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公共行政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优秀领导者的品格

人乃“万物之灵”,但人与动物的区别其实只有那么一点:“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在孟子看来,人与禽兽的区别,全在于人有“四端”的道德心,即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人品”,即人的品格。品格包括品性和品行。品性即品质性格,品行即有关道德的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前揭书,第1049—1050页。“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明)洪应明:《菜根谭·闲适》。

对于领导者而言,品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领导者掌握着一种足以影响组织和他人的独特和稀缺的资源,即权力。在某些条件下,领导者所掌握的权力是决定性的,甚至生死予夺。所以,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一方面通过制度安排实现权力的制衡,同时通过制度设计尽可能挑选那些品格优秀的人承担领导责任,另一方面则强调领导者“常修为政之德”,通过修心、修行,净化灵魂,提升境界,实现自律。领导者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之于社会的“教化”、示范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优秀领导者的品格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道德无缺

道德是品格的基础。一般认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前揭书,第281页。对于领导者来说,道德是立身之本,是自律的核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公民道德。一个道德观完整无缺的领导者,其道德观首先要符合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是社会通行的道德规范,包括了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些关于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的基本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例如,诚实、正直、尊重他人等等。公民道德构成了领导者的道德底线。

2.职业道德,既所谓官德。“道亦有道”。领导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如同任何职业,领导者也有一些特殊或特定的职业道德准则,例如,忠于宪法和法律,恪尽职守,不损公权,不窃公利。

3.使命道德。优秀领导者是视领导为崇高职业或岗位的敬业者。他们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回避应由自己解决的矛盾。

二、心存仁义

基于“执政”即执掌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能的职业特点,心存仁义对于领导者是极其重要的。

心存仁义之人是善良之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Victor Hugo)说:善良的心就是太阳。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优于伟大的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Mark Twain)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同情、怜悯、关爱之心,那就会丧失人的本性。善良开启智慧、高尚情操、纯洁灵魂、宽阔胸怀。善良的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类。善良的人自然、诚信、大度、公正、宽厚,富有同情心。对于领导者而言,心存仁义有两种情形:

其一,善心常驻。智者无虑,勇者无惧,仁者无敌。善心常驻的领导者是具有悲天悯人情怀之人,是大智大慧之人,是无所畏惧之人,是仁义、仁德之人。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仁则荣,不仁则辱”,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又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同上。相反,那些心中充满怨恨、歹毒之人,那些习惯用阴暗、扭曲的心态忖度他人之人,那些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之人,那些总是用个人的欲望、好恶衡量天下的之人,即使天资聪明,也决不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领导者;如在位,则绝非组织的福音。

其二,大仁大义。领导者的职责注定了领导者的仁义在某些条件下绝非妇孺之仁,而是大仁大义。在这里,大仁大义意味着领导者必须承担“除魔卫道”的责任,而且“除恶务尽”。在现实生活中,“除魔卫道”的内容和范围是广泛的,小如为维护公平、秩序、纪律而惩戒违规、犯错之人,例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即使心中悲凄,也得毅然送别;大如为了维护公理、正义、道义而以暴制暴、以战止战、止戈为武以换取天下太平,例如,20世纪40年代的反法西斯战争,即使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也必须坦然面对和痛苦抉择。值得强调的是,在大变革时期或历史的转折关头,大仁大义乃是领导者必备的品质。

三、为人正直

“正直”是人类有关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为官者有关政治品格和政治道德的基本问题之一。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正直的官并不容易。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官场,“正直”都是稀有和珍贵的,或许与此有关,所以,正直(integrity)成为了美国韦氏网络版词典2005年度十大流行词语之首。《美国05十大关键词评选“正直”居榜首》, 《中国日报》2005年12月19日。然而要清晰地界定“正直”却也不容易。但是,人们至少可以同意,“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修身》。,正直源自于良知。以领导者而论,“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行,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西汉)韩婴:《韩诗外传》。。正直的领导者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为特征:

其一,正直的领导者是天下为公之人。“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清)刘鹗:《老残游记》。所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正是许许多多正直的领导者的不懈追求,共同铸就了昌明政治。

天下为公之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西汉)贾谊:《新书·阶级》。;天下为公之人“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天下为公之人信奉“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其二,正直的领导者是正心诚意之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孔子·中庸》。“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

正心诚意之人是恪守原则之人。任何领导者的职业生涯都难免遇到大是大非问题。“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正心诚意之人秉承良知,宁愿破财、弃官、受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会拿基本原则做交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信奉的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正心诚意之人看重名誉、气节,“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西汉)桓宽:《盐铁论·地广》。;正心诚意之人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题画·竹石》。;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六十三章》。“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正心诚意之人以诚信取天下,故“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易经·系辞上传》。

其三,正直的领导者是公道正派之人。“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第二》。“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晋)傅玄:《傅子·通志》。“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道正派之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东汉)徐干:《中论·赏罚》。;公道正派之人“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公道正派之人“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其四,正直的领导者是清正廉洁之人。“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清)石成金:《传家宝·绅瑜》。“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西汉)刘向:《说苑·政理》。清正廉洁之人秉承的理念是“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前赤壁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