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仁心济世七十载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珍珠港事变,日军占领了协和医院并责令两个月内送出所有病人,解散医院全体职工。协和医院钟惠澜、林巧稚、孟继懋等多位专家教授应邀来到北京中央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身)工作。
北京中央医院始建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行集资建立并管理的第一家综合医院,我国现代医学创始人、卫生防疫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任第一任院长。建院之初设置120张病床,门诊量为每天200人次的普通医院。在人民医院的90年发展历程中,经过6次更名。分别为北京中央医院(1918年)、中和医院(1946年)、中央人民医院(1950年)、北京人民医院(1956年)、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958年)、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985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0年),从此在医院更广阔的平台上开始了新的腾飞。
冯传汉的名字一直镌刻在医院跌宕起伏的发展历史丰碑上,见证了医院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成长轨迹,真可谓是医院的“六朝元老”。在这里他攻克着一道道医学难关,在这里他用爱心仁心、真心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在这里他为推动中国现代骨科学科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医院创建者立碑明志,所撰写的《创建中央医院记》中所载“本仁恕博爱之怀,导聪明精微之智,敦廉洁醇良之行”这一核心价值观,作为院训精神被一代代人民人薪火相传,同时也是冯先生一生追求的目标。
1942年,冯传汉来到北京中央医院担任外科总住院医师,1943年在开始轮转专科。1944年开始,从事骨科专业,并在孟继懋教授的支持下,成立了骨科组,这是医院后期蓬勃发展的骨科专业的前身。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2年2月冯先生参加了北京市抗美援朝手术队第二队,担任该队医务主任和长春十八陆军医院36队队长,主要收治枪伤、炮弹伤、冻伤、少数下肢闭合骨折、脱位,有一部分伤员同时有内科病(如斑疹伤寒、回归热)。每批伤员约有100人,先做清洁、灭虱、换药。接着是清创,待感染完全控制,再做骨折内固定、植骨手术。全体队员忘我地劳动,没有什么上下班时间之分,全心全意为伤员服务。先后治疗了400余名伤员,并培养了大量的部队医疗专科医生,因陋就简建立了功能锻炼室,全面促进了伤员的恢复,得到十八陆军医院领导和伤员们的一致称赞。
冯传汉教授提及这段历史时,谦逊的说:“通过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最重要的是使我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伤员为患者服务的信念,为我日后致力于医学专业,潜心钻研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医疗技术打下了基础。”
1952年,北京抗美援朝手术队第二队人民医院小组(前排右二为冯传汉)合影
作为一名医生,冯传汉的严格、严谨、严厉是出了名的。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骨关节科主任吕厚山教授谈起冯先生工作态度的严谨,叙述了这样一个个故事:记得有一次,为一个怀疑骨肉瘤的病人做活检,我没有穿手术衣,冯先生第二天就找到我说:“如果病人突然大出血,你怎么办?”我一下子被问住了,他说:“我们做一件事宁可想得复杂一些,不要掉以轻心,否则会失败的。”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今天还不时地把这个例子讲给年轻人听。冯先生不仅仅教给我们工作技能,更教给我们工作作风。
冯传汉担任医务部主任期间,延续从协和继承下来的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制,狠抓“三基三严”。作为他的学生,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外科教授、医学教育家、著名医院管理家杜如昱教授当时正是住院总医师。回顾那时的经历,杜教授说:“只能用终其一生,受益匪浅来形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手外科学家,原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王澍寰深切回忆起冯先生时说:“我在人民医院做实习医师时,冯传汉任外科副主任。在他的严格要求、精心培育以及亲身示范下,我接受了严格而正规的临床基本功训练,培养了一丝不苟的医疗工作作风。这些高标准的外科基本知识和技能,使我在以后外科领域工作中享用不尽,在发展手外科专业事业中作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