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六十年论坛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秉承传统 文化复兴——中国古典舞的坚守与展望

刘敏刘敏,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硕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教育家。

今年是北京舞蹈学院60周年华诞,中国古典舞系伴随其成长了60年,新中国的古典舞事业因为这里而薪火相传了60载。从中国古典舞的演员、编导到教员的培养,从身韵课的开启、建设到一批批教材的形成,再到一个个经典剧目的产生,北京舞蹈学院就像一艘航母一样,默默地承载着新中国的古典舞蹈事业,她让无数中国古典舞人才从这里起飞。

北京舞蹈学院是中国古典舞的发源地,正如吴晓邦先生所说,“中国古典舞的名称,是从北京舞蹈学院成立后才形成的”。中国古典舞既不像戏曲、芭蕾,也不像日本、韩国、印度的古典舞,以上所说都有历史剧目的传承,而古典舞每一个组合、每一个剧目的形成都归功于古典舞系教师们历史的创造,但无论我们怎样理解“中国古典舞”这个概念,无论我们的认识多么活跃,值得我们敬仰的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60年来坚持不懈地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不断用发展的观念追本溯源、探索经典、秉承传统。教学上从20世纪50年代初“戏曲舞蹈”到80年代初的寻找“民族主体”和“个人主体”的精神诉求,“身韵”的诞生,消除了“京舞体”三结合造成的问题,当年的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也称结合课)的产生与构成受大环境与时代背景的影响,是当时古典舞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产物。剧目方面从《荷花舞》《春江花月夜》到《新婚别》,从《黄河》到《秦王点兵》,从《扇舞丹青》到《爱莲说》,从《踏歌》到《逍遥》。课程方面从《身段课》到《身法课》,再到《身韵课》;从对戏曲、武术的借鉴到画像砖、古诗词的寻根,再到礼乐、雅乐的复古,每一步都是古典舞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古典舞学科的60年既是舞院发展历史和舞院精神的见证,也是新中国古典舞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见证。我们要面对历史,接受历史,尊重历史。

60年后的今天,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已相对成熟与完善,业已形成稳定的审美特质、训练模式与创作语言。在文化价值认定上,更应该寻根溯源,坚守传统,充满自信。今天我们再面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模式,更应有清醒的理念与深层的认识。尤其是一些中青年骨干,事实上已经在“去芭蕾化”的问题上做出了深刻的思索与大胆的尝试,担负起了面对历史、面对文化、面对传统的重任,这是值得肯定与支持的!他们为中国古典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既有传统古典舞文化的稳定性与传承性,又有当代艺术精神的变化性与时代性。

北京舞蹈学院的人才辈出是举世瞩目的,尤其是在古典舞人才的培养上,如陈爱莲、李恒达、沈培艺、山翀、刘震、黄豆豆、王亚彬、汪子涵、武卫峰、邵俊婷,以及从古典舞系走出的青年编导张云峰、胡岩等,一一展现出北京舞蹈学院多年的教学硕果。

古典舞系的优秀毕业生吕联、韩瑾等先后来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他们的到来也为军艺的古典舞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自1979年军艺恢复重建后设置,始终遵循“强调先进性、注重基础性、体现时代性、发挥创造性”的原则,脚踏实地走过了30年的教学历程。30多年来,舞蹈系的《中国古典舞身韵》作为贯穿舞蹈表演、师资、编导专业教学全程的主干课程之一,以培养军队舞蹈尖子人才为目标,注重出台人才长效发展的持续力,形成了与各课程“互为生态”的辐射教学格局,逐步形成了军艺舞蹈系特有的以“精选、典型、高质”为特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舞系由原来仅在舞蹈表演专业中设置四年的教学计划,发展到自2006届在舞蹈表演专业本科也增设两年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摆脱样式单一的训练局限,向肢体语言立体式开发转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主干教材既注重传统原典,也重视时代元素,在原有身韵训练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戏曲与武术典型动作元素,注重教学内容“气”与“韵”的和谐,体现经典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突出军旅特色。

军艺舞蹈系十几年来大力扶持、发展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与创作,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古典舞剧目,如《桃夭》《丽人行》《钟馗》《且看行云》等,培养了一批在古典舞风格上有所突破的演员,如苏鹏、李艳超、朱磊、李响等。

在古典舞的剧目创作上,我系一直坚守着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寻找自己的发展路线。舞种风格的纯粹性是我们始终坚守的,这正是基于我系对古典舞的文化认可与价值认可,尤其是在教学中、课堂中,对于传统审美特质的坚守与传承。可以说,舞系在中专教学层面将古典舞身韵作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训练课程,这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而这种做法也正说明了军艺对于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定,正因如此,军艺已成为传承古典舞的重要阵地!

当中国古典舞遇上当代艺术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时,当传统面对现代时,当古典文化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碰撞时,中国古典舞将面临又一次时代变革与文化重建,如何面对传统文化重建、复古与当代转换的关系,如何将古代的“古典审美意识”经典化并当代化是当前这一文化转折时期我们要共同探索的课题。中国古典舞必须肯定历史,认清当下,方可走向未来!

我相信,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再创佳绩,最后祝古典舞系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国际文化交流上取得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