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朝代更迭时期行政机构的沿革
东汉时期,一个新的族群——“俚人”开始在海南岛的对岸形成。东汉初年的中原汉人开始称呼粤西、桂东、桂南一带族群为“里人”,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慕化内属,封为归汉里君”。李贤注释曰:“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人。”后改为“俚人”,其后历史文献多记载为“俚人”。俚人所居之地,在东汉之前是骆越人的居住地,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俚人实际上就是生活在广西、广东一带骆越人的后裔。“俚人”的称呼是中原人依据自己的标准从外部强加给海南、粤西、桂东、桂南一带未接受封建化的各族群的。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阯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反,攻郡。征侧者,麊泠县骆将之女也。嫁为朱鸢人诗索妻,甚雄勇。交阯太守苏定以法绳之,侧忿,故反”。东汉王朝遣伏波将军马援等率军征讨:
(建武)十六年,交阯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反,攻郡……于是九真、日南、合浦蛮里皆应之,凡略六十五城,自立为王。交阯刺史及诸太守仅得自守。光武乃诏长沙、合浦、交阯具车船,修道桥,通障溪,储粮谷。十八年,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万余人讨之。明年夏四月,援破交阯,斩征侧、征贰等,余皆降散。进击九真贼都阳等,破降之。徙其渠帅三百余口于零陵。于是领表悉平。
伏波将军马援的军队是否进入海南岛?历史上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军队没有进入海南岛,但也有观点主张进入了海南岛,所列证据有以下三项。
一是文献记载。宋代《诸蕃志》载:“马伏波之平海南也,命陶者作缸器,大者盛水数石,小者盛五斗至二三斗者,招到深峒归降人,即以遗之,任意选择,以测其巢穴之险夷。”据调查,海南解放之后黎族仍有以陶缸抬水储水之俗。
二是海南历史上建有许多祭祀马援的伏波庙。《舆地纪胜》曰:“二伏波庙在郡城北六里龙岐村,宋建,祀汉二伏波将军。”宋代所建的伏波庙原在今海口市海府路旁,现已废。宋代苏轼谪琼渡海,就祭拜过伏波庙,安全得渡,便题《伏波将军庙碑记》:“自徐闻渡海适珠崖,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一发耳。舣舟将渡,股栗魄丧。海上有伏波祠,元丰中诏封忠显王,凡济者必卜焉。某日可济乎?必吉然后敢济。使人信之,如度量权衡,必不吾欺者。”李纲贬官万州,在渡琼州海峡之前,“默祷海神,夜渡安然”,并书《伏波将军庙碑记》。
三是海南岛上有伏波井。海南东方市十所村现有汉马伏波井遗址。《正德琼台志·山川》称:“后伏波将军乘白马跑沙得泉,因为井去海涛才四十五步,其味清,乡人于井上立伏波庙。”郭沫若也曾考证该井并赋诗:“水泉清冽异江灌,古井犹传马伏波。”这些事例说明马援的军队曾渡过琼州海峡抵达海南。
马援平定交阯后,于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重新在海南设置珠崖县,隶属合浦郡,此时距离西汉元帝初元三年撤珠崖郡已经过去了86年。《乾隆琼山县志》记载:“光武时交趾征侧、征贰反,诸蛮皆应之,乃命马援讨克。海外慕义贡献,故复置,自初元三年弃后至此八十六年。”“海外慕义贡献”,说明西汉时期罢郡之后,仍在朱卢县的善人重新归附。朱卢县在西汉隶属合浦郡,《汉书·地理志》记载:“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桓合。属交州。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县五:徐闻,高凉,合浦(有关),临允,朱卢(都尉治)。”
在东汉大多数时间内,海南只设珠崖县,隶属合浦郡。珠崖县沿袭了西汉合浦郡“朱卢县”之建置。朱卢县位置在今琼山境内。《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琼州府城池考》:“汉置珠崖郡于东潭,跨江东于颜村侧置颜卢县。郡罢,因颜卢为朱卢,温处慕义内属者。”李勃考证,西汉颜卢县治故址“颜村”在今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的多吕村。学术界关于朱庐县的地理位置多有争议,谭其骧认为朱庐的故址应在今广西博白至玉林一带,杨式挺认为朱庐的故址应在今雷州半岛或广西合浦、博白、玉林一带,黄展岳也倾向于后一种观点。但是也有不少专家认为“朱庐”应是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罢朱崖郡后所设置的县,其地理位置应在海南岛。徐松石首先提出朱庐应在海南岛北端,杨武泉和陈高卫等人经过大量考证,都认为朱庐应在海南岛。
从三国(220~280)时期开始到隋朝之前,由于中原封建王朝分裂或北边少数民族南侵,中原封建王朝被迫南迁至长江流域,偏安一隅。从吴国开始,经东晋到宋、齐、梁、陈朝,被后世称为六朝时期。六朝时期的封建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政治和军事实力大为削弱,对岭南时而经营、时而放弃,故在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在海南设置郡县的时间断断续续,统治范围也局限在琼北地区。
三国时期的吴国都城建在建康(今南京),北部面临着强大敌对政权的军事威胁,为了收复北部领土或防御北面的军事威胁,需要首先稳定长江以南地区,同时也需要从南部地区获得经济支持,以拓展偏安朝廷的生存空间。因此,吴国时期,孙权积极经营岭南地区。当时珠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道路险峻、充满瘴疠、民不开化的地方。海南岛地处热带,四周环海,古来被中原地区称为“瘴疠之地”,常年高温炎热、多雨潮湿,加上植物茂盛,各种蚊虫蝇蛇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动物较多,故海南风土病较多。孙权想攻打夷州和朱崖,咨询陆逊。陆逊反对攻打珠崖,理由是“珠崖绝险,民犹禽兽,得其民不足济事,无其兵不足亏众”。孙权又咨询全琮(时任大司马、左军师)的意见,全琮曰:“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但是,孙权不听劝告,执意攻打。赤乌五年(242)七月,孙权派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兵三万征讨珠崖、儋耳,征服海南的过程非常艰苦,军事活动持续一年多,果然军行经岁,十有八九的士兵染疾疫病死,但依靠军事力量一度恢复对海南的统治。
吴国赤乌五年,复置珠崖郡。黄武七年(228)改合浦为珠官郡,领徐闻、珠官、朱卢三县,隶属于交郡,其中朱卢县在今海南琼山境内。三国时期吴国的陆凯就曾担任过珠崖太守,陆凯是丞相陆逊的族子,《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其意,以筮辄验。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吴国孙亮时期(252~258),恢复合浦郡,领朱卢县及其他五县。
东晋时期北边少数民族南侵,中原封建王朝被迫南迁至长江流域,偏安一隅。岭南地区是后方,封建王朝加强对海南的经营。晋太康元年(280),撤销珠崖郡,把朱卢县并入合浦郡管辖,不久,又改朱卢县为瑇瑁县。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复立珠崖郡,不久罢郡,省瑇瑁县,仍置朱卢县,隶属越州合浦郡。南齐因袭。
南朝梁大同(535~545)年间,在海南设置崖州,统县十,户一万九千五百。陈朝因袭。
南朝时期行政机构时常变置,反映出封建王朝在海南地区统治的不稳定。但是不管如何变化,位于海南北部的朱卢县(琼山)一直处在封建中央王朝的管辖之下。《通志》云:“旧志每以梁置崖州,与隋之珠崖郡、唐之琼州相接,虽一缕可寻,而细按之,则琼山当上承朱卢,乃为正脉。”在军事征服之下,南朝政府断断续续在海南恢复郡县制,总体上来说,南朝时期在海南设置的郡县很少、时间也很短暂,仍延续汉代以后的“汉依北、黎驻南”的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