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户创业选择:基于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作用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自18世纪理查德·坎蒂伦提出“企业家”(entrepreneur)这个名词以来,创业研究就吸引了众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与讨论。梳理文献研究发现,关于创业的定义主要围绕“能力”“特质”“机会”“创建”等关键词展开。能力观点认为,创业是成功预测未来的能力(Knight, 1921),是正确地预测下一个不完全市场和不均衡现象在何处发生的套利行为和能力(Kirzner, 1973);特质观点认为,创业是首创精神、想象力、灵活性、创造性、乐于理性思考和在变化中发现机会的能力(Bygrave, 1989);机会观点认为,创业就是洞察机会并根据已控制的资源去获取机会(Stevenson et al., 1999),是发现和利用有利可图的机会(Shane and Venkataraman, 2000);创建观点认为,创业是进行新的结合,如开展新业务、建立新组织(Low and MacMillan, 1988; Schumpeter, 1934),是发起、维持和开展以利润为导向的商业活动(Cole, 1968)。虽然许多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业进行了定义,但不同学者的侧重面各有差异。Stevenson等(1989)将创业定义为“创业者在不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识别与实现机会的过程,且该过程与创业者当下所拥有的资源无关”。换言之,创业就是创业者在识别机会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一系列行动来突破所面临资源约束的限制,从而实现机会发展和建立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过程的集合。该观点获得了很多创业学者的认可。Gartner(1993)亦认为,创业是创业者在组织与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实现创新、创建新企业的过程。尽管学者对创业概念的界定不一致,但对创业领域的关注凸显出共性。概括来说,现有关于一般创业的文献研究内容主要集中考察创业者特质、创业机会、创业意向、创业绩效、创业决策与风险以及创业环境的影响。但相较于创业一般理论而言,国际上针对农村群体创业的文献研究较少,尽管发达国家中农民创业活动很少,但这些国家的学者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创业有所关注和探讨,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民创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Entwisle等(2009)从性别差异性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对创业活动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农村商业活动绝大多数由男性主导。Kaushik等(2006)认为,农民创业技能、创业态度、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民(尤其是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的主要因素。Papzan等(2008)指出个性品质和管理能力是影响农民创业的重要因素。Wolf(2007)则从农民创业能力视角提出,个人技能、管理技能、机会识别能力、市场风险预测与控制、危机意识、资金风险化解、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合作技能等是促成农民成功创业的重要品质。Jourunn(2011)对在多功能农业环境下创业展开的研究表明,资源基础和动态能力是影响农民创业的重要因素。Vishalk. Gupta和Anne S. York(2008)对法国两个地区的农民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即社会大众的观点和态度对农民创业模式选择有重要影响。Hazel(2010)则对土耳其卡帕多西亚进行研究,发现农村社区环境与农民文化对农民创业行为有综合影响。Gabriel(2012)研究了罗马尼亚社会与经济变迁下,经济目标及其与传统文化的交互作用对农民创业行为的重要影响。

(2)农民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Ma(2002)从人力资本角度研究农民创业,认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回流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Hennon(2008)指出,农村创业策略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使农村经济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还能保证农民的身份得以保留,不受到影响。Mohapara和Rozlle(2007)在研究中国农民自我雇佣行为对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得出结论:中国农民的自我雇佣行为呈不断增长趋势,大多数农民的自我雇佣行为都是有效率的;农民的自我雇佣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农民创业的发展,农民自我雇佣行为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农民创业促进传统农村经济转型,挖掘了当地农民潜能,提供了就业机会(Fortunato, 2014)。

(3)农民创业与金融资源的关系研究

Sarah和Anderso(2002)认为,农民创业实质上是创业者嵌入当地社会结构中,利用和开发环境中现有资源,识别与创造机会的过程。Blanchflower和Oswald(1998)利用NCDS(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 Study)、BSA(British Social Attitudes)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外部资金获取对农民创业至关重要,例如,大量的财产继承可以帮助个体获得初始资本,而对于大多数小农经济中的农民来说,大量财产的继承似乎不太可能,然而如果能够通过外部环境条件获得资金援助,作为创业初始资本,则会有很多的农村创业活动发生。另有学者指出,微观信贷支持和外部政策环境等因素与农民成功创业息息相关(Afrin et al., 2008; Radiah et al., 2009)。

(二)国内研究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起,农民创业研究开始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随着“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农民创业研究迅速成为学界和政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农民创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关于农民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民创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对于农民创业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创业动机、创业意愿、创业行为、创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一是关于农民创业动机研究。根据麦克利兰的动机需求理论,个人创业动机主要来源于个人成就与权利需要,也正因为内部需求推动力引发了多数自发的创业行为。穷则思变是农民创业的原动力(黄中伟,2004)。具体而言,生存需要是农民创业的主要动机,自我实现和发展是农民创业的重要动机,解决就业是农民创业的动机之一(罗明忠等,2012)。郭军盈(2006)的微观调查显示,73.6%的农民创业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26.4%的农民创业是为了发展。二是关于农民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当前,中国农民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强烈的创业愿望,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潜能(朱明芬,2010),农民创业意愿较高(彭艳玲等,2013),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比发达地区的农民更具创业意愿(钟王黎和郭红东,2010)。微观调查研究显示,文化程度、打工经历、生活现状满意度、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年收入、地区以及亲朋好友中创业人数(王黎和郭红东,2010)、个人信仰、生产积极性(谭宇等,2010)、从业资格、技能获取、风险态度(石智雷等,2013)、技能培训、管理能力、亲友借贷、金融借贷、自然资源的可获取性、创业动机和对待风险的态度(刘唐宇,2010)等因素是影响农民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此外,蒋剑勇和郭红东(2012)的研究表明,创业环境氛围中家人、亲戚或朋友中有成功创业者将增强农民的创业意向,创业者感知到来自周围环境中的强关系支持有利于增强农民创业可行的信心,提升其创业意向。三是关于农民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梳理创业行为研究文献发现,绝大多数创业行为研究中,创业行为直接表现为创业者选择是否创业(例如,崔萌,2010;石婷婷等,2015;韦吉飞等,2008;朱明芬,2010)。作为创业行为发生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合适的创业行业、创业组织形式、资金渠道选择对创业者实现更好的创业绩效有重要的意义与实践价值。行业选择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中人财物等要素的投向,以及产供销等企业行为的组织与实施,行业选择正确与否对创业的成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池仁勇和梁靓,2010);创业组织形式的差异决定创业者资源整合与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进而影响创业绩效(罗明忠和陈江华,2016);个体获取资金的渠道与农户投资之间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张新民,2001)。李嘉等(2010)的研究表明,企业家的背景、特质、网络及创业资本对企业家在初创期的行业进入决策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嘉等,2010),父辈的社会资本及其周围环境对农民创业行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罗明忠等,2013)。其他研究显示,上一代农民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状况与其创业组织形式选择之间显著相关(罗明忠和黄莎莎,2014),农民创业者的家庭总收入、是否参加专业技术协会、所在镇在本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个人在银行的贷款余额、创业地点在本村对农民创业者选择独立创业组织形式的影响显著为正(罗明忠和陈江华,2016)。关于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王国华,2009),其中外部因素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最大(朱明芬,2010)。部分学者指出,外部环境中的金融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对创业均有影响(邓俊淼,2010;朱红根等,2010)。此外,近些年部分学者对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的关注,由单一因素影响逐渐转向了多因素综合影响,从而可以获得关于我国农民创业行为的外在影响机制与内在决定性机制更为全面完整的认识(吴小立和丁伟,2016)。例如,将资源嵌套在社会网络中和嵌入特定的环境分析中,通过考虑个体特殊资源和环境的异质性,分析社会网络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张玉利等(2008)的研究表明,创业者拥有广泛的社会交往面、多元化的交往对象、高层次社会关系对创业者发现创业新机会具有显著的影响。蒋剑勇等(2013)将农民创业者嵌入社会网络进行分析发现,社会网络规模影响创业资源获取效果以及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获取,关系强度影响资源获取效率以及物质资源的获取,进而影响其创业绩效。四是关于农民创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已有研究表明,政府支持力度和贷款难易度(张应良和汤莉,2013)、农民综合创业能力(蔡莉等,2014;谢雅萍和黄美娇,2016;余长春和黄蕾,2008;周菁华和谢洲,2012)、商业网络嵌套(黄洁等,2010)是影响农民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而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自然资本、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六维度创业资本体系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论证显示,创业者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乐观态度、家庭劳动力数量、与信用社的信用关系、购买交通工具支出、家庭经营性收入、区域内正规金融机构数目显著正向影响创业绩效(苏岚岚等,2016)。此外,金迪和蒋剑勇(2014)基于农民创业过程将创业者嵌入社会网络进行分析发现,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个人网络和商业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以及物质资源对建立新企业并取得良好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郭军盈(2006)认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氛围下,体制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农民的创业机会,农民自身素质则决定农民的创业能力,这三方面因素又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农民创业行为与绩效。

(2)农民创业与收入的关系研究

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农民创业是全民创业的重点(焦晓波和关璞,2012)。东、中部农民创业活跃度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古家军和谢凤华,2012)。就农村而言,新形势下农民创业对推动和加速农村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解决农民就业难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已有研究发现,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农民的自我创业(温锐,2004),高静和张应良(2013)基于分工理论视角证实,农民创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分工的演进,交易效率也正向促进农村分工,但其作用较弱;创业对农户增收、农业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较大。韦吉飞(2010)的研究显示,农民创业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对增加农民收入亦存在重要积极影响。

(3)农民创业与信贷约束的关系研究

金融资源是家庭创业的重要因素,金融资源获取与创业发生概率之间显著正相关(韦吉飞等,2008),且对提升家庭创业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马光荣和杨恩艳,2011;卢亚娟等,2014)。郝朝艳等(2012)的研究显示,金融约束的多少对农户选择是否创业行为产生显著作用,其中资产水平越高,选择创业的概率越高。翁辰和张兵(2015)采用工具变量的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分析,结果表明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选择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也有学者发现,信贷约束的多少并不会直接影响农户选择是否创业,但对农户创业过程中的资源配置结构和创业的层次及水平产生影响(程郁和罗丹,2009)。因此,学者们对信贷约束的多少与农户选择创业与否的关系并未形成定论。然而,在对信贷约束和创业选择进行分类分析时,学者们论证的结果则一致表明,金融资源获取受限制对农户选择创业存在抑制作用。例如,刘杰和郑风田(2011)在对流动性约束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其对农户选择是否创业与具体创业类型的影响发现,流动性约束对我国农民选择是否创业以及选择何种创业类型具有显著的、一致的阻碍作用,且仅有来自正规金融部门的流动性约束会对农户是否选择创业和创业类型产生抑制作用,而来自非正规金融部门的流动性约束则不会对农户创业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彭艳玲等(2016)在农户创业选择进行“不创业”“计划创业”“继续创业”“终止创业”“重新创业”的分类基础上进一步证明,流动性约束缓解对“在创业”促进作用最显著。邓道才和唐凯旋(2015)的研究表明,信贷排斥负向影响农民创业选择,且农民本身的资源异质性同样与创业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性。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农民创业的相关问题,其丰富的成果为本选题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以下几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第一,农户创业研究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现有文献对农村创业的研究不够深入和不全面,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

第二,已有研究深入分析了农民创业动机、意愿、行为及绩效的一般个体特征和环境因素,并取得了许多有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的成果。然而,创业是非常复杂的行为过程,行业选择和组织形式选择行为作为创业行为发生的关键环节,是决定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而现有研究中对行业与组织选择的重视不足,针对不同创业状态下农民个体展开深入系统性分类分析其行业选择、组织形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第三,大量研究证实,信贷约束显著抑制了农民创业行为的发生。已有关于信贷约束在创业过程中重要作用的关注,仅局限于其对是否选择创业的影响,而忽视了信贷约束对创业行业、创业组织形式、资金来源选择的影响。合适的创业行业和创业组织形式对创业者实现更好的创业绩效有重要的意义与实践价值,深入剖析信贷约束对农民创业行业、创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有助于全面认识农民创业行为的外在影响机制。

第四,收入数量作为绩效的直接考量指标,在以往的创业研究中均作为创业行为目的或效果来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却忽视了收入本身的财富效应属性。许多研究证实,初始财富数量与创业率之间呈正相关,财富积累越多的群体越容易创业。然而,收入作为初始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个体创业行为的直接因素,却并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仅有个别研究(罗明忠和陈江华,2016)将家庭总收入作为影响创业组织和资金来源渠道选择行为的因素进行考虑,并证实家庭总收入对个体选择独立创业组织形式具有正向影响,而不同收入水平对农户选择借款渠道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农户家庭是否拥有存款对农户的正规渠道信贷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秦建群等,2011;朱守银等,2003)。另外,以往研究中对收入的重视更多表现为对“数量”的关注,而忽视了收入本身的“质量”属性。以往研究证实,农民收入水平不仅与收入绝对数量相关,与收入质量水平亦存在内在联结关系,同时也证实了收入质量对农户投资和消费等经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邓锴和孔荣,2016;孔荣和王欣,2013;王欣和孔荣,2014)。本研究从收入质量角度针对不同农户个体深入剖析其对农户创业选择意愿、选择行为的作用方向及大小,以期完善现有农户创业研究理论。

第五,农村创业之所以有别于一般创业活动,关键在于农村创业者、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形成的动态能力异质性,正是该异质性造成农户比一般创业者面临更加艰难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也因此致使不同区域内的不同创业个体在面对有限的资源和能力的情形下,表现出差异化创业选择意愿和行为,而现有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创业个体进行针对性分类分析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且绝大多数得出的结论未考虑关键因素之间的跨层次互动影响,以及对不同创业选择的影响。而对于多因素之间互动作用的考察,可以深入探索决定农民创业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内生特质能力及其作用机制,为农民创业研究提供更具全面意义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