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有三个环节需要说明:

(1)生产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首先,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的。动物也生产,但它不会制造生产工具,只能适应于自然,受限制于自然。而人类生产由于会制造工具,则能改造自然,使自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是人类生产与动物生产的根本不同。恩格斯曾在比较猿的手与人的手的异同时说:在“骨节和筋肉的数目和一般排列,两者是相同的”,然而“任何一只猿手都不曾制造哪怕是一把最粗笨的石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5页。由于人类会制造生产工具,所以能改造自然,正如恩格斯所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同上书,第383页。这就是说,人类生产表现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其次,“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78页。不论是建设我们的国家,还是修建一座工厂,试制一种产品都要先有规划或设计蓝图。马克思曾把蜜蜂的活动和建筑师的活动作了有趣的对比。他指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同上。正因为建筑师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就已经把它在头脑里建成了,所以,人能根据具体情况的改变和发展,相应地改变设计的蓝图和提高建筑蜂房的工作效率,这是动物根本做不到的,人则能在劳动过程结束以前随时改变劳动的设计蓝图。这些都说明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了解的增长,在生产中的目的性、自觉性也在不断发展。人们不仅从眼前局部的利益确定自己的活动目的、计划,而且能从长远的整体利益考虑自己的目的计划。“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就越带有经过事先思考的、有计划的、以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82页。所以在生产活动中人类是作为一种自由创造的主体而出现的。

(2)在生产物上必然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人类在生产中是按照预先想好的目的、计划去积极地改造自然界,在改造自然时,能在自然物上引起一个预定的变化,并且经过这个变化,使自然物成为与人类目的相适应的自然物。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对象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80页。,创造了一个符合人类生活需要的有用的生产物。同时,这个生产物的自然形态的变化,是根据人的目的所引起的,所以生产物的自然形态的变化上,必然打上人的“意志的印记”,表现着人的目的和人改造自然的创造力量。“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同上。所以,生产物的静的存在形态,即它的特征、状貌,成为表现人在劳动时动的形态中所表现的东西,这就是人类在实践中改造自然的创造力量(精神的和肉体的),又表现了人的本质和内容。所创造的对象则是人的作品,也是人的现实,是人自身的“对象化”和肯定。

(3)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劳动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是有益有用的;而且能在它的静的存在形态,它的感性的形式特征和状貌中看到人类的创造劳动,看到作为自由创造的人自身的力量、智慧与才能。“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4页。这种“直观自身”的能力,也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正因为人有这种“直观”能力,并能在自己创造的对象中“直观自身”,即看到了人类的自由的创造劳动,看到人类的目的、理想,与人类的力量、智慧和才能的实现,因而在对象中感到自由创造是珍贵的,能引起人的喜悦。当对象以表现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式特征而引起人的无比的喜悦时,这个对象就被称为美的。美是什么呢?美就是人的自由创造的形象的生动表现。它是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产生的。美一产生,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丰富多彩,充满人间,而是在人类初期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从低级到高级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到今天还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以至无穷。

但是在生产劳动中的产品并不是一切都是美的。这是因为,第一,并不是所有劳动中的产品都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自由创造是有具体的历史的内容的。它所体现出的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不仅是人类历史的发展的结果,而且体现了历史上发展的先进水平。因此,在这一时代的某些产品,只有体现了先进的生产水平的自由创造,才可以说,这个产品是美的。例如,原始社会的粗糙的石刀,在那个时代可能是美的,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可是在今天,人类的生产发展大大前进了,有了本质的不同,人类的审美能力和要求也向前发展了,不会再去生产这种粗笨的石刀,我们只能把它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的自由创造的成果来观赏或研究。第二,产品要达到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自然形式问题。前面我们说过,在劳动生产中使自然物发生一个形式上变化,和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要求,这两方面应该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在自然物的形式变化上要符合实用的目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形式美的产生以及它的相对独立性,人们在生产一件产品时不仅考虑到实用,还要体现出人对形式法则的自觉运用,以便满足人的进一步的审美要求。这样的形式才能成为完美的形式。美的内容和形式都是自由创造的结果,都使人感到舒畅和自由,这样美的内容和形式才能达到高度的有机结合。但事实上并不是在一切产品中二者都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些产品虽较有实用价值,但形式是不美的,这样也不能成为美的对象。

人的生产劳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因而人能把人本身和劳动加以区别。劳动可以成为人的认识对象和欣赏对象,这是动物所根本做不到的。恩格斯曾讲过在动物中也有有意识、有计划行动的能力,如狐狸如何运用关于地形的丰富知识来躲避追逐者,但是他强调指出:“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地球上打下自己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83页。马克思在说明动物的生产与人类的生产根本不同时指出:动物也生产,但动物只是片面的生产,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来生产;而人则是全面的生产,在摆脱了肉体的需要时才真正的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3—54页。这说明人类生产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能满足各种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以,马克思又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同上书,第53页。因为动物没有人类的社会意识,只有本能的需要,所以,它只能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所谓“物种的尺度和需要”,即该物种之所以为该物种的那种尺度和需要,如动物就只会营造巢穴,像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这既是该物种的尺度,又是它的本能的需要。而人则不然,他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自由的自觉的创造,他不是局限于任何一种物种的尺度,而是“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生产”,即是不受任何限制地、按照客观规律来生产。所谓“内在的尺度”,即是人本身客观要求的尺度,一方面要认识客观规律,一方面要符合人本身的需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即“内在的尺度”。所以叫“内在的尺度”,因为它不是外在的物种的尺度,例如,桌子原本是木头做的,需要先认识木头的质地、性能、硬度等,再根据人自己的需要,这两方面的结合,才能制造出桌子来。桌子之所以成为桌子,即是桌子的“内在固有的尺度”,而木头的尺度对桌子来说反而是外在的。人的自由创造就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目的需要,对对象进行能动的自由的加工的结果。再拿制造桌子来说,就要在认识木头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再根据人的不同的目的要求,才能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桌子来,根据桌子的“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使桌子既可适合人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它的形象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上的审美需要。所以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就东西的,美就存在于人类劳动产品之中。美都是有形式和内容的。它的内容是自由创造活动,它的形式是感性的形象。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同样也适用于美。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只要劳动本身成为体现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的形象,同样也是美的。正是由于美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内容(人的目的、力量、智慧与才能等珍贵的特性),所以它才能普遍地引起人的喜悦的情感,也就是美感。

图4.2 恽寿平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