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三农”问题的解决应重视农户创业发挥的推动作用,通过创业带动农户增收和改善农村就业。本研究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有效性不足、政府引导性不强所导致的农户创业积极性不高、农户自身家庭的收入质量低、资金流动性约束严重等现状,在以往创业研究文献基础上,立足于本次研究选题,通过多地区入户数据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农户创业问题以及收入质量、信贷约束及其交互作用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其目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规范性分析,解析农户创业选择机制,构建收入质量、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的交互影响理论框架,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为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2)运用规范性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客观有效评估农户的收入质量和识别农户的信贷约束类型,比较不同农户之间的差异性特征。
(3)运用数理框架剖析不同类型农户的收入质量及其单维度差异,佐证农户收入质量影响农户创业选择的逻辑关系;同时,分析不同类型信贷约束下农户创业选择的差异,实证信贷约束缓解对创业的促进作用,论证信贷约束影响农户创业选择的逻辑关系。
(4)在论证农户收入质量、信贷约束与创业选择的逻辑关系基础上,运用理论框架推导交互作用下的农户创业选择状态,并实证检验收入质量与信贷约束的交互作用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揭示农户创业选择的外在影响机制与内在决定机制,从而推进农户创业理论范式新发展,为激发农民创业持续性活力和促进创业资源供给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基于农户能力和资源及其交互作用研究农民创业,不仅有利于剖析立足于我国农村的农户创业行为的外在影响机制及内在决定性机制,推进农户创业理论范式新发展,而且有助于探索决定农户创业行为的外部环境资源因素、特质能力及其作用机制,对激发农民创业持续性活力和促进创业资源供给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
其次,为丰富创业相关的学术问题提供一定帮助,并能够促进政府积极改善农村创业环境,加大政府对农户创业支持政策的导向力度,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农村社会的发展活力,从而实现以创业带动农村就业与增收;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及其家庭收入质量的正确认识,完善农户借贷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大对农户创业投资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农户创业转换,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农户平等参与市场的机会,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政策参考。
最后,为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农户创业、收入质量、信贷约束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往往牵涉多学科内容的融合和渗透,如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因此,对我国农户创业、收入质量、信贷约束问题的研究可以为这些学科的研究嵌入新的因素,也可以为诸如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农村城镇化推进、农民市民化转变等带来有益的学术启发。
2.现实意义
首先,农户创业是加速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农户创业首先解决了创业者本人甚至一个家庭或多个家庭的生产和发展问题,增加个人财富的同时也增加社会财富,亦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农户无论是在涉农还是在非农行业创业,都会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很多有特色的专业户、专业村、专业镇,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另外,农户创业能够带动更多的投资转向农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和自我造血功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添加原动力,也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
其次,农户创业是增加农民平等参与市场机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途径。农户通过投资兴办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与农业产业服务业等实施创业,不仅增加收入,改善经济条件,而且能够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吸引和带动更多的个体发挥创造力参与市场促进创业转换活动,从而增加农户参与市场的机会,加快企业家才能、劳动力、资本以及土地等要素的流动,提高市场上商品的流通速度。
再次,农户创业是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户创业是以农户自主创业、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为前提,充分地调动了农户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标志着农户从封闭的小生产者转向了社会生产的投资者,从自然人转变为理性“经济人”。在个体积极性极大发挥的基础上,更大规模地促进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拓展了社会所有者形态,使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切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最后,农户创业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拉动经济增长、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内部深层次矛盾的内在要求。例如,投资兴办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与农业产业服务业所产生的收入效应、消费效应和就业效应,对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同时对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消除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推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