研究。

总之,现有汉英词典未能满足学习者的期望,而且编纂理念和编纂手段落后。因此,词典研究者和编纂者需要打破传统的编纂惯例,大胆创新,为学习者编纂符合其需要的汉英学习词典。

本书的核心是构建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译义模式。该模式力求在内向型汉英词典中多角度、多层面地描述与源语言对应的目的语的认知语义结构,包括其形态结构、概念结构、句法结构、语用结构和译义网络等。也就是说,汉英学习词典多维译义模式的核心是源语(汉语)反映在目的语(英语)上的语义结构,而汉语词目词只充当查询的索引(index)。词典使用者需要的所有目的语的语言知识都应在译义中得以呈现。

然而,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译义模式并不是将目的语的发音、形态、词汇、语义、语法和语用等语言属性视作语言各自独立的组成部分,而是将此视作一个系统的整体来描述。其中,音形译义模块、概念译义模块、句法译义模块、搭配译义模块、语用译义模块和译义网络模块构成完整的译义系统。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大学生汉英词典的使用情况和查询需求、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习得和中介语情况,以及现有汉英词典的译义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译义模式。全书共七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1. 汉英词典的编纂和出版  概述了汉英词典的编纂和出版情况,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编纂和出版的汉英词典的主要特点。从宏观上探讨了汉英词典在编纂理念和编纂方法上的主要问题。

2. 国内外双语词典译义研究综述  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在双语词典译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L1-L2(本族语—外语)词典和L2-L1(外语—本族语)词典,尤其是对现有双语词典译义模式的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同时,总结了前人在汉英学习词典编纂方面所做的理论探索。

3. 汉英词典译义的现状研究  首先总结了英语学习词典在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和中观结构上所具有的典型学习特征,接着调研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版的30多部内向型汉英词典,并选择了9部具有代表性的汉英词典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逐一调研了这些词典在宏观结构、译义形态、译义表述、句法标注、搭配、语用、中观结构和索引结构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分析了现有汉英词典的译义特点和不足之处。

4. 基于译义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偏误研究  从内向型汉英词典的译义所包括的主要信息类别出发,利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音、词形、词类、语法和搭配等方面的偏误情况,并将调研结果与国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中国学习者英语学习的认知特点和中介语特点,为创建内向型汉英词典的译义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5. 词典用户对汉英学习词典译义需求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国内10所高校800多名大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了汉英词典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学习者查询汉英词典的习惯和查询内容,以及中国大学生查阅汉英词典时所采用的主要策略和技能。并深入调查了中国大学生对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译义的具体需求和建议。

6. 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译义模式  本章首先探讨了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译义性质、任务和内容,并在多维释义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译义框架。在该章中,通过试编的样条,给出多维译义模式在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仅展示了多维译义的特征,而且验证了在内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构建多维译义的可行性,同时为多维译义模式提供实际编纂后的反思和修改意见。

7. 结语  重点论述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分析了本研究的启示,同时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与现有的汉英词典译义模式不同,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译义模式不过多地注释汉语词头的语言和用法等信息,但是,对于目的语,即英语的各种语言和用法信息,则多维度地加以描述,并调用各种手段提高目的语的输入质量,尤其是尽可能提供足够的英语新知识,即“i+1”新输入,以便学习者在词典查询过程中可以同时学到新的语言规则,并通过产出性言语活动实践和练习,将这些新知识和规则内化或吸收,达到促进学习者二语习得的目的。这是汉英学习词典多维译义模式的重要内容和功能之一。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帮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章宜华教授从选题、研究方法、材料组织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并对全文进行了修改。南方医科大学蒋文凭、东莞理工学院刘文娟、华南农业大学吕靖、西南财经大学覃丹、武汉理工大学蔡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张莉、温州大学万晓影、安徽财经大学李涛和邢台学院陈轶翔等老师帮助我在其学校完成了词典使用者问卷调查。高其梅女士帮助我整理了所有的问卷调查数据,仅问卷留言就整理了两万多字。华南农业大学吕靖老师帮助我完善了调查数据的统计计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亮博士给我提供了研究所需的语料库数据和软件。

本书得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度出版资助项目(项目号:13C4)的资助。此外,本书还得到广东省高等学校2013年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号:2013WYXM0037)的资助。在此向上述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夏立新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