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呼唤有效制度供给
李克强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今年又提到工匠精神一词,引发各界热议。该词除充满传统色彩外,还富含开创性的意象。“十三五”时期,正是我国处于大力提振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当前必须紧扣《中国制造2025》和“双创”等主题实施行动,加强质量、创新、诚信、教育等领域的制度供给,培育专注、专业、创新、担当的大国工匠精神。
一、当前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我国要跻身工业强国,工匠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特质。工匠精神代表着国家制造业精神,反映一国制造水准、工业水平和时代气质。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都践行着自己的工匠精神。美国头号工业强国的地位与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华盛顿、富兰克林、麦克唐纳等美国政治家本身就是工匠出身,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这样的大发明家开启了新工匠时代。韩国、日本不仅向世界大力推广三星、索尼等工业品牌,还在其工业品中挟带着“韩流”“日流”文化席卷各国,精致的动画背后体现的正是进行一帧一帧修图的工匠精神。
我国正迈进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提质增效升级亟需工匠精神作为支撑。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三次产业比为9.4 : 43.7 : 46.9,显示在整体上迈进工业化中后期,意味着经济进入转型、提质、增效、升级阶段,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要求日益迫切。德国也曾“假冒伪劣”横行,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对德国带有侮辱性的新商标法,规定凡是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标明Made in Germany,用以区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此后,德国狠抓工业品质,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培育有工匠精神的工人,终于造就了卓越的“德国制造”。美国也经历过类似的时期,被史学家称为艰难转型的“进步时代”,美国经过艰难转型后重新回归工匠精神。发明鼠标的道恩格尔巴特,给苹果注入灵魂的乔布斯,开启互联网窗口的比尔盖茨,创立特斯拉的艾伯哈德,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工程师。
我国经济要改变外延式增长模式,工匠精神符合内涵式增长要求。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增长最大的区别在于,内涵式的增长源自产品本身质量的提升和功能的完善,而不是靠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2014年我国海淘的网购者比例为26%,2015年则上升为35%。这表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也更加强烈,迫切需要生产制造出品种更多、质量更好、服务更优的新一代工业产品。以国人热捧的日本智能马桶盖为例,不但做工精细,使用舒适,防潮、防菌、防漏电,质量可靠,而且还带有加热、除臭、洗身、烘干、臀部按摩等多种功能。如此功能强大、制造精良的产品,无怪乎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二、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
锲而不舍,坚守制造业和利基市场。专注是工匠精神的首要特质。一方面,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球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日本有2万多家;而我国超过150年历史的仅有六必居、张小泉、陈李济、同仁堂、王老吉5家企业,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另一方面,始终坚守利基市场。据《欧洲时报》统计,全球2700多家隐形冠军中,德国有1307家、日本有220家,而我国仅有68家。
精益求精,将产品质量和细节做到极致。专业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源于心底对制造事业的热爱和敬仰,工匠对品质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在哪怕看不到的细节上都尽心竭力。正是注入这种精神,才造就了“完美到无可挑剔、专业到无法被模仿、精确到不需要检验”的产品。但是这种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受到一系列有效稳定的制度潜移默化的结果。
勇于创新,对技术、工艺追求永无止境。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一方面,要实现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长期投入带来技术或制造工艺的颠覆性突破,实现制造技术的革新。另一方面,要孜孜不倦地坚持微创新。通过搜集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体验信息,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质量和品质。
敢于担当,对产品与后续服务负责到底。担当是工匠精神的底线。担当就要存敬畏,讲诚信,肯负责。一方面,敬畏法律,遵守规则。时刻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杜绝欺诈,确保质量。另一方面,勇于承担责任。对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损害不以任何借口转嫁给消费者,对缺陷产品及时召回并主动赔偿,将“消费者是上帝”的观念落到实处。
三、培养工匠精神如何加强有效制度供给
围绕《中国制造2025》实施,着力完善高端制造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一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人才为本、人才引领的思想,完善智能制造规范体系,引导人才培养方向。二是引导鼓励企业培养符合“延伸服务链条”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逐步完善个性化定制服务环节。三是充分挖掘、宣传我国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工业领域本土精神,为发展制造业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严格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全行业兴起“质量优先”的法治观念和发展理念。一是加强行业准入与市场退出管理,健全质量诚信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严格实施产品“三包”、产品召回等制度,在质量监管方面警钟长鸣。二是改变偏重需求侧的消费者法律普法观念,大力加强供给侧的产品质量法律实施和宣传。三是培养企业和员工的品牌意识,强化质量与品牌之间的联系,在市场竞争中走以质取胜之路。
加强“双创”行动政策配套,为更好地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紧扣创新发展新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工业转型升级,营造市场导向、企业具有话语权、行业活跃团结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对创新者的利益保护,进一步完善简政放权、知识产权、财税普惠、便捷融资等支持制度,方便创业者创新、创新者创业。三是加强探索“互联网+双创”结合,主动应用互联网工具和智能技术,提高生产制造的精度和经营服务的客户满意度。
牢固树立“百年树人”观念,改革职业教育制度,培养工匠精神传承人。一是要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职业教育,通过改革职业教育,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工人;二是健全劳动模范、技艺传承人选拔宣传机制,加大对员工钻研岗位技术的奖励,使在本职岗位上踏实肯干、埋头苦干的人有更多成就感;三是完善居住、贷款、子女入学、医疗养老、学习进修、股权激励等全方面的人才激励政策,使人才能够在一个岗位上安心工作、持续创新。
(本文作者:赛迪智库政策法规研究所 栾群 郭灵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