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物流战略管理概述

2.1.1 物流战略管理的含义

企业战略是一个管理框架,所要解决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方向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现代物流是一个企业流通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物流发展水平反映了该企业流通和产品服务组织化、系统化的程度,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的经营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与经营、生产紧密相连,它已成为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之一。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和外部物流系统成为一个企业重塑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物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已经在企业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基于能力的竞争”中,作者分析了零售业巨人沃尔玛公司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说明沃尔玛致力于通过天天低价和商品即得性来建立顾客忠诚时,作者断言沃尔玛之所以能够实现为顾客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的目标,关键是让企业补充存货的方法成为其竞争战略的核心部分。一项普通的物流策略竟然变成了世界零售巨头整个竞争战略的核心部分。沃尔玛的巨大成功就在于认识到有效的企业战略必然需要细节与整体之间的有力平衡。而物流贯穿所有关键的企业职能,自然要在维持该平衡中发挥战略作用。沃尔玛的成功证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看到了物流与企业战略有较大关联。当那些成百上千的个别部分被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良好的整体时,当那些活动被创造性地、及时准确而有条不紊地执行时,物流能够在任一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中起到战略作用。

1.物流战略

物流战略是指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物流战略是企业为更好地开展物流活动而制定的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行动指南,它作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企业战略的要求并与之协调一致。

2.物流战略目标

(1) 成本最小。成本最小是指降低可变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和仓储成本,例如物流网络系统的仓库选址、运输方式的选择等。面对诸多竞争者,企业应达到何种服务水平是早已确定的事情,成本最小就是在保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选出成本最小的方案。当然,利润最大一般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

(2) 投资最少。投资最少是指对物流系统的直接硬件投资最小化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在保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降低企业的投资,例如,不设库存而将产品直接送交客户,选择使用公共而非自建仓库,运用JIT策略来避免库存,或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等。显然,这些措施会导致可变成本的上升,但只要其上升值小于投资的减少则这些方法均是可选方案。

(3) 服务改善。服务改善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随着市场的完善和竞争的激烈,顾客在选择公司时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及时准确的到货也越来越成为公司的有力的筹码。当然高的服务水平要有高成本来保证,因此权衡综合利弊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服务改善的指标值通常是用顾客需求的满足率来评价,但最终的评价指标是企业的年收入。

3.物流战略内容

物流战略包括很多方面,如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态势以及物流战略措施和物流战略步骤等。其中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优势和物流战略态势是物流战略设计的基本要点。

(1) 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目标是由整个物流系统的使命所引导的,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量化的目标。它为整个物流系统设置了一个可见和可以达到的未来,为物流基本要点的设计和选择指明了努力方向,是物流战略规划中的各项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

(2) 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优势是指某个物流系统能够在战略上形成的有利形势和地位,是其相对于其他物流系统的优势所在。物流系统战略可在很多方面形成优势:如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技术优势、组织优势和管理优势等。随着顾客对物流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在争相运用先进的技术来保证其服务水平,其中能更完美地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将会成为优势企业。例如宝供储运就是在国内率先利用GPS定位系统,有了GPS,顾客可以实时跟踪订单的履行情况,因此其在物流行业中就有了技术优势,逐渐又形成了其管理优势等。对于道路运输企业来说,研究物流战略优势,关键是要在物流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上形成差异优势或相对优势,这是取得物流战略优势经济有效的方式,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要注意发掘潜在优势,关注未来优势的建立。

(3) 物流战略态势。物流战略态势是指物流系统的服务能力、营销能力、市场规模在当前市场上的有效方位及沿战略逻辑过程的不断演变过程和推进趋势。研究公司的物流战略态势,就应该对整个物流行业和竞争对手的策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不断将自身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做到知己知彼。

4.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战略管理是指通过物流战略设计、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与控制等环节,调节物流资源、组织结构等最终实现物流系统宗旨和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动态过程的总和。明确企业的总体战略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物流战略正是这个复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 基于供应链下的物流战略管理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美国企业物流战略管理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发展阶段。

1.分散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割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取决于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的成本,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2.功能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它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3.内部一体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计算机,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准时生产方式)和DRP(分销资源计划)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得到发展。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

4.外部一体化进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订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企业所处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使原来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的物流战略就是为满足顾客需求,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而达到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一种管理方法。物流战略管理的思想是将处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将供应链当作一个系统进行管理。处于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只有基于物流战略管理的系统考虑,制定合理的战略方针,才能提高本企业和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才能实现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