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大宇之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大成就之一:四维拓扑

尽管有这些理论的成功,我希望并没让你以为几何分析所涵盖的就是这些而已。以上我先集中介绍我最清楚的学术进展,也就是我直接或间接参与过的研究。但是几何分析的范围远不止于此,它涉及了来自全世界百余位顶尖学者的集体努力,以上所述仅是其整体成就的一斑。而且某些几何分析最卓越的成就,本章到此为止仍尚未提及。这些成就我无法一一描述,在2006年我所写的一篇概述性质的文章,就已长达密密麻麻的75页。不过接下来我要讨论其中三项我认为最重要的成就。

第一项里程碑属于四维拓扑的领域。拓扑学家的主要任务,和生物学的分类学家极为相似:将给定维度里,所有可能的空间或流形加以分类。拓扑学家把基本结构相同的物体归为同类,而不理会它们的外观或者细部结构是否差异极大。二维曲面,只要它们是紧致(compact,有界而且非无穷的)、可赋向的(orientable,有内外两面的),就可以用它们的洞数(也就是第1章曾提到的亏格)来分类,如环面,亦即形状像甜甜圈的曲面,至少有一个洞;而球面则没有洞。如果两个二维曲面有相同数目的洞,不管它们的外观多么不同,在拓扑学家的眼中它们是等价的。因此,咖啡杯和浸到咖啡杯里的甜甜圈都是亏格1的环面。而如果你喜欢用牛奶配甜甜圈,装牛奶的玻璃杯和球面是等价的,原则上,你可以把球面的顶端往底端按下去,再把形状稍加修饰,就可以“做出”玻璃杆的形状。

虽然我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厘清二维曲面的情形,三维以上可就没那么简单。英国华威(Warwick)大学的数学家琼斯(John D. S. Jones)说:“奇特的是,三维和四维是最困难的,五维以上的分类反倒容易些。”[12]而三维、四维在物理学中恰巧是最重要的维度。瑟斯顿在1982年时提出一个分类系统,把三维空间切割成八种基本几何型态的组合。这个称为“瑟斯顿几何化猜想”(geometrization conjecture)的假说,在二十年后才得到证明(后文立刻会介绍)。

四维空间的研究大致也是在瑟斯顿提出他大胆的命题时展开的。四维空间不仅更难用肉眼观察,也更难以用数学描述。四维物体的一个例子是随时间而变形的三维物体,像是一个弹跳的篮球,当它砸向地面再弹起时,会被压缩又再胀大。即使用最保守的说法,这类形体的几何细节也相当令人困惑,但如果要真正理解我们身处的四维时空,研究它们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维拓扑的一些线索出现于1982年。当时还是牛津大学二年级研究生的多纳森,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四维空间结构的第一篇论文。为了一窥四维空间的奥秘,多纳森援引了物理学家杨振宁和米尔斯(Robert Mill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杨—米尔斯方程是在四维空间中运作的,它描述了在原子核内结合夸克和胶子的强核力、与放射性衰变有关的弱核力,以及作用于带电粒子的电磁力。一般人通常会试着利用所在空间的几何和拓扑性质去求解杨—米尔斯方程,但多纳森将整个问题反转过来,他认为这些方程的解,应该会透露所在四维空间的讯息。更明确说,杨—米尔斯方程的解应该和数学家称之为“不变量”(invariant)的概念有关,也就是可以判定四维形体是否相同的关键识别特征。

图3.12 几何学家多纳森

多纳森的研究厘清了他希望找到的不变量,但也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神秘现象,一种只在四维空间才出现的新型“怪异”空间。要解释何谓“怪异”(exotic),必须先理解当我们说两个曲面或流形相等时的意思。数学家有不同的方法来比较流形。一种是拓扑等价的观念,把本章先前用过的两个篮球拿出来,一个灌满空气,另一个泄了气,这两个篮球实质上仍是拓扑相同的。若一个物体经由折叠、弯曲、挤压或拉扯(但不可切割),变成另一个物体,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是拓扑等价的,亦即所谓的“同胚”(homeomorphic)。两物体同胚表示它们彼此之间有着一对一对应,意思是说,曲面上只能有一点对应到另一曲面上的一点,反之亦然;而且同胚是“连续映射”(continuous mapping),这表示一个曲面上彼此靠近的两点,对应到另一曲面时,仍然是彼此靠近的。

另一种比较流形的方法则较微妙,条件也更严格。在此,关键在于能否从一个流形“光滑地”(smoothly)变成另一个流形,过程中不会出现数学家所称的奇点,像是在曲面上出现的折角或尖刺。这种意义下等价的流形称为“微分同胚”(diffeomorphic)。要符合这个条件,从一个流形映射到另一个流形的函数(它会将一空间的坐标,映射到另一空间的另一组坐标),必须是可微分的平滑函数,亦即这个函数在任何点都可以求任何多次的导数。这类函数的函数图形不会有任何锯齿,没有锐利的转折或陡峭的升降。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在一个椭面(比方说,形如西瓜的曲面)里放入一个球面,并使两者的中心重合。假如从中心向各个方向画辐射状的直线,就可以让球面上任何一点都对应到椭面上的一点。而且,球面和椭面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进行此项操作。这里所做的映射不止是连续和一对一,而且还是光滑的。将这两个物体对应起来的函数并没有特别奇怪之处,因为它用来对应的只是直线,没有锯齿、急转弯或任何不正常之处。因此,本例中的两个物体,球面和椭面,既是同胚,又是微分同胚。

而所谓的“怪球”(exotic sphere)则不然。(七维)怪球是一个处处光滑的七维流形,虽然它可以连续地变形成正常的(圆球状)的七维球面,但却不能光滑地变形成正常的七维球面。因此怪球和正常球面是同胚,但不是微分同胚。本章一开始提到的数学家米尔诺,他在1962年获得菲尔兹奖,主要就是因为证明了怪球确实存在。在此之前,人们根本不相信会有这种空间,所以才会被称为“怪异的”。

在二维时,平坦的欧氏空间是你能想象得到最简单的空间,它是像桌面一样的光滑平面,并且向各个方向无限延伸。一个平坦的二维圆盘放在欧氏平面里面,它是否和欧氏平面既是同胚,又是微分同胚?是的。你可以想象有一群人在平面上围着圆盘站着,他们拉住圆盘的边缘,然后一直不停地往外走。当他们朝向无穷远前进时,圆盘可以渐渐覆盖住平面,使得两者最后形成良好、连续的一对一对应。因此两者在拓扑上是相同的。我们也很容易想见,这个把点沿着半径方向移动的延展过程是光滑的。同样的基本结果,在三维或任何维度都成立,圆盘和平面是同胚,而且也是微分同胚的。

类似的,一个光滑的流形如果和平坦的欧氏空间同胚,也一定是微分同胚,这在任何维度都成立,唯独四维除外。在四维的情形,可以有流形与平坦的四维欧氏空间同胚,但却不是微分同胚。事实上,有无穷多种四维流形和四维欧氏空间同胚,但彼此却都不微分同胚。

这是四维空间一个奇特又令人困惑的事实。例如多纳森曾说过,在3+1维时空(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 “电场和磁场看起来很相似。但在其他维度,它们在几何上是不同的物件。一个是张量(矩阵的一种),另一个是向量,两者无从比较。但四维是特例,两者同时为向量。任此出现了其他维度看下到的对称性。”[13]

多纳森承认,还没有人能在根本的层次上确切明白四维为何如此特别。在他着手研究之前,我们对四维的“光滑等价”(即微分同胚)几乎一无所知,尽管数学家弗利曼(Michael Freeman,当时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已经提供了关于四维拓扑等价(同胚)的洞见。事实上,在凯森(Andrew Casson,现任职于耶鲁大学)的既有成果上,弗利德曼已经完成四维流形的拓扑分类。

多纳森所提供的新颖洞见,可用于将光滑的四维流形加以分类(微分同胚)此一极其困难的问题,因而开启了一道深锁已久的大门。在此之前,这些流形几乎是完全无法深入理解的。虽然这个谜团大多仍然未解,但至少现在我们知道应该从何处着手。不过多纳森的方法非常难实际操作。哈佛大学的几何学家陶布思(Clifford Taubes)说:“我们就像狗一样辛勤工作,努力从中汲取讯息。”[14]

1994年,威滕和他的物理学家同事赛柏格(Nathan Seiberg),想出更远为简单的方法来研究四维几何,他们的解决方案是来自于粒子物理学一个称为“超对称”(supersymmetry)的理论,而多纳森的技巧则来自于几何学本身。陶布思说:“新方程含有旧方程的所有讯息,但用它来取出所有讯息大概比用旧方程容易一千倍。”[15]陶布思以及其他许多人,已经运用赛柏格—威滕方法推进了我们对四维几何结构的理解,虽然这些理解距离定论仍然言之过早,然而却是思索广义相对论中的时空问题时所不可或缺的。

对于大多数的四维流形,威滕证明了赛柏格—威滕方程解的数目仅由该流形的拓扑所决定。接着陶布思证明了这些方程解的数目,与某一类型或“族”(family)可以置入此流形的子空间(或曲线)数目是相同的。知道有多少可以置入流形里的这类曲线,就可以推导出此流形的几何性质,以及其他一些讯息。所以我们可以说,陶布思的定理大幅推进了这类流形的研究。

由物理学家杨振宁和米尔斯在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所引发,这一整个四维领域的探索历程代表了一段仍在进行中的奇特插曲。在其中,物理影响了数学,而数学又影响了物理。源自于物理的杨—米尔斯理论,自得到几何学的帮助之后,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结合基本粒子的作用力。而这个过程又被几何学家多纳森倒转过来,利用杨—米尔斯理论来取得四维空间拓扑和几何的洞识。这个物理和几何之间交换想法的同样模式,又由物理学家赛柏格、威滕及其后的学者延续下去。陶布思如此总结这段两者互动的历史:“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火星人降临,送给我们杨—米尔斯方程后就飞走了。我们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后得出了多纳森理论。多年之后,那个火星人回来,又送给我们赛柏格—威滕方程。”[16]虽然我不能保证陶布思是对的,但这大概是我听过最合理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