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营三角形
1.2.1 人性论
若要想做好运营工作,首先要了解人性,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就像你要钓鱼,就要知道鱼喜欢吃什么一样。
从本质上说,没有所谓的人性,人性这个概念的提出不过是概括人为了生存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人为了生存下去,必须这样或那样,把这样或那样抽象概括一下,就是人性。
关于人性,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人性就日常用语上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他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它们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那么这种属性也就不可能是后天的结果,只能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以此而得以将人性划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从古至今,就人性的争论有很多,中国古代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无恶无善论、有善有恶论等,外国古代虽然未见有如中国古代就人性善恶的争论,但对人性善恶的见解又会广见于宗教理论、心理学思想与管理学理论之中。
在本书中,这样定义人性:
人为了生存形成的心智模式、行为模式、认知能力、思行路径,都是人性的范畴;人性不但包括形式,还包括内容。
了解人性,才能做好运营。
人类为了生存,就要占据一定的资源,所以对资源的占有心理是人的常见行为,我们用一个中性词“贪”来描述。笔者曾经设计了一个抽奖活动,利用用户“贪”的心理,让用户来帮助推广。用户只要邀请一个朋友注册,就可以获得一个金币,每个金币可以抽奖一次。不到7天,一共注册了23000多个用户,有个用户邀请了100多人。平均每个注册用户成本不到5角钱,而当时同行的成本是6元多。
2015年,我负责给公司的公众号加粉丝,同样利用用户“贪”的心理,让用户不花钱就有机会得到iPhone 6 Plus,通过投票用一万元的成本,一次就增加了46000名粉丝。
人具有“贪”的心理,这个理解难度不大,但是为什么说行为特性、认知能力等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至少要同样重视?
既然用户有“贪”的心理,那做活动为什么不送宝马汽车,而是送苹果手机?很简单,送宝马汽车不是送得起送不起的问题,是用户敢不敢相信的问题。
用户的心理通常是:太小的东西,我不感兴趣;太大的东西,我不敢相信。
再举一个例子,用户需要及时反馈。
一般用户很难按年做规划,比如用三年的时间成为运营专家;再如,花一年的时间锻炼身体。为什么?因为反馈太慢了。
用户是近反馈的,比如大家的工资是按月发的,如果改成按年发,相信大家都很难接受。
在这点上下工夫,就能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比如,你通过微信给手机充值,微信会给你一个确认的提醒;同样,朋友通过微信转账给你,也有一个确认收钱的动作。这两个确认动作都是马上给用户一个反馈:放心,充值已经成功,钱已经到账。
我们做活动运营时,也要针对用户的互动行为设计及时反馈。例如,邀请注册,当邀请成功时,需要马上给用户一个反馈消息:“好棒!通过你的邀请XXX已经成功注册!”同样,用户参加活动获奖了,需要及时让用户知道,并明确发奖时间、地点和形式,以及如何联系等信息。
认知能力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你们公司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讲了很多重要内容,会议进行了整整一个下午。会议结束后,会议内容能记住的也不过几条。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几千年来,虽然科技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人的认知能力进步却有限。
你问XX电影院在哪里,遇到热心的大妈会告诉你前面到了胡同口左转三百米是新苑小区,新苑小区向右五百米是少年宫,到了少年宫向左一千米就到了。
大妈讲的并不多,但是你却记不住,你只好这样记:左右左。
一个运营人员刚做总监,缺乏完善的互联网项目经验,为了完成运营目标,往往会急于制定各种KPI。这是没有真正理解KPI的含义,KPI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和不信任的产物,比如,我们从来不对自己的家人设置KPI, KPI其次才有目标意义。一个刚起步的互联网项目,团队成员不过几十人,管理上不过两个层级,却设置各种KPI,这完全没有理解KPI的含义。我们经常使用KPI,却不了解KPI的深层含义,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认知能力有限导致的。
一般情况下,用户记不住太多的东西,不愿意主动去了解复杂的东西,也很少深度思考遇到的问题。
洞悉了这一点后,我们在做运营工作时就要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
· 尽量不要用新的概念,新的概念有认知成本,除非你是刻意包装一个新概念。例如,我做活动时,一般用苹果公司的产品,你要说苹果手机,不要说Apple公司的产品。
· 尽量用三句话把事情说清。我们在大街上接到的传单如果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文字,我们是不会认真看的。
· 让用户参与的逻辑结构一定要简单,如同前面问路说的左右左一样。例如,我设计的邀请用户抽奖,逻辑就非常简单,一个金币抽奖一次,邀请一个用户获得一个金币。这种参与结构最好是因果式的,或者前后式的。
心智模式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例如,我的发小张三从小就爱玩,经常逃课打电子游戏,当然家长不会给他钱玩游戏。张三很聪明,就从村前的小河钓鱼去集市卖,换了钱继续打游戏。一天,张三突然发现,他可以给小伙伴糖果吃,让小伙伴帮他钓鱼。张三就买了很多糖果给小伙伴们,让小伙伴们帮他钓鱼,这样张三就有更多的钱。张三小小的年纪就学会用分蛋糕的方式做事,他很早就有自己的核心团队,现在他早已事业有成。
张三的经历让他形成一个分蛋糕把事情做大的心智模式,分蛋糕可以把事情做大,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说起来似乎每个人都懂,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这样的心智模式,却很难做到。
再如,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李四,人很聪明,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很宠爱他,有好吃的都留给他一个人吃。他大学毕业去上海一家家具厂做销售,业绩非常好,但是对收入却很不满意,觉得销售提成太低了。于是拉着同事一块儿出来做,他对大家说,他当了老板,一定给大家更高的提成,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大,一起受益。事实上,他们的业绩一开始做得确实不错,李四还在上海买了房子和车子。但是后来一起跟着创业的人都纷纷离开,这是因为李四的承诺并没有兑现,蛋糕做出来了,李四并没有分给大家,于是大家离开了,他的事业也停滞不前。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我的朋友王五身上,王五是互联网运营高手,他加入某个创业公司时,公司CEO承诺创业成功一定给大家分蛋糕,让大家在北京过上体面的生活。项目很顺利,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但是CEO并没有兑现承诺,仅仅给大家发了一些价格不到百元的小礼物。王五很伤心,说大家都看到了,CEO当初的承诺很真诚,但是现在为什么就不舍得兑现呢?
王五很伤心,显然,他不了解这是一个心智模式的问题。
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很多历史名人往往犯一些低级错误,环顾周围,会发现周围的聪明人也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人一旦形成心智模式,往往就会放弃思考,按照既有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就像我们给计算机编好了指令,计算机就会按照指令处理问题一样。张三、李四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为什么有些老板喜欢画大饼?
再举一个例子,人们很容易相信头上有光环的人,在人们的心智模式里,会觉得头上有光环的人更值得相信。如果你的老板是哈佛MBA,受到投资人的追捧,被称为未来的青年领袖,每天仪表堂堂,谈的都是伟大的事情,你就会更倾向于相信他。
用户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心智模式,就很难改变,不管他是小学毕业,还是哈佛的M BA。运营人员要认识到,我们只能在用户现有的心智模式上下功夫,而不要试图去改变用户的心智模式。
在历史上,朱元璋是非常痛恨贪官的一个皇帝。官员上任前,他推心置腹地找官员谈话,告诫大家不要贪污,结果这些人照贪不误,朱元璋很生气,于是就杀了这批官员,再换一批,结果新一批的官员照样贪污,真是“贪官杀不尽,春风吹又生”。清朝有个宰相级别的人叫陈廷敬,康熙皇帝评价他说:“宽大老城,几近完人。”这个人不但能干,还不贪。他为什么不贪呢?很简单,人家从小就知道钱不是万能的,只不过是工具而已。
除了知道鱼喜欢吃什么,还要知道鱼喜欢什么水位,喜欢吞食还是试探,这样才能钓到更多的鱼。
人性作为一个讨论对象,既有内容,也有形式。什么是内容?
父母对孩子的爱,全世界都一样,这是内容,但是这种内容的表现形式却有很多,有的父母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朋友;有的父母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有的父母则选择散养的方式。
运营人员不但要洞悉人性的内容,也要深刻了解人性的形式,才能做好运营工作。跟东北的用户打交道,你要直爽一点;跟上海的用户打交道,你要把账算清楚;跟河南的用户打交道,你做事情要实在。
对于一辆车,只有了解它的不足与性能,才能更好地驾驭它;对于一位朋友,知道他的缺点与优点后,才能更好地跟他相处。对人性的深度了解,不是为了控制用户,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用户价值。
1.很多用户购买电器后都不看使用说明书,这是为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钱才能做大,“财散人聚”,道理这么简单,为什么做起来很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 价值论
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世态炎凉,举手之劳都没人帮忙。这种抱怨非常好笑,一方面,别人是否帮你要看人家的意愿,不能要求别人一定要帮你;另一方面,要反思自己寻求帮助的方式是否恰当。
下面说几个我自己的例子。
·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事情,有人在QQ群或者微信群里问问题,这些问题很少有人回答。这是寻找帮助的方式不对。我有问题时,都是先通过百度找答案,如果解决不了或者事情紧急,就去猪八戒网发一个悬赏任务,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 2006年,我做网站个人站长时,求人介绍认识一位网络推广的高手,大家都说这个人很难打交道,我不信。虽然网上到处都是他的盗版教程,但是出于对作者和知识的尊重,我还是买了他所有的正版教程,结果我们成了好朋友,他传授给了我很多推广方面的经验。
· 2011年,我写了电子书《赢在运营》,很多做社区的朋友加我的QQ,由于加的人太多,忙不过来,所以我基本上很少有空聊QQ。但是有些人坐火车跑过来找我讨论,我不但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经验,还安排他们食宿,我觉得人家大老远跑过来,我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
我有个小表弟,跟着一个做产品的牛人实习,我问表弟:
“给师傅磕头了没有?”
“没有。”
“花三月的工资拜师了没有?”
“没有。”
“那他为什么教你?”
“公司安排的。”
“他都教你什么了?”
“教会我用Axure,我现在都会用了!”
我笑了,人家教给你打字,你就能成作家了?
半年的时间就学了一个A xure,活该;不过谁要是这么跟着我实习,我也会这么教他。
我这个表弟总觉得理所当然,总想着以小博大:我都喊你师父了,你就该教我啊。
你为什么不拿出六个月的工资,买人家五年的经验?这完全是划得来的事情!
这其实是一个正面的故事,不过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解读。闻名于世的瑞士钟表,技艺传承方式是师徒制,我们古代的一些技艺传承也是依靠师徒制的方式,其实几乎所有关于工匠精神的技艺传承几乎都是依靠师徒制的方式。徒弟在学徒其间,几乎没什么收入,学徒的徒字就是白干的意思——徒弟诚心,师父才肯把技艺传授给你。
在我表弟的故事里,也许他不舍得掏学费,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牛人是不缺人喊“师父”的。根本的原因是他没有价值观念。
一般情况下,人一出生就会通过哭泣传递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先天就有的,不用教都会;而价值观念则是后天形成的,需要传授和教育:没人告诉用户,用户就不知道,告诉一点,用户就知道一点,没有系统的培训,就缺少系统的价值理念体系。一般意义上的用户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价值观念训练。
在中纪委的官方网站上,有一个《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的网页专题,是关于浙江省浦江县郑氏家族的故事。在腐朽的封建社会,官员贪污是常见现象,而郑家900年间做官的一共有173人,却连一个贪污的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因为郑家有完整的价值观训练系统,郑氏族人从小就按照长达168条的家规训练做事做人。
一般用户缺少系统的价值观念,而作为运营人员,一定要有系统的价值观念,整个运营过程就是实现用户价值的过程,有了系统的价值观念,才能更好地实现用户的价值。
运营人员要先成为一般用户,才能理解用户的价值需求。
我去很多洗车店洗车,结果我都觉得不满意,因为洗得太差了。其实价格贵没关系,关键是你要洗得干净。每次洗车时,我都会找老板聊天,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洗车店的老板开什么级别的车,他就能做这个级别车的洗车生意。如果他开50万元级别的车,他就能做50万级别车的洗车生意,如果他开10万元以下的车,他只能做10万元以下车的洗车生意。
因为老板就是一般用户,他能知道这个级别的车主愿意花多少钱洗车。
2007年,我找了一个懂技术的朋友合作,想写一个软件出售,我的导师告诉我:“你这个软件肯定卖不好。”我问为什么,导师说:“你们两个使用盗版软件的人,怎么能做正版软件的生意。”我恍然大悟,从此开始使用正版软件。
你去电影院看电影,才知道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感觉;你使用苹果公司的电脑,才知道苹果电脑的优秀体验;你当过兵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战友之间的感情。
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心爱的妃子死了,他很伤心,想为妃子建筑一个陵墓。于是招来建筑师傅,问建筑师傅有心爱的人没有,建筑师傅说有。皇帝就杀了建筑师傅心爱的人,这样建筑师傅就能感受皇帝的心痛。后来陵墓建立起来,就是著名的泰姬陵。
想给用户提供价值,就要先了解用户,想了解用户,就要先成为一般用户。
当我们谈用户对我们的价值时,一定要想清楚,我们能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实现用户价值,才能达到拉新、促活、留存、创收的目的;实现员工价值,才能达到高效有力的运营状态;实现合作伙伴的价值,才能让合作顺利进行。
你忽悠用户,运营的成本就会特别高,用户甚至离去;你忽悠员工,只画大饼,承诺的待遇不兑现,员工就会消极工作,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跳槽;你忽悠合作伙伴,合作的效率就会特别低,效果就会特别差。
对用户来说,价值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想清楚,我们能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用户用陌陌,可以发现附近的美女;用户用微信,因为朋友们都在用;用户用高德地图,可以解决找路的问题;用户用12306.cn,虽然不好用,但是能解决订票的问题。
没有价值,是你要用户使用你的产品;有了价值,就是用户自己要使用你的产品。
QQ中的漂流瓶功能很简单,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用户还是非常喜欢,因为能解决用户无聊和寂寞的问题:你想聊天,但是你找不到人说话,漂流瓶可以帮你。
能提供价值后,促活和留存都不是问题,例如QQ,虽然我不喜欢QQ,但是工作需要用QQ沟通,我就不得不使用QQ。
价值贯穿项目的始终,在不同的阶段,我们要提供对应的价值。例如,你拉新时,能提供符合用户价值的标的物,推广就很简单。我一个朋友是做早教推广的,一个用户对他们来说,价值能达到1000元,他们尝试通过各种渠道推广,甚至还采用百度竞价的方式。我告诉他们一招,去防疫站门口给小朋友发气球,一个气球几毛钱,马上把成本降下来了。等用户过来后,就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我们要给用户提供有效的价值。
很多时候用户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要什么,运营人员一定要识别有效的价值。
什么叫有效的价值?有实际意义的价值才是有效的价值。很多同行都喜欢做用户调研,调研做得很认真,但是照着调研的数据去做工作,结果却惨不忍睹,为什么?前提错了,结果自然不可信,很多时候,用户想要的并不是需求的。用户特别渴,觉得能喝下一缸水,其实只能喝下一瓶水。你问宅男喜欢哪个明星,他说喜欢柳岩,想娶柳岩吗?他说想。其实对他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柳岩,而是隔壁公司的某个女生。
运营人员要给用户提供无形价值。
用户需要物质层面的东西,也需要精神层面的东西,这点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说得很清楚。在大多数时候,用户需要的往往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例如,网站的种子用户,精神上的激励对他们更重要,他们发挥种子用户的作用,大都是因为某些精神层面上的原因。
价值本身的含义就包含了稀缺性,这种稀缺性的设计既包含数量的设计,又包含时间范围的设计。
你发财了,给每个高中同学都送一部苹果手机,与不送的结果是一样的。正确的做法是关系很好的同学才送,关系不好的就算了。如果关系不好的也送,那些关系好的同学就会想“原来大家都有啊”。同理,在运营工作中,设计用户价值时,必须设计稀缺性。
比如,在做用户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化时,你可以设计一个提意见送电影票的活动,凡是未来一周内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前100名都送1张免费的电影券。做出时间和人数的限制,用户才有紧迫感。而实际的情况可以是:我有1000张免费的电影票,超过100名之外的用户也可以送。
价值的传递要以等价的方式交换。
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中有句话:“你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免费获得的东西一般都没什么价值。我们还原几个场景:
· 你爱学习,在网上下载了很多很珍贵的学习资料。
· 你意外在路上捡到了5000元钱。
· 你运气好,买彩票中了500万元大奖。
· 朋友介绍你认识一个运营大神,大神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你很多宝贵的运营经验。
这些场景对应的结果一般是:
· 网上下载的资料往往会一直静静地躺在你的硬盘里,你不会动的。
· 捡到的5000元钱,你也许会去买个iPhone,但是你通常不会拿着5000元去学东西,或者认识一个新朋友。
· 商丘有个农民伯伯叫赵作海,2011年获得65万元国家赔偿,65万当时在商丘市中心可以买两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赵伯伯并没有在商丘市买房子,但还是在仅仅5年内就把65万元花光了,现在的赵伯伯正在商丘市给马路做清洁工作。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你中了500万元大奖,这500万元通常是要被挥霍掉的。
· 运营大神分享给你的经验,告诉你了100分,你能接受的最多只有20分。这20分执行下去的最多只有5分。
这些故事看起来好残忍,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是免费获取的,你白白地得来,就会白白地舍去。
价值要以等价交换的方式传递,对运营工作有什么启示?
例如,一个小伙子跟一个姑娘谈恋爱,如果一直是小伙子单方面付出,他们迟早要分手;如果两个人都付出,这场恋爱就靠谱得多。
在很多运营资料里,都是在介绍运营人员该如何付出,该如何给用户提供价值,而本书告诉你的恰恰相反:让用户付出,让用户给你提供价值。
《赢在运营》的理论体系由人性论、价值论和互动论三部分组成,“价值论”被我的一些老读者认为是最核心的部分。
理解“价值论”后,才能更好地给用户提供价值,更好地挖掘用户的价值,以及更好地完成运营工作。
掌握“价值论”后,对运营人员自身提升有什么帮助?
运营没有速成的办法,一个人驾照考得再顺利,跟具有十万公里驾驶经验的老司机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书看得再多,考试成绩再好,理论再高明,实践也得一步一步地走。
新手不能马上成为老司机,但是新手可以站在老司机的肩膀上:去拜师就行了。
提供足够的价值,让老司机心甘情愿地俯下身来,让你站在肩膀上:
· 要学会尊重价值,别想着以小博大,该交的学费必须要交。要让老司机有赚了的感觉,他才会乖乖地让你踩在肩膀上;
· 给老司机减分的事情绝对不能做;不能加分的事情不做;能加分的事情多做;
· 要有跟老司机长期相处的准备和心态。一种是交易式的培训,一种是终生的朋友,老司机会对后者更用心。
除了传授给你几年经验,让你的工资涨5000元之外,最主要的是,老司机能拓宽你的人脉,提高你的段位,这就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带来的价值。
1.运营人员要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营人员要无条件满足用户的需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运营工作中,什么时候要对用户设置门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赌场无赢家”,在赌场赢了钱的人算赢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 互动论
计算机发明出来是处理数据的,后来有人为了沟通信息,发明了电子邮件,大家使用电子邮件互相写信。以电子邮件这种互动的方式为基础的应用作为开始,各种互联网化的产品纷纷出现。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让单个的计算器演绎成互联网。
运营从本质上说是通过处理跟用户之间的关系,来实现运营对象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实现是以互动为基础的。
电视剧《西游记》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遇到红孩儿,孙悟空说事情好办,这红孩儿是我侄子,沙僧说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孙悟空不信,结果被烧了个半死。同理,人需要互动,国家也是一样,一个国家封闭起来,不跟其他国家互动,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落后。国家如此,人类也是这样。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远古人类都存在近亲结婚的现象,后来发现近亲结婚生出来的孩子存在很多问题,就禁止近亲结婚,而反过来,混血儿往往都非常漂亮。
互动让我们跟朋友的关系更密切,让国家更强大,让物种更强壮。
在互联网Web 1.0时代就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内容为王,这个说法不妥,我一直认为是“流量为王,互动为皇”:
· 邮件是一种古老的互联网基础应用,通过邮件互动,人们可以传递信息;
· 写博客或写帖子本质上是一种互动行为。所有的博客和帖子都是由浏览量和回复量支持出来的,你坚持写下去,是因为不断有人看,不断有人回复。写了半个月都没人看,你还有写下去的动力吗?
· 社交媒体甚至内容社区也是靠互动驱动的,你发朋友圈的目的是什么?是炫耀,这种炫耀如果连一个赞都没有,你就没有发朋友圈的动力了。问答社区知乎运营的核心机制就是点赞和关注,没有点赞和关注的知乎就无法运转下去。
互动本身创造价值。
猎豹清理大师刚开始在海外推广时,应用市场下面的每一个评论,猎豹都会逐一回复。每一个写评论的用户都是认真的用户,得到回复都会让这些用户有超过预期的体验,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受到了重视,会向身边的人介绍猎豹清理大师。
我在2008年做地方社区时,三个月就做起来了。除了能掌握流量外,还花钱找人写了一个小程序,把所有的新帖子单独列在一个页面,只要有新帖子,就马上回复,我们几乎能做到秒回,同一个帖子都用好几个账号回复。这样做的结果是用户的激活率特别高。
我有个朋友从美国留学回来,我请他吃饭,买单时他习惯性地说AA制,我瞪了他一眼,直接让他请客好了!。很多人觉得中国人请吃饭的习惯不好,AA制更科学,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顿饭我请客,下次你就有理由回请了,回请时可以谈谈事情,也可以谈谈情怀和理想,交情也就出来了。
同样的道理,兄弟两人,老大经常给老二的孩子买礼物,老二也经常给老大的孩子买礼物,兄弟两个人的感情就很好;如果各买各的,还有什么感情?
互动能满足用户社交意义上的需求。
例如,用户在用漂流瓶时,捞瓶子是想找到别人,扔瓶子是想让被别人找到。不管是找到别人还是被别人找到,不管是发的求交友还是内心独白,通过漂流瓶,大家互动起来了。
互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户与你的产品之间的互动,通过你的产品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我在某个社区很牛,通过我的帖子的精华数、我的勋章、我的用户组、我的特权来表现;再如,QQ中我是VIP6的特权用户,我的昵称可以用红色显示,可以创建2000人的QQ群,等等。
另一种形式是用户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如果用户是通过你们的产品形成的互动,就没问题,你的产品就成功了;如果用户不能,他们又回到QQ和微信中,你就需要考虑清楚,你产品的独特价值在哪里。
在互动时,我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 互动的及时性。秒回是最温暖的运营战术,怎么实施这个战术?找开发人员写个监控程序,第一时间读取要互动的对象,这里的对象是指运营的内容。例如,有人新发帖子,有人开始直播;第二,进行互动,例如,帖子需要回复,直播需要造马甲围观和点赞,等等。
· 互动的有效性。有些互动是通过产品自动实现的,例如,点赞,但有些必须是人工互动,例如,评论。需要人工时,如果人工不够可以请外包。但不要使用字典库,一定要真实地跟用户互动,用户能直接感受到互动的质量。
· 核心用户的深度互动。刚开始推广产品时,需要一批种子用户,这批种子用户可以使用纯人工的方式进行互动维护,这种互动不限于产品内,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用户使用什么方式沟通,我们就使用什么方式开展工作。等产品做起来后,超过一定贡献量的用户就是核心用户,也要通过人工的方式互动。这种互动的形式要达到公事私办的效果,你跟这些用户成了朋友,他们就更上心,出问题后他们也会包容你。
1.一些优质的自媒体是因为内容好用户才打赏,还是因为用户的打赏才导致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用户互动的时间节点该如何把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沙僧说“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