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与唱本:苗族古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苗族古歌调查与搜集

一、苗族古歌调查

自1896年至今,苗族古歌的调查已逾百年,笔者根据调查者的学术目的将其分三个时段加以梳理。

1.古歌社会调查五十年(1896—1949年)

苗族素来能歌善舞,不少明清的文献提及苗族歌谣。如在《苗疆闻见录·踩鼓》中,徐家干记录:“苗有踩鼓之俗,每于平地,置鼓中央,以老妇击之,年幼男妇皆周环行走,且歌且笑,亦蹈亦舞。”严如熤所著《苗防备览·苗族的椎牛祭祖》则叙述为: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以为鼓,使妇女之美者,跳而击之。择男女善歌者,皆衣优伶五彩衣,或披红毡,戴折角巾,剪五色纸条,垂于背。男女左右旋绕而歌,迭相唱和,举首顿足,疾徐应节,名曰“跳鼓藏”。

苗族歌谣种类丰富,演唱场景散见于诸多的人生礼仪和祭祀仪式中,上述列举的这两部文献所载歌谣皆在椎牛祭祖中吟诵,遗憾的是仅仅记录吟诵行为,对于具体的吟诵内容没有记录,无法了解吟诵歌谣之具体分类。最早在贵州搜集、记录、翻译苗族歌谣的,是英国传教士克拉克(Samuel R. Clarke)于1896年在黔东南黄平苗人潘秀山的协助下记录的苗族民间故事和《洪水滔天》、《兄妹结婚》、《开天辟地》等古歌。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17页。此外,在滇东北方言区,对苗族古歌的搜集始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王明基等苗族知识分子用波拉德苗文记录和搜集了大量古歌。正如《中国西部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代序》所言:“这部资料集是一部典型的苗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中国主流文化相融合的作品……感谢整理者——英国友人张绍乔、张继乔二位先生,他们从小置身于苗族文化的土壤里,对苗族和苗族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们把毕生精力投入到资料的整理和英文翻译工作中,着实令人可钦可佩。”杨建红:《流经岁月的歌(代序)》,载于 [英] 张绍乔、张继乔搜集整理,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毕节地区民族研究所编:《中国西部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杨忠信等译,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1933年5月,凌纯声、芮逸夫等人受蔡元培委托,执行中央研究院的湘西苗族调查,在凤凰、乾城、永绥三县进行了为时四个月的调查。其中,芮逸夫负责语言、歌谣和故事方面的搜集和研究,虽然公开出版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歌谣部分所搜录的44首苗歌篇幅短小,没有古歌的记录,但在后期论文《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的撰写中,芮逸夫对苗族古歌有所涉猎。

凌纯声、芮逸夫两位民族学者的实地调查深深影响了本地学者石启贵。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虽然凌纯声等于1933年8月离开湘西,然而石启贵通过与有专业素养的民族学者三个月的朝夕相处,已经具备了实地调查的技术,其苗学研究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他对苗族古歌的调查、搜集和整理散见于《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祭祀神辞汉译卷》,其中《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祭祀神辞汉译卷·椎牛·讲述椎牛古根Chat Ghot Niex》、《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祭祀神辞汉译卷·椎猪·讲述椎猪根源Chat Ghot Nbeat》与《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还傩愿卷·唱傩歌·抄本之二傩神起源歌》皆为严格意义上的苗族古歌。在《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祭祀神辞汉译卷·椎猪·讲述椎猪根源Chat Ghot Nbeat》中,石启贵提出,Chat Ghot Nbeat,汉译为讲述椎猪根源,内容包括天地产生、山川形成,苗汉同根,苗族迁徙,椎猪缘由及到湘西定居等方面。这与吴、龙、廖、石、麻等姓椎牛根源的内容大同小异,其表现形式亦相似。石启贵编著,麻树兰、石建中整理译注:《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祭祀神辞汉译卷》,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309页。这是迄今为止东部苗族方言区唯一调查到的椎猪古辞,非常珍贵。石启贵对苗族古歌的调查成果如表1-1所示。

表1-1 石启贵对东部苗疆古歌的搜集情况

抗日战争初期,大夏大学于1937年迁至贵阳。该校1938年春设立了社会经济调查室,之后组织了西南边区社会考察团。吴泽霖、陈国钧与社会诸生一道“不惜心力与时间,风餐露宿,博采周咨,阅时四年”,分赴各地调查。王建民等:《导读》,载于吴泽霖、陈国钧等:《贵州苗夷社会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在田野调查期间,考察团涉足贵阳、安顺、炉山、下江、荔波等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包括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在内的社会调查。早期留学美国的吴泽霖深受功能学派人类学家博厄斯的影响,他提出:“在文化人类学的范围内,语言的比较,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风俗、传说及神话的比较,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吴泽霖:《苗族中祖先来历的传说》,载于吴泽霖、陈国钧等:《贵州苗夷社会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94页。正是鉴于此,他在社会学调查时涉猎苗族古歌并撰文《苗族祖先来历的传说》。

在《贵州苗夷歌谣》里,陈国钧的古歌调查可谓硕果累累:他到下江地区搜集并用国际音标记录了三则人祖神话,其中的《起源歌》即苗族古歌;他以一人之力搜集、记录并编辑了近千首歌谣,其中的《叙事歌》即严格意义上的苗族古歌。民族学的严谨训练使其充分注意到忠实记录的价值:“本书在国内尚属第一本集录特种民歌的歌谣,所以,我不敢随便在中间加以修改和诠释,只原原本本把它转译汇编在一起,以便保存它本来质朴的真面目。”无怪乎谢六逸赞誉:“我们翻开一看,其中无一首不是天籁。”

此外,必须提及的还有民国时期另一位苗族学者杨汉先。他搜集了一首《洪水滔天歌》,共104句,在当时属于篇幅较长的西部苗族古歌。他还搜集了多首开路古歌,具体参见《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与《黔西苗族调查报告》。笔者将其所搜集的苗族古歌列表如下(见表1-2)。

表1-2 杨汉先对苗族古歌的搜集情况

由于熟悉本民族语言,杨汉先所搜集到的坝苗的开路古歌除了丧者家支情况叙述外,还包含开天辟地、繁衍人类、杨亚射日、鸡叫太阳、打牛祭祖、开路鸡交代魂灵路线等基本主题;在水西苗的历史传说中亦记录了以杨芳与六郎为首领的猪心之仇、龙心之战的故事;在安顺青苗之丧葬部分详细记录了女娲造人、杨六与客家为天宝地宝纷争被骗走宝物最后被迫迁徙的歌谣。这些歌谣的主题与2011年出版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主题基本吻合,即创世史诗、亚鲁身世、龙心之战、盐井之战、智慧撤退、辗转迁徙、二次创世等。

可见,尽管民国时期杨汉先将西部苗族首领译为杨六,但由于基于大量的实地调查,故而对于杨六歌谣的叙事言之凿凿:


杨六故事,吾人在黔西所得者,几乎各苗皆有,尤以水西苗、安顺青苗、箐苗及坝苗等传说最盛。此外大定白苗及贵阳青苗亦有此说。其内容大同小异,唯以安顺青苗述之最详。兹综合各族所述之大体相同录之如下:

杨六与客家(汉族)作战,客家大败,因杨六有宝物。如是者多次,于是客家不敢与杨六战。不久客家探知有宝物,便遣侦探二人扮商贾往侦。知杨六有宝物,且知杨六女喜针线,于是二人扮卖针线者售杨六女以针线,借此骗杨六宝物,既得宝物乃归。自是杨六每战皆败。杨汉先:《黔西苗族调查报告》,载于杨万选等:《贵州苗族考》,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部苗族古歌搜集文本亦有yangx lous gud nenb(杨娄古仑)、亚奴、亚鲁、杨鲁、杨洛、杨陆、羊鲁、央鲁、央洛、牙鲁等不同称谓。但根据吟诵场域与吟诵步骤甚至内容的相似性,可推测杨六即亚鲁,杨汉先搜集的这些丧葬古歌与《亚鲁王》为同一古歌的不同译本,亚鲁古歌遍布西部方言区。

2.苗族古歌文学调查五十年(1954—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上的民族识别附带着民间文学的搜集和调查,贵州最早的搜集工作是搜集中部方言区苗族古歌。1952年,中央民族学院的马学良率邰昌厚、潘昌荣、今旦在贵州黔东清水江一带调查苗语,搜集语言材料,记录了当地苗族歌手演唱他们民族的古老史诗,这份材料后来于1983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以《苗族史诗》为书名出版:“今旦等既通晓本民族语言,又经过一定的语言文学的科学训练,所以无论是记录原始材料,还是翻译整理,都是熟练而胜任的,保证了《史诗》文本的可靠和忠实。”马学良:《古代苗族人民生活的瑰丽画卷》,载于马学良、今旦译注:《苗族史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其后的搜集区域是东部方言区。1954年,中央民族学院两次派出实习组到苗族东部方言聚集地进行苗语实习与调查研究工作。其中,龙正学率领的团队在湘西实习9个月,搜集苗族歌谣15000多首,为后来出版的《苗族创世纪史话》、《苗族创世纪》提供了基本的素材。《苗族创世纪史话》的前言提及:《平羽射日》、《婚姻史话》是龙正学1954年在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任教时,带领苗语班学生去贵州省东北部、湘西、四川省东南部实习时搜集。石如金:《前言》,载于石如金、龙正学搜集翻译:《苗族创世纪史话》,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为响应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的搜集民歌的指示,1958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并提出“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十六字方针。同年,中宣部提出的“三选一史”(民间故事选、民族叙事长诗选、民间歌谣选、少数民族文学史)扩大了苗族古歌的调查面。其实,早在1957年初,贵州文联就组织民间文学工作组到清水江流域苗族地区重点进行民间文学的搜集,在台江、雷山、丹寨、麻江、施秉、剑河等7个县搜集到苗族民间诗歌90首。

其后,1983年则进入了搜集民间古籍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抢救古籍。国务院国办发〔1984〕 30号文件指出:“少数民族古籍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自1957年起开始编印的《民间文学资料》前后共45集,加上80年代初出版的40多集,合为97集,其中涉及苗族古歌的详细资料如下:


1.《民间文学资料》(第四集):第一部分:开天辟地、运金运银、铸撑天柱、造日月;第二部分:找树子种子、犁东耙西、种树、砍枫香树、妹榜妹留、十二个蛋;第三部分:洪水朝天、兄妹开婚、跋山涉水。

2.《民间文学资料》(第六集):苗族古理歌、说古歌(二):天地的形成、人类起源、兄弟迁徙、争夺江山;开天辟地(一);开天辟地(二);开天辟地(三);山坡山岭;铸日月歌;造日月歌。

3.《民间文学资料》(第十二集)除《开天辟地》、《洪水滔天(一)》及《格罗格桑之歌》外,这部集子皆由杨兴斋搜集,流传地区在贵州西北部,即西部苗族,较之于东部和中部方言区之苗族古歌,篇幅明显较为短小。:第一部分古歌:开天辟地;杨亚探天测地;谷夫补天;创造天地万物;盘古;盘古王;算甲子和狗取粮种;玉皇玉帝;是谁制乌云;洪水滔天(一);洪水滔天(二);洪水滔天(三);什么时候洪水滔天;混沌天地;董欧仰;杨鲁话;日月女郎(一);日月女郎(二);日月女郎(三);格罗格桑之歌;格勒格桑之歌。

4.《民间文学资料》(第十六集)这一集苗族古歌流传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其中主要是开天辟地的神话诗歌和迁徙史歌,有几首是歌颂远古创造发明的人物的叙事歌。:一、创造天地万物:创造天地万物之歌(一);创造天地万物之歌(二);铸造撑天柱歌;杨亚射日月(一);杨亚射日月(二);洪水滔天(一);洪水滔天(二);洪水滔天(三);洪水滔天(四)。二、创造发明:居诗老歌(一);居诗老歌(二);居诗老歌(三);爷斯居至老耕种歌;则噶老歌;测天量地歌。三、迁徙诗歌:格自爷老——爷觉比考歌;格炎爷老歌;格炎爷老和格池爷老歌;格乌爷老和格挪爷老歌(一);格乌爷老和格挪爷老歌(二);格池爷老歌;噶梭卯丙歌;格炎爷老、格池爷老歌和噶梭卯丙歌;怀念失去的地方(一);怀念失去的地方(二);则老诺斯格自老歌;爷觉力唐歌;爷操波操歌;苗族迁到乌撒歌;苗族跟居姑娘到梭诺歌;苗族是从故乡直米力迁来的。四、苗族古歌:第一部第一章:天地万物的歌;第二章:洪水淹灭天下。第二部第一章:启五爷老和启略爷老;第二章:启五爷老、启略爷老打仗的事;第三章:启野爷老;第四章:启至爷老;第五章:甘扫卯卜;第六章:三个老人的事略;第七章:先时那些老人失去的东西;第八章:先时那些老人失去的地方。

5.《民间文学资料》(第二十九集):结婚理词(一);结婚理由在这套资料中,偶有出现目录和实际名称不符之处,此处的结婚理由可能是笔误,应为结婚理词。:序、开天辟地、迁徙、分支(二)、吃牛(巫辞)。

6.《民间文学资料》(第三十三集):共22个部分,仅有少数内容(如第三部分)包含创世;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则是洪水滔天神话。

7.《民间文学资料》(第六十集):苗族古老话:一、开天立地;二、前朝:(一)奶夔爸狗、(二)亲言婚语;三、后换:(一)仡庸仡夔、(二)巴龙奶龙。苗族史诗:(一)创立天地;(二)种植歌;(三)在中球水乡;(四)部族变迁:迁徙、十二个部落宗支。苗族古歌:格洛格桑。

8.《民间文学资料》(第六十一集)。

9.《民间文学资料》(第七十一集):共搜集12首开天辟地的古歌。

10.《民间文学资料》(第七十二集)。


此次由贵州省文联组织的苗族古歌调查涉及三大方言区,调查范围之广与调查内容之完整前所未有,得到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素材,出现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其后不少苗族古歌的出版物皆由此整理而成。

3.苗族古歌非遗普查十余年(2004年至今)

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世界上最早加入公约的国家之一。其后,各地迎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热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火如荼的申报工作中,苗族古歌先后五次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对于苗族古歌的非遗普查更多地强调其立体性,即注重分布区域、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传承谱系的基本梳理等。区别于20世纪的社会学调查与文学搜集,其涉及中、东、西三个方言区,是一次较为完整的苗族古歌普查。笔者将苗族古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信息概括如下(见表1-3)。

表1-3 苗族古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择录

续表

资料来源:表中信息由贵州省文化厅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非遗中心提供,其中台江《苗族古歌》部分由苗族学者杨培德提供。

苗族古歌的调查如以方言区区分,大概可以梳理如下。

东部方言区可以分为四个时段。第一个时段的调查始于民国时期的石启贵,由于持续时间较长且文化调查较为系统,他在民族学调查的同时搜集了大量的祭祀神辞,成为民国时期古歌调查材料最为丰厚的学者。第二个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时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的石如金与龙正学等带领学生深入湘西与黔东北,搜集了东部方言区苗族古歌的三大主题;龙炳文的《古老话》原始素材来源于他在50年代用板塘苗文对龙玉六老人吟诵古歌的记录;1960年石宗仁跟随由罗安源带队的中央民族学院文学实习调查组在黔东北做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实习调查,《中国苗族古歌》的素材基本来源于此。第三个时段是1983年全国性的民族古籍抢救使得诸多本土学者参与:就集体而言,在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的指导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委在3套集成的基础上搜集了一些篇幅较短的苗族古歌;就个人而言,黔东北地区以20世纪90年代初麻勇斌搜集的《祀雷》与《苗族巫辞》为代表。第四个时段是21世纪在非遗申报的带动下,苗族古歌文化主位者如巴兑石寿贵等有意识地记录苗族古歌;松桃苗族自治县的龙秀海等搜集了《椎牛》,并与麻勇斌合作搜集、翻译与整理了《苗族口传活态文化元典》等。

西部方言区苗族古歌的收集、整理、翻译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王明基、杨汉先、张绍乔(英国)等先辈用老苗文记录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形成了多个苗文手抄本。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夏杨(甄经)、王建国等将三十年代前人搜集的资料整理并翻译成汉文,形成多个汉语文本。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黔西北苗族民间文学资料系统搜集、整理和翻译的新时代,所搜集的作品注意到了苗语文本的规范记录和科学整理、翻译,苗汉文对照体例形式的作品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作品主流形式,甚至出现苗文、英文、中文对照翻译的大型作品(如《中国西部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王维阳:《导言》,载于胡廷夺、李榕屏编,王维阳整理译注:《苗族古歌》(卷四),贵州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第5页。

就中部方言区而言,直到1896年前后,英国传教士和当地苗族布道员才在贵州省黄平、凯里等地开始零星记录和译介了一些散文体篇章。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随着部分大学内迁贵州,一些经过专业训练的民族学者也用诗体或散文体记录了某些篇章。比较全面、系统的收集记录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央民族学院黔东方言专业的学生为创制苗文做准备,在著名民族语言文学家马学良先生带领下,在贵州省台江、黄平、凯里等地开展苗族语言调查,并记录了上百万字的民间文学资料,其中包括大量苗族史诗异文。1957年贵州省文联等单位又组织专家学者搜集、翻译、整理了不少史诗资料,译编成资料集。1979年以后,相继出版田兵《苗族古歌》,马学良、今旦《苗族史诗》,燕宝《苗族古歌》等。吴一文:《口传经典与民族精神——论苗族史诗与苗族历史文化》,载于吴一文、今旦译注:《苗族史诗——苗文汉文英文》,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等英文译注,贵州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二、苗族古歌搜集

除了上述较成规模的调查之外,尚有更多的非团体调查,故而苗族古歌的调查内容丰富,收集成果颇多。抛开百年以来的历时分段,按照苗族三大方言区分类,搜集成果具体表现为以下三大板块。

1.西部方言区

(1)《西部苗族古歌》陆兴凤等编译:《西部苗族古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按照古歌内容将其分为以下类型。创世古歌包括《耶璋笃分田地》、《开天辟地歌》、《杨亚射日月》、《造天地》、《簸咔拔人身上毛》、《原始老祖返老还童歌》、《洪水滔天歌》、《测天量地》共8首;迁徙古歌包括《根支耶老往东迁》、《阿髦迁到贵阳地方》、《十二支苗家迁到逋诺》、《苗家来到逋诺地方》、《苗家迁到骚诺地方》、《苗家迁到通坝》共6首。此外,诸如《苗家三位首领》、《阿耶混与阿耶荷、阿耶导》、《根支耶老与革缪耶老的故事》等“耶老”故事在内容上混杂了迁徙古歌和英雄古歌。

(2)《亚鲁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编:《亚鲁王》,中华书局2011年版。:分为两章,共21节。第一章“远古英雄争霸”:“第一节:引子:亚鲁族源”、“第二节:亚鲁族谱”、“第三节:王子身世”、“第四节:意外得宝”、“第五节:龙心大战”、“第六节:争夺龙心大战”、“第七节:英雄女儿的不归路”、“第八节:射杀怪兽,发现盐井”、“第九节:争夺盐井大战”、“第十节:血染大江”、“第十一节:日月迁徙,越过平坦的坝子”、“第十二节:捣毁家园,走入贫瘠的山地”、“第十三节:血战哈榕泽莱”、“第十四节:亚鲁王逼战哈榕泽邦”、“第十五节:千里大逃亡”、“第十六节:闯入凶险的高山峡谷中”、“第十七节:亚鲁王计谋多端,步步侵占荷布朵王国”。第二章“重建王国大业”:“第一节:逃亡中的艰难重建”、“第二节:造日月、射日月”、“第三节:探索王国疆域”、“第四节:托付王国大业”。

(3)《四川苗族古歌》古玉林编:《四川苗族古歌》,巴蜀书社1999年版。:共分为上中下三册。其中上册收录了《天地歌》、《日月歌》、《谷种起源》、《根源歌》、《杨娄古仑》、《迁徙四川》共6首古歌;中册和下册除《叙古》与《指路歌》等少量创世古歌外,其余内容皆无涉创世,可视其为民俗歌谣。

(4)《苗族神话史诗选》杨兴斋、杨华献搜集整理:《苗族神话史诗选》,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分为神话古歌与杨鲁史歌。神话古歌包括《混沌初开》、《盘古》、《制风云雨露》、《谷白埃和杜白欧》、《谷夫》、《祝流》、《尤旺扇天扇地》、《杨亚探天测地》、《宏效定人间》、《杨亚射日月》、《太阳姑娘和月亮小伙》、《古老人生活》、《洪水淹世界》、《伏羲兄妹》、《洪水朝天》、《撞去发明火链》、《推算季节》、《狗取粮种》、《芝司磨硕司师仪》。杨鲁史歌包括《古博杨鲁》、《戛董蒙丈》、《杨鲁子孙迁徙》。

(5)《西部苗族古歌(川黔滇方言)》:杨照飞编译:《西部苗族古歌(川黔滇方言)》,云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共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织天织地》、《物种的起源》、《改天换地》、《黄水朝天》、《虫巨治水》、《青女补天》、《兄妹成亲》、《繁衍人类》;下册则仅有《祭天神》一首可算本论著所言之苗族古歌。

(6)《祭魂曲》: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喂鸡”,后一部分“上路”。“喂鸡”包含五个部分,即《开天辟地》、《洪水滔天》、《姐弟成婚》、《叫鲁央禄》、《逃井离乡》。《叫鲁央禄》、《逃井离乡》的情节与《亚鲁王》雷同。清镇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编:《祭魂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7)《苗族古歌》夏杨整理:《苗族古歌》,德宏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分为四部。第一部“创世篇、洪水篇”之第一章“创造天地万物”、第二章“洪水淹没天下”、第三章“披荆斩棘的主势老”、第四章“教人耕种的怎干老”;第二部“涿鹿之战”之第一章“格五爷老、格略爷老”、第二章“格五爷老、格略爷老打仗的事”、第三章“格也爷老”、第四章“格蚩爷老”、第五章“甘骚卯碧”、第六章“三位长老的事”、第七章“三位长老的事记在汉人的书上”、第八章“三位长老的事绣在苗族的衣裳上”;第三部“迁徙”之(一)离开北方(另附一)、(二)长江中游一带、(三)从贵州到云南;第四部“开发边疆”。

(8)《中国西部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上卷)[英] 张绍乔、张继乔搜集整理,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毕节地区民族研究所编:《中国西部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上卷),杨忠信等译,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收录了14篇创世纪古歌、近60篇历史古歌,如《主世老》、《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等。这部古歌集有波拉德苗文、英文与汉语三种语体,限于篇幅,这些古歌的歌名不赘述。

(9)《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昭通市苗族卷》昭通市文化局、民委编:《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昭通市苗族卷》, 1987年印。:古歌、古苦歌、迁徙歌。

(10)《文山苗族民间文学集·诗歌卷》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学发展研究会编:《文山苗族民间文学集·诗歌卷》,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这组古歌杨通江在《苗族歌谣文化》中将其命名为《苗族创世史诗》,并指出其流传于西部歌谣圈并简介其内容,因后四首即《农事》、《婚事》、《丧葬》以及《祭祀祖先》掺入较多民俗,故不归入本论著所言的苗族古歌。杨通江:《苗族歌谣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7—28页。: Ngoux qid zud(古歌):Nghait 1 zhifndox zhif deb(第一章 宇宙), Nghait 2 zhif renx yenb(第二章人类)。

(11)《昭通民族民间文学资料汇编》(第一集)昭通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昭通县文化局编:《昭通民族民间文学资料汇编》(第一集), 1983年印刷。:《创造天地万物歌》、《洪水湮灭天下歌》、《驱逐猛兽毒蛇的主势老歌》、《教人耕种五谷的怎干老歌》、《爷斯居玉老耕种歌》。其中前四首与夏杨整理出版的《苗族古歌》第一部“创世篇、洪水篇”之第一章“创造天地万物”、第二章“洪水淹没天下”、第三章“披荆斩棘的主势老”、第四章“教人耕种的怎干老”大同小异。

(12)《苗族起义史诗》杨正保等编:《苗族起义史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格罗格桑》。

(13)《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苗青主编:《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开天辟地篇之《创造天地万物》、《天地争霸》、《铸造撑天支地柱》、《怒利毕玛丽碧》、《测天量地》、《公鸡唤日月》、《洪水滔天》、《主世老》共8首;战争迁徙篇之《则噶老》、《格耶爷老、格蚩爷老》、《格武爷老、格诺爷老》、《噶骚卯碧》、《格资爷老、格米爷老、爷觉毕考》、《格米爷老时代》、《铁柱悲歌》、《龙心歌》、《爷觉黎刀》、《格自则力刀》等10首。

(14)《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苗青主编:《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开天辟地篇之《开天辟地》、《偶佛补天》、《阳寅阳岈射日月》、《洪水滔天》、《莱珑讴玛制人烟》共5首,此外尚有《苗族迁徙到云南》、《踩花山》、《立房辞》;战争迁徙篇之《战争与迁徙》、《苦难岁月》、《平定天下的人》。

(15)《六寨苗族口碑文化》毕节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毕节地区民族研究所、大方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毕节地区苗学研究会编:《六寨苗族口碑文化》,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创世史歌篇之《朵疆氐际》、《爹爹养娃娃》、《射日月》、《洪水朝天》、《兄妹成婚》、《芦笙和木鼓的根源》等;战争与迁徙篇之《战争与迁徙》、《苦难岁月》、《尤铎朵》。

(16)《苗族迁徙史歌》杨亚东、杨华献:《苗族迁徙史歌》,贵州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战争与迁徙》、《古博杨鲁》。

(17)《苗族古歌》(卷四)胡廷夺、李榕屏编,王维阳整理译注:《苗族古歌》(卷四),贵州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分为“开天辟地”与“战争与迁徙”(上、下),共收录了7首开天辟地的古歌、12首战争古歌与8首迁徙歌。这部古歌集与苗青主编的《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1)》、《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和《中国西部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上卷)有较多重合,如在“开天辟地”部分,《天地争霸》、《怒利毕玛丽碧》、《公鸡唤日月》、《洪水滔天》、《主世老》与《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有较多重合;其余的两首《创造天地万物》、《测天量地》与《中国西部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上卷)有较多重合。

西部的苗族古歌散篇十分驳杂,多数散落在各地的民间文学作品集中,如《阿义翱》收入《昭通地区民族民间文学资料选》昭通地区文化局、民委整理:《昭通地区民族民间文学资料选》(第二集),昭通地区文化局、民委1985年编印。;《迁徙歌》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昭通市苗族卷》昭通市文化局整理:《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昭通市苗族卷》,昭通市文化局、民委1987年编印。;《修天修地歌》、《捏天捏地歌》、《卯蚩嫚翠》、《飞歌起源》收入《民间文学集成·彝良县民间文学集成卷》(第一集)彝良县文化馆整理:《民间文学集成·彝良县民间文学集成卷》(第一集),彝良县文化馆1989年编印。;《杨雅射日月》和《苗族来到志民利》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宣威县苗族卷》宣威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整理:《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宣威县苗族卷》,宣威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9年编印。;《杨亚与当亚》、《苗族创世歌》、《我们祖先的来历》与《苗族祖先过江记》这4首古歌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长诗卷》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整理:《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长诗卷》,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9年编印。;《蚩尤的故事》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水富县卷》水富县民委整理:《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水富县卷》,云南省新闻出版局1989年编印。;《古歌》、《岩洋阿》、《兄妹造人烟》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编:《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爷觉力岛之歌》收入《宣威民间文学集成综合卷》张绍祥主编:《宣威民间文学集成综合卷》,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创造天地万物》、《造日月之歌》、《芦笙的来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新华书店2003年版。

西部苗族是最为苦难深重的一支,在以千年计时、万里计程的多次迁徙中,迁徙古歌流传丰富。仅以威宁县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威宁县已整理的苗族迁徙类古歌达7000余行,如《怀念失去的好地方》、《思念失去的古物》、《怀念格虽爷老歌》、《爷觉力蹈自老歌》及《格资爷老、爷觉比考爷老》、《苗族迁入环州》等。威宁苗族百年实录编委会:《威宁苗族百年实录》,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2.东部方言区

(1)《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中石启贵搜集了3首篇幅较短的苗族古歌(上文已论及,不再赘述)。

(2)《苗族巫事·祀雷》巴狄熊·永斌·佧:《苗族巫事·祀雷》,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之第三篇“说雷”(pud dut sob)之第五到第七小节。这一部分内容在讲述创世纪的同时解释了祭祀的缘由,这是东部苗族古歌的特点之一,即多数苗族古歌寄生于巴代神辞之中但又不等同于巴代神辞。

(3)《湘西苗族古老歌话》张子伟编:《湘西苗族古老歌话》,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一部分古老话精段:第一章:天地形成、苗族祖先、宇宙洪荒、涿鹿之战、历次迁徙、鼓社鼓会、姓氏定居。

(4)《古老话》龙炳文、龙秀祥等整理译注:《古老话》,岳麓书社1990年版。:一、开天立地篇:濮斗娘柔;二、前朝篇:(一)奶夔玛媾、(二)亲言姻语;三、后换篇:(一)仡荣仡夔、(二)仡索、(三)仡本和巴龙奶龙、(七)事物生成共源根。

(5)《中国苗族古歌》石宗仁搜集整理译注:《中国苗族古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部:远古纪源:世界之始、天地、时、人;种植歌、谷粟、五色棉、除多罗树;在中球水乡、父、母、役牛、鼓舞。第二部:傩公傩母;第三部:除鳄斗皇;第四部:部族变迁:迁徙、十二宗。

(6)《苗族创世纪史话》石如金、龙正学搜集、翻译:《苗族创世纪史话》,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分为上篇“混沌乾坤”、中篇“平羽射日”、下篇“婚姻史话”。

(7)《苗族创世纪》龙正学搜译:《苗族创世纪》,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年版。其中中篇dut ghot niex(椎牛古辞)、下篇dut qub(婚姻史话)与《苗族创世纪史话》之中篇“平羽射日”(dut ghot niex)、下篇“婚姻史话”(chud qub chud lanl)同为龙正学搜集,因译者不同略有差异。:上篇dut sob(雷神史话)、中篇dut ghot niex(椎牛古辞)、下篇dut qub(婚姻史话)。

(8)《湘西苗族巴代古歌》龙宁英等编注:《湘西苗族巴代古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天地形成》、《有人有众》、《十二个日月》、《钻木取火》、《做布做帛》、《谷祖粟神》、《大迁徙》、《分姓氏定居》、《椎牛神辞歌》等共15章。较之于古老话之结构紧凑、篇幅宏大,《湘西苗族巴代古歌》内容简短,叙述较为零散,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以sead(歌)的表现形式传承的东部古歌集。

(9)《吕洞山地区苗族史诗》保靖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吕洞山地区苗族史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开天辟地》、《大迁徙》、《婚嫁》、《分支分系》,共四部分。

(10)《苗乡探奇·苗族椎牛巫辞全译》张应和:《苗乡探奇》,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45—108页。:引子、混沌初开、造日造月、万物滋生、划定时辰、玛勾出世、除暴安良、部落迁徙、宗族谱系、尾声。

(11)《湘西苗族·鸺巴鸺玛》《湘西苗族》编写组:《湘西苗族》,《吉首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鸺巴鸺玛》全诗主干部分长达5000多行,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世纪,即开天辟地、射日射月;第二部分是长途大迁徙,即跨江跨湖、涉水跋山;第三部分是定居,即立宗立祖、立村立寨。

(12)《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保靖县资料本·果雄略西沙贡》保靖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保靖县资料本》,保靖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7年编印,第209—239页。:开天辟地、迁徙武陵、比箭分家、鼓社鼓会、定居阿公山。

(13)《椎牛》龙秀海:《椎牛》,贵州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第八节“万物起源”;椎牛溯源。

(14)《苗族口传活态文化元典》麻勇斌、龙秀海、吴琳编著:《苗族口传活态文化元典》,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包括《迎龙》、《招亡》、《祀雷》、《退讼》与《祭祖》。

其余较多的短篇收入各类文集,如《傩神起源歌》收录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石启贵编著:《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吕洞苗族史祖歌》收入《吕洞苗族史诗与歌谣》梁家鳌编撰:《吕洞苗族史话与歌谣》,国际展望出版社1992年版。;《盘古歌》收入《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凤凰县资料本》凤凰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凤凰县资料本》,凤凰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开天辟地》收入《湖南歌谣集成》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歌谣集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开天辟地歌》收入《城步苗族风俗歌集》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译:《城步苗族风俗歌集》,岳麓书社1996年版。;历史传说歌《溯源古歌》与《“椎牛”的古根》收入《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湖南省卷·花垣县资料本》花垣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湖南省卷·花垣县资料本》,花垣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6年编印。;《傩歌》与《椎牛歌》收入《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吉首市资料本》吉首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吉首市资料本》,吉首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8年编印。;《傩公与傩母》又名《苗族洪荒史诗》与《招魂》,收入《湘西民间文学资料·第四集·民间叙事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湘西民间文学资料·第四集·民间叙事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1990年编印。;《溯源古歌》、《乾坤奠立苗族分巴分玛》与《苗族古语》稿存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苗族古老话》稿存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古籍办。

3.中部方言区

《苗族古歌》田兵编选:《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分为4组共13首。第一组开天辟地歌包含《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日铸月》共4首;第二组人类起源歌包含《枫香树种》、《犁东耙西》、《栽枫香树》、《砍枫香树》、《妹榜妹留》、《十二个蛋》共6首;第三组洪水滔天歌包含《洪水滔天》、《兄妹结婚》两首;跋山涉水歌仅《跋山涉水》1首。

(2)《苗族史诗》马学良、今旦译注:《苗族史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分为5组共19首。第一组金银歌共4首,即《制天造地》、《运金运银》、《铸日造月》、《射日射月》;第二组古枫歌共5首,即《种子之屋》、《寻找树种》、《犁耙大地》、《撒播种子》、《砍伐古枫》;第三组蝴蝶歌共8首,即《蝶母诞生》、《十二个蛋》、《弟兄分居》、《打杀蜈蚣》、《寻找木鼓》、《追寻牯牛》、《寻找祭服》、《打猎祭祖》;第四组仅《洪水滔天》1首;第五组仅1首,即《溯河西迁》。《苗族史诗》比田兵选编的《苗族古歌》多出4首,即《打杀蜈蚣》、《寻找牯牛》、《寻找祭服》、《打猎祭祖》,其余内容十分近似。这部同一文本的史诗于2016年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以《金银歌》马学良、今旦译注:《金银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年版。为题出版。

(3)《苗族古歌》燕宝整理译注:《苗族古歌》,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分为四部分共16首。第一部分“创造宇宙”共6首:《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日造月》、《射日射月》、《呼日唤月》;第二部分“枫木生人”共6首,即《枫香树》、《犁东耙西》、《栽枫香树》、《砍枫香树》、《妹榜妹留》、《十二个蛋》;第三部分为“浩劫复生”,共3首,即《洪水滔天》、《兄妹结婚》、《打杀蜈蚣》;第四部分为“沿河西迁”,仅《沿河西迁》1首。较之于《苗族史诗》与田兵选编的《苗族古歌》,这一版本的《苗族古歌》有苗文记录整理译注。这部古歌2015年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胡廷夺、李榕屏编,燕宝整理译注:《苗族古歌》(卷二),贵州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随后,这部古歌省略苗文,于2016年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燕宝整理:《苗族古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年版。

(4)《苗族贾理》王凤刚搜集整理译注:《苗族贾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创世篇:开天辟地、铸日造月、制定历法、议榔立市、日月纠纷、制人造侣、祭公祀奶、打杀迪公、宝瑙妈妈;洪水篇(上):六子争名、六树淹没;洪水篇(下):寻伴问侣、兄妹结婚。

(5)《王安江版苗族古歌》王安江:《王安江版苗族古歌》,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收录了《开天辟地》、《耕地育枫》、《跋山涉水》、《运金运银》4首苗族古歌。

(6)《苗族理辞》吴德坤、吴德杰搜集整理译注:《苗族理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启佳、开天辟地、铸造日月、山岭禽畜人类、蝴蝶产卵、争夺官位、洪水滔天、央娶妹为妻、跋山涉水。

(7)《三十六首苗族盘古歌》万祖德编:《三十六首苗族盘古歌》,中国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十二个蛋》、《洪水滔天》、《兄妹结婚》、《枫木歌》、《铸日造月》、《开天辟地》。

(8)《苗族史诗——苗文汉文英文》吴一文、今旦苗汉译注:《苗族史诗——苗文汉文英文》,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等英文译注,贵州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在1983年马学良、今旦选编的《苗族史诗》的基础上译成英文,内容稍有调整,如将《撒播种子》改名为《播种植枫》,增加了苗文记录和英文翻译。

(9)Hxak dib gux(《溯祖源之歌》)李炳泽:《口传史诗中的非口语问题——苗族古歌的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378—416页。

此外,《苗族古歌古词·神词》、《苗族古歌古词·酒歌》、《大歌》等未出版的苗族古籍收有少量古歌,如《洪水滔天》、《运金银》、《铸造日月》。这份材料的部分内容于2013年由贵州大学出版社以《juf ob gid hxak hlieb苗族十二路大歌》黄平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施秉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镇远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juf ob gid hxak hlieb苗族十二路大歌》,贵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为题以汉苗双语形式出版,其中《掘宝》、《洪水滔天》、《运金银》与《铸造日月》为本论著所言的狭义的苗族古歌。

《丹寨苗族民间文学资料》丹寨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丹寨县文化馆编印:《丹寨苗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一集/第二集), 1981年/1983年。(第一集)的前四章即(一)分开天地、(二)育山造林、(三)铸日造月、(四)订历订规,以及第二集的后五章即(五)天狗吞月、(六)造人铸侣、(七)祭公悼奶、(八)宝瑙妈妈、(九)十二个蛋亦为狭义的苗族古歌。

此外,鉴于本论著对苗族古歌的界定,鼓藏节中吟诵的部分鼓藏歌亦可归入,具体有:《鼓藏节:苗族祭祖大典》刘峰:《鼓藏节:苗族祭祖大典》,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之《起鼓词》、《审牛词》、《判牛词》;《祭鼓辞》杨元龙搜集整理译注:《祭鼓辞》,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之《人类起源》、《跋山涉水》、《祭祖源头歌》、《寻鼓》、《吩咐鼓》、《拉鼓》、《寻找鼓藏牛》。

最后必须提及的是,由潘定智、杨培德等编的《苗族古歌》潘定智等编:《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首次将三大方言区的苗族古歌收录其中。《苗族古歌》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文收录田兵选编的《苗族古歌》,还附录了《盘古开天辟地》及《焚巾曲》;第二部分为西部苗族古歌,共收录了《盘古》、《谷夫》、《杨亚射日月》、《蚩尤与苗族迁徙歌》、《格炎爷老和格池爷老歌》、《根支耶老、革谬耶老和耶玖逼蒿之歌》、《居诗老歌》、《则噶老歌》;第三部分为东部苗族古歌,收录了《远古纪源·世界之始》和《除鳄斗皇》两首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