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美的事物引起人们的喜悦虽然离不开一定的感性形式,但是这种喜悦的根源并不在于感性形式的本身,研究美的本质,就是要探索是什么因素决定这些感性形式成为美的。
我们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就是由于里面包含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关于美和自由创造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者根本否认实践,在美的问题上,他们从来是贬低、否认自由创造的意义。唯心主义者则是把自由创造神秘化,或者蒙上神学的迷雾、或是看做心灵的创造。马克思曾说:“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抽象的精神的劳动即是所谓心灵的自由创造。我们所谓自由创造是生产实践中的劳动创造。所谓自由,并非毫无必然性,不受必然性的约束;也不是任何随便的意思。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与把握,自由创造即按照人类认识到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物质活动。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二者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人对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认识,也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的自由是逐步发展的,人的自由创造也是一步又一步地发展起来的。由原始社会生产的粗糙的石器,到近代生产的精美的产品、工艺品,都是在认识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自由的创造。自由创造,这种特性之所以是最珍贵的,首先是由于实践中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了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衣食住行等。人类社会生活是一天也离不开物质财富的创造的。其次,由于实践中的创造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中一切进步都与创造相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继承以往发展全部丰富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即使在“劳动异化”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受到压抑与损害,但创造也没有停息,只是由于条件不同,创造的特点不同罢了。再次,在创造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勇敢、灵巧、力量等品质。这些品质能普遍地为人们所喜爱。创造不仅是智慧的花朵,同时还表现了人的坚毅、勇敢的品质。真正的创造需要勇气和坚毅,创造是艰苦的劳动,在艰苦劳动中孕育着成功时的巨大喜悦。所以在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是人类最珍贵的特性。这一最珍贵的特性的形象表现就是美。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这虽然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中的一句话,却总结了美的产生。美是在劳动中、在实践中自由创造的结果。那么,美是如何在劳动中产生?自由创造如何才产生美的呢?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