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芹菜、西芹病害
芹菜 学名Apium graveolens L.,别名芹、旱芹、药芹菜等,是伞形科芹属中形成肥嫩叶柄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分为中国芹菜和西芹两种类型。
西芹 学名Apium graveolens var. dulce DC. 。西芹是西洋芹菜的简称,其特点是质地脆嫩、纤维少,味清香微甜,叶柄肥厚,单株重量大,产量高。缺点是不及中国芹菜耐热。除菜用外,还可制成“芹菜奶”吸引了不少市民、儿童。
芹菜、西芹猝倒病
症状 幼苗出土后、真叶未展开时较易发病,或播种后12~16天幼苗未出土,浅扒开苗床土后,仅发现胚根和腐烂死亡的子叶。幼苗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水浸状病斑,以后病部变黄褐色,并逐渐缢缩变为细线状,幼苗地上部分由于失去支撑而倒伏死亡,病叶一般仍保持绿色不萎蔫。苗床中部低洼处易发病,并呈现局部成片死苗现象。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苗床湿度大,并处在10℃以下的低温下;或播种过密,未间苗或间苗不及时,通风不良。
病原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on)Fitzp.,称瓜果腐霉,属假菌界卵菌门腐霉属。
芹菜猝倒病病株
瓜果腐霉的孢子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该菌也可在土壤有机质中营腐生生活,一般可存活2~3年。厚垣孢子萌发后产生菌丝,靠接触直接侵入,借雨水、灌溉水、农具及带菌肥料传播蔓延。发育适温20~40℃,最低14~15℃,最高40~42℃。芹菜地渍水或湿度大,通透性差,或播种过深、土壤过湿,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易发病;苗期低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或雨天多,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性较好的品种,如凡而赛、自由女神、华盛顿、Fs西芹。②适期播种。甘肃3月中下旬播种育苗。苗床选在背风向阳处,播前用45~50℃温水浸种10~15min,再用20~30℃温水浸种4~6h,再用清水淘洗种包2~3次,沥干,晾晒24h,15~20℃保湿催芽,待60%种子露白后播种。5月下旬~6月上旬定植。③土壤消毒。播种前每10m2的畦用15%恶霉灵水剂80~120ml配成溶液喷洒到土壤中,或加30~40kg细土拌匀后撒入畦内,然后将畦内土药混匀。药土护苗:每平方米用15%恶霉灵水剂8~12ml与过筛的细土或细沙5~8kg混合,播种时将1/3的药土铺在苗床表面,其余2/3的药土作种子的盖土。叶面喷雾:喷洒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或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或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2.5%咯菌腈悬浮剂1000倍液。
芹菜、西芹沤根
症状 幼苗生长很是缓慢,根上主根、须根都不发新根,根外皮呈锈褐色缓慢腐烂,茎叶生长受抑,病株白天打蔫,持续较长时间后干枯而死,病苗根易拔出。
病因 主要原因是地温长期在10℃以下和土壤湿度大。早春苗期遇雨雪天气多、苗床温度长期上不来,湿度大;定植后阴雨天多,气温持续偏低浇水量大,或地势低洼,土壤板结。苗期低温高湿、弱光是造成沤根的主要原因。
芹菜沤根症状
防治方法 ①防治苗期沤根。前期做好保温,防止冷风和低温侵袭,管理上草苫要晚揭早盖,出齐苗以后及时通风换气,以降低苗床湿度,促芹菜苗生长健壮,并进行炼苗,提高对低温适应能力。若苗床湿度大可撒草木灰降湿,遇有冰冻雨雪天气,覆盖要加厚,必要时加盖薄膜防雨,尽量改善见光排湿条件。②出现沤根后设法降湿提温,尤其是地温。雨水多的地区提倡实行深沟高畦种植,不仅有利于大雨过后的排水,还可增强土壤透气性。③下茬播种前把土壤暴晒,并深翻晒透的土壤。④芹菜生长期出现沤根,浇小水。把浇水时间安排在上午9时,结合中耕松土,提高透气性。也可用好力扑水溶肥平衡型配成1000倍液或甲壳素1000倍液浇施。
芹菜、西芹尾孢叶斑病
症状 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10mm。病斑灰褐色,边缘色稍深不明晰,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叶片枯死。茎或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3~7mm,灰褐色,稍凹陷。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高湿时,上述各病部均长出灰白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 apii Fres.,称芹菜尾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尾孢属。
芹菜尾孢叶斑病
西芹尾孢叶斑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上及病株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产出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风及农具或农事操作传播,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发育适温25~30℃。分生孢子形成适温15~20℃,萌发适温28℃。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病。尤其缺水、缺肥、灌水过多或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选用耐病品种。如津南实芹1号。②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用48℃温水浸种30min。③实行2年以上轮作。④合理密植,科学灌溉,防止田间湿度过高。⑤发病初期喷洒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21%硅唑·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1800倍液。⑥保护地条件下,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2每次1kg。或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每次200g,隔9天1次,连续或交替施用2~3次。
芹菜、西芹壳针孢叶斑病
症状 又称芹菜斑枯病。芹菜叶、叶柄、茎均可染病。一种是老叶先发病,后传染到新叶上。我国芹菜斑枯病主要有大斑型和小斑型两种。华南地区主要是大斑型,东北、华北地区则以小斑型为主。前者初发病时病斑初呈浅褐色油渍状小斑,后逐渐扩展,中央开始坏死,后期扩展到3~10mm,多散生,边缘明显,外缘深褐色,中央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小斑型,直径0.5~2mm,很少超过3mm,常多个病斑融合,边缘明显,红褐色至黄褐色,内部黄白色至灰白色,病斑四周常现黄色晕,边缘处常聚生很多黑色小粒点。叶柄和茎染病,均为长圆形稍凹陷病斑,边缘明显,褐色,内部色浅,斑上密生明显的黑色粒点。目前,该病已成为冬春保护地及采种芹菜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病原 Septoria apiicola Speg,称芹菜生壳针孢;Septoria apiigrav-eolentis Dor.,称芹菜大壳针孢,均属真菌界子囊菌门壳针孢属无性型。芹菜生壳针孢,中国真菌志记述,分生孢子器在叶两面或茎上,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孔口外露,球形或扁球形,直径70~100m,高60~ 150m,器壁膜质,褐色,由数层细胞组成,壁厚5~8m,内壁无色,形成产孢细胞,上生分生孢子;器的孔口圆形居中。产孢细胞分枝明显,梨形或葫芦形或倒棍棒状,单胞无色,大小(5~10)m×(2.5~5)m;分生孢子针形,基部钝圆,顶端尖,无色,直或略弯,1~6个隔膜,多为3~4个,大小(25~55)m×(1.5~2.5)m。李宝聚等2011年诊病手记为,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球形或扁球形,器壁膜质、褐色,60.0~72.0m;孔口圆形,孢壁加厚,暗褐色,居中;分生孢子针形,基部钝圆,顶端尖,无色,直或微弯,1~5个隔膜,多数3~4隔膜,大小(15.6~24.0)m×(1.3~2.0)m。芹菜大壳针孢,据中国菌物林晓民记载,分生孢子器球形、扁球形,埋生,褐色,壁薄,孔口圆形,大小(17~61)m×(73~147)m;分生孢子丝状,大小(17~61)m×(1.5~3)m,无色,微弯曲,顶端较钝,0~7个隔膜。为害芹菜叶片,引起斑枯病,广泛分布在各地。
芹菜生壳针孢引起的小病斑
芹菜生壳针孢分生孢子器及器中的分生孢子
芹菜大壳针孢斑枯病病叶上的大斑
芹菜大壳针孢分生孢子器剖面(林晓民摄)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在种皮内或病残体上越冬,且存活1年以上。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即染病,产生分生孢子,在育苗畦内传播蔓延。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原菌,遇适宜温、湿度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风或雨水飞溅将孢子传到芹菜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经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经8天潜育,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该病在冷凉和高湿条件下易发生,气温20~25℃,湿度大时发病重。此外,连阴雨或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露水及温度过高或过低,植株抵抗力弱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津南冬芹、定州实心芹、冬芹、夏芹、津芹、天马、上海大芹、文图拉、美国玻璃脆、西芹3号、春丰等。津南冬芹由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杂交育成,是目前我国冬季保护地最佳品种,并可适应春秋露地栽培。其斑枯病较美国西芹、意大利冬芹、我国河南玻璃翠轻,抽薹晚15~25天。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株上采种或采用存放2年的陈种。或对带病种子进行消毒,如采用新种,要进行温汤浸种,即48~49℃温水浸30min,边浸边搅拌,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②加强田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看苗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③保护地栽培要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控温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忌大水漫灌。④保护地芹菜苗高3cm后有可能发病时,施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m2每次用200~250g,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2每次用1kg;也可喷洒0.5%氨基寡糖水剂500倍液、66%二氰蒽酯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露地可选喷500g/L氟啶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己唑醇乳油2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32%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芹菜、西芹白粉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或叶柄。初在叶上现白色小粉斑,后铺满叶面,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西芹白粉病
病原 Erysiphe umbelliferarum de Bary,称伞形科白粉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白粉菌属。
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20%唑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
芹菜、西芹锈病
症状 夏孢子堆生于叶下面,散生或较疏群生,圆形,直径0.2~ 0.5mm,裸露,栗褐色,粉状。冬孢子堆似夏孢子堆,黑褐色。
西芹锈病病叶上的夏孢子堆
病原 Puccinia angelicicola Hennings,称当归生柄锈菌,异名为Puccinia apii Desmazieres,称芹柄锈菌,而该菌实为当归生柄锈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柄锈菌属。夏孢子近球形,倒卵形至椭圆形,大小(22~33)m,壁厚1.5~2.5m,淡黄褐色,芽孔2~3个,腰生,有时不清楚。冬孢子短圆形至椭圆形,大小(25~40)m,两端圆或基部略狭,隔膜处略缢缩,壁厚1.5~2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莴苣、结球莴苣锈病。
芹菜、西芹巴恩斯链格孢叶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近圆形、黄褐色,直径约2mm,子实体主要生在叶面。病斑中部有稀疏黑灰色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芹菜巴恩斯链格孢叶斑病
病原 Alternaria burnsii Uppal,称巴恩斯链格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链格孢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芹菜生长期间多雨高湿易发病。
防治方法 参见芹菜、西芹链格孢叶枯病。
芹菜、西芹链格孢叶枯病
症状 芹菜、西芹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侵染,病部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后变褐坏死干枯,继续向里发展,天气干燥时,病部呈深褐色干枯,造成叶片卷曲,湿度大时由叶缘向里扩展,逐渐变为暗褐色,有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
病原 Alternaria sp.,称一种链格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链格孢属。
西芹链格孢叶枯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喜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病菌在13~ 38℃间均可发育,最适温度为26~30℃。秋季高温、伴随多雨的条件,病害易于发生。一般每年的病害发生期受温度影响为主,而发病程度则受适期降雨量及次数的影响。此外,播种早,高温多雨发病重。种植过密、地势低洼、易于积水、通风不良、长势衰弱、管理不善的地块,往往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采收后及时清洁田园,深翻土壤,把病残体翻入深处。②采用芹菜、西芹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抗病力。③用种子重量0.3%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拌种。④发病初期喷洒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
芹菜、西芹菌核病
症状 为害芹菜靠近地面的叶柄基部和根颈部。受害部初呈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出现软腐,表面生出白色菌丝,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
芹菜菌核病茎基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和菌核
芹菜菌核病的菌核在土中萌发长出子囊盘
芹菜菌核长出子囊盘弹射烟雾状大量子囊孢子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称核盘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核盘菌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子囊孢子从子囊盘上弹射扩散或借风雨传播,侵染老叶或花瓣。田间再侵染多通过菌丝进行。菌丝的侵染和蔓延有两个途径:一是脱落的带病组织与叶片、茎接触菌丝蔓延其上;二是病叶与健叶、茎秆直接接触,病叶上的菌丝直接蔓延使其发病。菌核萌发温限5~20℃,15℃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①实行3年轮作。②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或播前用10%盐水选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③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闭棚7~10天,利用高温杀灭表层菌核。④采用地膜覆盖,阻挡子囊盘出土,减轻发病。⑤采用生态防治法避免发病条件出现。⑥发病初期,浇水前1天喷洒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⑦棚室采用10%腐霉利烟剂或10%氟吗·锰锌粉尘剂。
芹菜、西芹黄化病
症状 又称枯萎病、萎蔫病。幼苗、成株均能感病,现已发现有3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黄化型,幼苗阶段呈现黄化,病株生长趋于停滞。还有一种症状幼苗期发生倒伏,幼小植株萎蔫,以后即趋于死亡,叶部并不发生外表症状,但根系已严重染病。某些幼苗只是须根尖端被侵染。当光照很强时,幼株才出现黄化,叶片变为金黄色,尤其是脉间变黄,叶脉不变黄、叶片不卷曲。第二种类型是根腐型黄化,幼叶呈现卷曲,以后这种叶片变黄,特点是沿叶脉变黄,以后小叶脉也变黄,但叶组织绿色正常。拔出根部常变成肉桂色及微红肉桂色。第三种类型是病株矮小,叶片不变黄或卷曲,拔出根系、剖开茎和叶柄的导管都变为肉桂色或红肉桂色,别于第一、第二种类型。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apii(Nels.et Sherb.)Snyder& Hansen,称尖孢镰孢芹菜专化型,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镰刀菌属。
西芹黄化病病株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能存活多年。条件适宜时萌发,长出芽管从细根侵入,致部分皮层腐烂,侵入后就在根、根颈、叶柄等维管束内存活,菌丝体抑制营养物质和水分向上运输。该病潜育期20天左右,地表干燥、地温上升快受害重,气温低于7.7℃、高于36℃发病轻,20~32℃易发病,28℃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活性有机肥,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浇水做到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忽干忽湿或较长时间的干旱。②发病前10天浇灌5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芹菜、西芹立枯病
症状 芹菜、西芹在塑料棚室育苗期间发生死苗,病苗根部或根颈部变为红褐色,严重时大量死苗,症状与枯萎病近似,不易区分,是芹菜上常见病害。有的棚室发生死苗,是镰刀菌引起的,但多以丝核菌为主。
西芹立枯病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无性型丝核菌属。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亡革菌属。R. solani可分作十多个菌丝融合群,AG2-2引起根腐病,AG2-2的担孢子还可引起叶枯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芹菜、西芹猝倒病。发病初期喷淋1%申嗪霉素悬浮剂800倍液。
芹菜、西芹黄萎病
症状 芹菜、西芹苗期染病后,表现生长缓慢,当气温达到20℃以上时,叶色由绿变为黄绿色,致幼苗萎蔫或枯死。成株染病,在高温季节叶片无光泽,叶色变暗淡,严重时叶片失绿或脉间叶肉出现黄绿相间斑驳,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或根及根颈部、叶柄变为红色,根系腐烂致整株枯死。
西芹黄萎病病株
病原 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ier,称黑白轮枝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轮枝菌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留在土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病菌从芹菜的幼嫩细根入侵后,致寄主皮层破裂或腐烂,该菌侵入后多寄生在根或根颈及叶柄维管束中,由于菌丝大量繁殖,致营养物质或水分向上运输受到妨碍。该病潜育期20天左右,土温高或气温20~32℃利于发病,气温28℃发病重。低于7.7℃或高于36℃发病轻。生产上干燥地块或育苗畦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黄萎病品种。②喷淋或浇灌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0%恶霉灵水剂700倍液、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1000倍液。
芹菜、西芹黑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芹菜、西芹根茎部和叶柄基部。多发生在近地面处,有的也侵染根部,初呈灰褐色,扩展后变为黑褐色,严重时病部变黑腐烂,叶片萎蔫而死,病部生有许多小黑点,即载孢体—分生孢子器。
西芹黑腐病
病原 Phoma apiicola Kleb.,称芹菜生茎点霉,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茎点霉属。载孢体球形,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器壁褐色,膜质,孔口圆形。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3~3.8)m×(1~1.6)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附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播种带病的种子长出幼苗即猝倒枯死,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寄主表皮侵入进行再侵染,生产上移栽病苗易引起该病流行。
防治方法 参见芹菜、西芹叶点霉叶斑病。
芹菜、西芹叶点霉叶斑病
症状 又称芹菜或西芹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老叶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初现水渍状退绿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或半圆形大斑,中间灰白色,边缘青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长出子实体,后期病斑上密集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的病斑连片,致叶片干枯,棚室为害较重,生产上有扩展之势。
西芹叶点霉叶斑病
病原 Phyllosticta apii Halst,称芹菜叶点霉,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叶点霉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翌年种植带病的种子可引致芹菜发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从寄主表皮侵入。7~8月连阴雨多、降雨量集中且大的年份或栽植病苗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选用津南实芹、夏芹、冬芹、文图拉、玻璃脆、春丰、天马、上海大芹等品种。实行2~3年轮作。②采用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避免畦沟积水。采用遮阳网覆盖。③发病初期喷洒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丙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5%硅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芹菜、西芹灰霉病
症状 芹菜、西芹灰霉病是近年棚室保护地新发生的病害。一般局部发病,开始多从植株有结露的心叶或下部有伤口的叶片、叶柄或枯黄衰弱的外叶叶缘先发病,初为水浸状,后病部软化、腐烂或萎蔫,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长期高湿,芹菜整株腐烂。
西芹灰霉病叶尖发病症状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Fr.,称灰葡萄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葡萄孢核盘菌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翌春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发病后在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20~23℃,最高31℃,最低2℃。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保护地芹菜采用生态防治法,加强通风管理。具体做法为变温管理,即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3℃,再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减缓该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孢量;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②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每次浇水后,加强管理,防止结露。③保护地可施用15%腐霉利烟剂每667m2 用200g或噻菌灵烟剂每100m3用50g(1片);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用250g,熏1夜,隔7~8天1次。也可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2用1kg或5%福·异菌粉尘每667m2用1kg,隔9天1次,视病情注意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④于发病初期喷洒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700~1000倍液、40%嘧霉·百菌清悬浮剂300~500倍液、6%井冈·蛇床素可湿性粉剂40g/667m2对水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由于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必须用药时,要注意轮换或交替及混合施用。隔14天左右再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芹菜、西芹细菌叶斑病
症状 芹菜、西芹细菌性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上形成较小的浅褐色斑点,受叶脉限制逐渐发展成多角形,病斑可相互融合,导致叶片枯死。该病水渍状斑不明显,小苗到收获均可发病,栽植密度大的地块发病重。别于细菌叶枯病。
芹菜细菌叶斑病
病原 Pseudomonas cichorii(Swingle)Stapp.,称菊苣假单胞杆菌,属细菌界薄壁菌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可在杂草及其他作物上越冬,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除为害芹菜外,还可为害白菜、甘蓝、油菜、黄瓜、苋菜、龙葵、马齿苋等作物和杂草。在山东泰安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该病发生与湿度密切相关,棚室或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和扩展,据观察,田间叶斑病的发生可能需借助风雨冲刷,使叶片呈水渍状,利于叶片上的病原细菌侵入、繁殖而发病。
防治方法 ①棚室栽培的芹菜要采用生态防治法,及时放风排湿,尽量缩短叶面结露持续时间。②发病初期喷洒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72%农用高效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33.5%喹啉酮悬浮剂6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L,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芹菜、西芹细菌叶枯病
症状 芹菜、西芹叶枯病从叶缘开始形成大的水渍状病斑,病斑占整个叶面1/3以上,后扩展到整个叶片,叶片呈褐色枯死,该病主要发生在气温低、湿度大的条件下,别于叶斑病。
芹菜细菌叶枯病
西芹采种株细菌叶枯病
病原 Pseudomonas viridiflava(Burkholder)Dowson,称绿黄假单胞菌,属细菌界薄壁菌门荧光假单胞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芹菜、西芹细菌叶斑病。
芹菜、西芹软腐病
症状 主要发生于叶柄基部或茎上。先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斑,后呈湿腐状,变黑发臭,仅残留表皮。此病易与芹菜缺钙症状混淆,需注意鉴别。
西芹细菌软腐病发病初期症状
病原 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称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致病型,属细菌界薄壁菌门果胶杆菌属。病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见莴苣、细球莴苣软腐病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在土壤中越冬,从芹菜伤口侵入,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该病在生长后期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重。有时与冻害或其他病害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 ①实行2年以上轮作。②定植、松土或锄草时避免伤根;培土不宜过高,以免把叶柄埋入土中;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撒入石灰消毒;发病期减少浇水或暂停浇水。③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减少伤口。④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高效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芹菜、西芹病毒病
芹菜、西芹病毒病又称花叶病,我国各地栽培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夏、秋季栽培发病较多,高温干旱年份危害重,明显降低芹菜产量、质量及商品价值。
症状 全株染病。初叶片皱缩,呈现浓、淡绿色斑驳或黄色斑块,表现为明显的黄斑花叶。严重时,全株叶片皱缩不长或黄化、矮缩。
病原 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芹菜花叶病毒[Celery mosaic virus(CeMV)]侵染引起。两种病原引起的花叶症状相似。此外,国外报道芹菜上还有芹菜潜隐病毒(CeLV)、芹菜黄斑病毒(CeYSV)、草莓潜环斑病毒(SLRSV)、番茄黑环病毒(TBRV)、番茄斑萎病毒(TSWV)、芹菜黄网病毒(CeYNV)等引起多种病毒病。
西芹花叶病毒病
芹菜花叶病毒病症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CMV和CeMV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操作接触摩擦传毒。栽培管理条件差、干旱、蚜虫数量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主要采取防蚜、避蚜措施进行防治。其次是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以减轻为害。必要时喷洒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或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400倍液或于发病前喷洒纯生物制剂绿地康(抗病毒型)100倍液,隔5~7天1次,可与植株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激发多种酶系的活性,提高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迅速防止出现小叶、卷叶、矮化、黄化症状。
芹菜、西芹(PVY)花叶病
症状 芹菜、西芹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出现黄色花叶或系统花叶,发病早的,所生嫩叶上出现斑驳或呈花叶状,病叶小,有的扭曲或叶片变窄,叶柄纤细,植株矮化;发病晚的多见于所生叶呈浓绿、淡绿相间的花叶,植株正常。
病原 Potato virus Y(PVY),称马铃薯Y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称芜菁花叶病毒,均属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
西芹PVY花叶病
芹菜花叶病毒菌体形态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PVY主要靠蚜虫传播,TuMV主要靠汁液传染,也可由桃蚜及甘蓝蚜作非持久性传毒。
防治方法 ①选用津南实芹1号等抗病毒病品种。②其他防治法参见菠菜病毒病。
芹菜、西芹根结线虫病
症状 表现为植株生长发育受阻,颜色不正常,湿度大时,植株萎蔫。上述症状是线虫为害根部所致。根部症状常因病原线虫不同而异。根结线虫则引起根部虫瘿,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土壤中线虫的数量、生长的环境及植株的发育阶段。
西芹根结线虫病病根上的根结
病原 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Chitwood,称南方根结线虫;M. javanica Treub.,称爪哇根结线虫,属动物界线虫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参见菠菜根结线虫病。
防治方法 提倡用威百亩进行棚地消毒,防治大棚中越来越严重的根结线虫及多种土传病虫害。威百亩是一种低毒高效的土壤熏蒸剂,施用后可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及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菌核病、疫病、青枯病等真菌、细菌病害。威百亩是种液体消毒剂,使用时选最热、光照最好的一段时间。先把大棚土壤翻松并施入有机肥后浇一遍透水,1~2天后每667m2施入42%的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威百亩)水剂25~40kg,对水500kg,施完后马上盖土。盖平后马上覆膜,边覆土边盖膜,要求不漏气密闭10天进行闷棚,使棚温迅速升高,保证消毒效果,经7~10天晾晒即可定植下茬蔬菜。用威百亩消毒成本低、效果高、安全、应用前景看好。
芹菜、西芹先期抽薹
症状 芹菜、西芹在收获前植株长出花薹的现象叫先期抽薹。主要发生在越冬芹菜、早春芹菜上。抽薹后的植株由营养生长转为以生殖生长为主,心叶停止分化,叶片生长受抑,造成产量、质量下降,不能食用。
西芹先期抽薹
病因 一是越冬芹菜和早春栽培的芹菜 收获时间多在4~6月。芹菜幼苗期,即3~4片真叶期,持续10~20天的2~5℃低温,就通过了春化阶段,转向花芽分化。成株芹菜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也能通过春化,且植株大,通过春化也快。已经通过春化阶段的芹菜,在气温不断升高和长日照条件下,又通过了光照阶段,芹菜、西芹就会抽出花薹。二是秋延后的芹菜成株在冬季生长,元旦、春节前收获,缺少高温和长日照环境,花薹仅在萌芽阶段,一般不至于抽薹。总之,芹菜是低温感应型蔬菜,达到一定大小的苗,遇有低于12℃以下的低温诱发花芽分化,温暖长日照能促其抽薹。
防治方法 ①选用优良品种,尤其是选择耐低温能力强的品种,先期抽薹现象较轻。如玻璃脆芹菜、天津黄绿芹菜、意大利冬芹、黄旗堡黄苗芹菜、北京棒儿春等。②选用籽粒饱满的新种子。③加强管理,棚室早春育苗时,要设法提高苗床温度,这是防止芹菜提早抽薹的有效措施之一。白天苗床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高于12℃。春芹菜生长期不要蹲苗,肥水一促到底,促进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防止先期抽薹。④适当提前收获。
西芹空心
症状 西芹是实心品种。使用优良的实心品种种子种出的芹菜却长成了空心芹菜。
病因 一是露地栽培的西芹,遇有高温干旱是产生空心芹菜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夏季,昼夜温差小,呼吸消耗多,遇有土壤水分供应不均匀,芹菜缺水抑制根部各种营养元素的输运吸收,不仅影响顶芽生长,常致叶柄中厚壁组织加厚,组织细胞老化,就会产生空心芹。二是水肥管理跟不上造成空心。西芹根系吸肥能力弱、耐肥能力强,需要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生长前期磷肥供给不足,对叶片分化和生长不利,幼苗瘦弱,易出现空心。中后期钾肥对养分输运、叶柄粗壮、充实具光泽起重要作用,田中缺钾生长受抑,叶柄会出现中空。三是土壤干旱及缺氮也会影响其对微量元素硼和钙的吸收。西芹对硼敏感,植株缺硼时叶柄出现纵裂,心叶变褐龟裂。四是喷920的西芹,水肥跟不上,也会出现空心。五是盐碱地、黏重或沙性大及病虫害严重的地块,会出现空心。
西芹(实秆芹菜)空心
防治方法 ①选用高质量的西芹种子,种在条件好、肥沃的地块上,土壤pH值以中性至微酸性为宜,不要种在黏土、沙性土壤上。②西芹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气候。棚室内栽培的,白天气温以控制在15~23℃为宜,最高不宜超过25℃,夜间10℃,不要低于5℃,防止冻害和早期抽薹。③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每667m2施高质量的腐熟有机肥5000kg,并加入发酵好的鸡粪150kg或磷酸二铵15kg,定植后每667m2随水施硫铵10kg提苗。生长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施钾肥,每667m2每次施20kg左右,隔半个月1次。④喷920以后要注意及时浇水追肥,小水勤浇,浇肥要勤,不可脱肥,发现缺硼时叶面喷洒0.3%~0.5%硼砂溶液。⑤旺盛生长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不渍水,土壤湿度以60%~80%为宜,雨后要注意排水。⑥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保持叶片有较大的光合作用能力,以充足供给叶柄内薄壁细胞的营养物质,使植株健壮,防止空心。⑦成熟后及时收获。
芹菜、西芹茎开裂
症状 茎和茎基部出现裂缝,呈直或波状爆裂,植株外叶易黄化,不仅影响品质,而且病菌也易趁机侵入,引起腐烂。
病因 一是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遇有低温干旱等气象条件,使植株表皮角质化,这时遇高温、降雨或浇大水,芹菜细胞迅速膨大,表皮不能适应而开裂。二是缺硼易导致茎裂。
西芹茎开裂
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提倡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防止施用氮肥过多。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抗旱能力。加强水肥管理,雨后及时排水,浇水须小水勤浇,保持土壤不干不湿,不要忽干忽湿和大水漫灌。②连年种植芹菜的地块,需诊断土壤中氮、磷、钾和硼肥含量。如已缺硼,可在配方施肥时,每667m2施入硼砂0.8kg,以补充硼肥,但不可过量。③芹菜生长期叶面喷施0.2%~0.3%的硼砂溶液,隔5~7天后再喷1次。④夏季栽培需防高温,有条件的提倡使用遮阳网,降低高温对芹菜、西芹的为害。
芹菜、西芹缺素症
症状 ①缺氮。自下部叶变白色至黄色,生长差。②缺磷。自下部叶开始变黄,但嫩叶的叶色与缺氮症相比,显得浓些。③缺钾。在下部叶片发黄的同时,叶脉间产生褐色斑块,这种症状逐渐向上部叶扩展,生长变差。④缺钙。生长点生长发育受阻,中心幼叶枯死,且附近新叶的顶叶脉间产生白色至褐色斑点,斑点相互融合扩大呈叶缘枯死状,最后幼嫩组织变黑,又称心腐病。⑤缺铁。无土栽培的芹菜易发生缺铁症。幼叶上先是脉间黄化,严重时叶色变白。⑥缺硫。整株呈淡绿色,但嫩叶显示特别的淡绿色。⑦缺镁。沿叶脉两侧出现黄化,并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扩展。⑧缺硼。芹菜对硼的吸收受阻碍时,常产生茎裂,茎裂大部分生在外叶上,主要在叶内侧的一部分表皮开裂。心叶发育时出现缺硼,心叶的内侧组织变成褐色并发生龟裂,生长差。⑨缺锰。叶缘部的叶脉间出现淡绿色至黄白色。
西芹缺氮下部叶变白色至黄色
西芹缺铁幼叶叶脉间出现黄化
西芹缺硼叶柄有横裂
西芹缺钾下部叶边缘斑点状失绿
西芹缺磷下部叶黄化夹有棕褐色,株小、根发育差
西芹缺镁症从新叶到老叶失绿状
病因 ①缺氮。新开辟的菜田或土壤有机质少,供氮能力不足的地块种植生长速度快的芹菜,易发生缺氮病。②缺磷。一是土壤供磷不足,经测定土壤pH值6.5~7时,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土壤有效磷不足。二是低温可减少芹菜对磷的吸收。③缺钾。芹菜在生长发育的前期以吸收氮、磷为主,进入生长发育的中后期转变为吸收氮、钾为主,红黄土壤易发生缺钾。芹菜吸收的钾比氮高2倍,生产上连作的芹菜田也易发生缺钾。④缺钙。芹菜缺钙是由于土壤酸化引起的,尤其是老龄保护地很易发生缺钙症。⑤缺铁。以土壤为基质的保护地条件下不易出现缺铁,但有时因土壤锰过剩可诱发缺铁症的出现。⑥缺硫。在棚室保护地栽培芹菜时长期连续施用无硫酸根的肥料时易发生缺硫症。⑦缺镁。保护地的土壤出现铵态氮积累时,引起对镁的吸收障碍,出现缺镁症,生产上钾肥过多时也易造成缺镁。⑧缺硼。芹菜长心叶时需要大量的硼,如果硼素供给不足,就会造成缺硼。⑨缺锰。碱性、石灰性、砂质酸性土壤上易发生缺锰症。土壤中铁、铜、锌等离子含量过高也会诱发缺锰。
防治方法 每生产4000kg芹菜需要吸收氮7.3kg、磷2.7kg、钾16kg、钙6kg、镁3.2kg,据此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生产上实际施肥量,尤其是氮、磷肥的施用量要比实际需肥量高出2~3倍,即表明芹菜是吸肥能力低、耐肥力较高的作物,它要在较高土壤浓度状态下,才能够大量吸收肥料,施肥量不足,不仅影响芹菜正常生长发育,且品质也不好。适于芹菜叶片生长的氮素浓度是200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以150mg/kg为宜,钾浓度为120mg/kg,尤其是生长后期需钾量很大。生产上施肥时育苗肥在营养土中加入2%~3%的过磷酸钙,出苗后30天酌情追1次低浓度氮肥,每畦追施硫酸铵0.2kg或腐熟的稀人粪尿。基肥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过磷酸钙30~35kg、硫酸钾15~20kg,对缺硼的地块施入硼砂1~2kg。追肥提苗期于缓苗时每667m2随水追施硫酸铵10kg,或腐熟人粪尿550kg。当新叶大部分展出直至收获前旺长期需肥量大,每次每667m2追施尿素8kg或硫酸铵18kg、硫酸钾13kg。半个月后芹菜进入旺长期进行第2次追肥,再过15天进行第3次追肥,肥料种类用量同第1次。土壤中氮、钾浓度过高会影响硼、钙的吸收,造成芹菜心叶幼嫩组织变褐或出现干边,生产上浇水不足、土壤干旱或地温低时更为严重,因此要控制氮肥、钾肥用量,增加硼肥和钙肥的施用,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温过低。发现茎裂等缺硼症状时,叶面喷施0.5%的硼砂水溶液。生产上出现心腐病时叶面喷施0.3%~0.5%硝酸钙或氯化钙水溶液。此外还可喷施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增产显著。
芹菜、西芹黑心病
芹菜黑心病又称心腐病,是芹菜主要病害,也是西芹重大生理病害。2005年内蒙古多伦县大发生,病株率达30%以上,重病地全田覆没,损失惨重。无论是保护地还是露地,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
西芹黑心病(心腐病)典型症状
西芹缺钙黑心病症状
症状 多发生在芹菜8~12叶期。初发病时短缩茎中央的心叶叶缘出现退绿斑,很快变成褐色,整个心叶凋萎、枯焦而死亡。向短缩茎扩展,病部变黑呈干腐状。发病轻的短缩茎四周仍可生出略向外展的叶片。湿度大时,腐生细菌侵入,致心叶变黑褐色湿腐状,短缩茎中央褐腐,全株萎蔫倒伏或枯死。
病因 是生理病害,芹菜、西芹体内的硼素、钙素缺乏是引发该病的基本原因。正常时,芹菜外叶叶柄含钙量是其干质量的1.3%~2%。在芹菜、西芹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需要足够的钙,而且要求钙素能在芹菜体内均匀分布,尤其是短缩茎中央叶片的生长点含钙量不能过低。此外,即使土壤中不缺钙,有些因素也可影响芹菜对钙的吸收利用,造成心叶细胞生理紊乱而诱发该病。发病条件有五:一是土壤缺钙缺硼。生产上土壤中含钙量处于0.1%~3%时,处在芹菜8~12叶期钙素需要量大增时,土壤是酸性或沙性土,出现钙素不足易发病;二是土壤钠离子含量过高。生产上遇有低洼盐碱地,大量的钠离子被植物吸收或达饱和状态,就会影响芹菜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此外,土壤中硫酸根过多,也会妨碍对钙的吸收,引起发病;三是土壤结构不良。黏壤土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有利于芹菜生长发病轻;四是沙地有机质含肥不合理。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氮肥过多,忽视钙、硼等肥施用,造成钙氮肥、钙钾肥配比过低,都会引发黑心病;五是气候条件不适。芹菜喜冷凉湿润条件,生长期间遇有温度过高、土壤水分蒸发过快妨碍钙素吸收,或雨水过多、浇水过量也会造成钙素淋失引起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从栽培管理入手,采取测土施肥,防止土壤中盐类浓度过高,均匀浇水,创造适宜芹菜、西芹生长的土壤及温湿度环境。①测土施肥改良土壤,选择土质肥沃的黏壤土种植芹菜。对酸性土每667m2施入石灰50~85kg以利提供钙营养及中和土壤中的酸;对过黏或过沙的土壤要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667m2用5000kg,可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定植缓苗后施提苗肥,每667m2施入尿素10kg或发酵后的人粪尿;旺盛生长期隔15~20天追1次肥。传统芹菜对氮磷钾配比率约为3∶1∶4,西芹约为4.7∶1.1∶1。②加强水分管理,保护水分均匀供给。初夏温度急剧升高时要小水勤浇,保持畦面湿润。高温期不要缺水。保护地在晴天上午浇水,露地芹菜可在早晨或晚上,不要大水漫灌。夏季雨后及时排水防涝。③适时补钙。芹菜长到7~8叶时,叶面喷洒0.5%氯化钙和速乐硼1500倍液,最好喷至芹菜心部,每7天1次,连喷3~4次。也可选用美林高效钙50g,装入15kg水中,再加入助剂5g溶解后喷洒。④生长期全株喷洒1.4%复硝酚钠水剂3500倍液1~2次,具促进生长、显著提高产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