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六十年论坛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古典舞教育“60年与30年”的展望

白明庆白明庆,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专业督导组专家组成员,终身教授。

中国古典舞的教育事业经历了60年的继承与传承,在老一辈专家、学者和新一代教师们的辛勤耕耘下,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就!北京舞蹈学院诞生至今,它经历了“陶然亭”年代和“紫竹院”时代,从红砖红瓦的楼房学校到今天高楼大厦的学院,它在新中国时代的洪流中诞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长发展。今天的北京舞蹈学院已成为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中国舞蹈学习者向往、仰慕和求知求学、深造技艺的艺术园地。

回顾北京舞蹈学院的历史,使我们想起了为中国古典舞教育事业发展而奉献终生的郜大琨、唐满城、王佩英、孙颖等前辈,忘不了正在用生命和时间赛跑、继续为中国古典舞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拼搏工作的李正一、沈元敏、熊家泰、朱清渊等前辈老师,还要铭记用武术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的“燕子穿林”“乌龙盘打”“闪、展、腾、挪”以及剑术的传承人张强等前辈老师。他们提供给了中国古典舞改革发展的民族文化艺术精髓,使中国古典舞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在此还要感谢中国古典舞的继承者——年青一代的老师们,我们要牢牢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60年的漫长征途,是中国古典舞教育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一 60年给了我们30年的机遇

常言说得好:“前有带头王,后有跟随羊。”北京舞蹈学院的发展给了我们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事业发展的机遇。我们学院前身是“湖北省戏曲学校”(成立于1958年),随着时代潮流的前进,我院于1984年正式开始舞蹈中专人才培养的工作,至今30多年了。

从舞蹈科到舞蹈系,从中专发展到高职教育,经过30多年的奋斗,舞蹈专业目前已是我院重点专业,并成为中专与高职相衔接的国家级重点专业系,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二 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我系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培养舞蹈人才的实体。我们老一辈教师都是从省、市剧院调来的,他们都是曾经担任过主要舞蹈演员的骨干艺术人才。这批老师经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能吃苦、有实践经验和表演才能,对培养新一代舞蹈人才抱有极大的爱心和热情。他们为我院舞蹈系舞蹈人才的培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没有新教师的加入,教师队伍就会缺乏朝气,舞蹈事业就缺乏继承人。我们大胆地在首届毕业生中挑选优秀生,送往北京舞蹈学院深造学习,使我系获得了第一批年轻的舞蹈高才生教师,补充了新鲜血液,为我系的舞蹈事业选拔了可靠的接班人。近年来,我院陆续从北京舞蹈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的古典舞系、民族民间舞系挑选出优秀的毕业生,不断地补充我系师资力量。

随着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科建设的扩大和需要,我系现有专家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17人,专任教师22人。舞蹈系已构成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从年龄的变化到学历、能力的构造变化,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在实训与理论相结合的深度、高度上迈出了一大步,教学质量也随之稳定提高。

舞蹈系长期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师资培训方式,定期派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取经,定期聘请外院校专家老师来系授课讲课,使广大教师提升了自身的教学专业素质。我系的专家老师也经常受聘于外院校讲课授课,双向受益,共同提高教学思想理念,使教学与科研得到延续发展。

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价值、实用价值的法宝,我系专家小组成员定期深入教学课堂予以指导,在对教材应用的把握上起到了引导和传承的功效,使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得以提升;研讨会上能谈心得、讲体会,并撰写论文,从中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为他们的知识积累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院成立了青年舞蹈艺术团,使青年教师有机会从教室走向舞台实践,在教学艺术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舞蹈素质和表演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和编创能力的发展。他们在实践的磨砺中充实了自我、更好地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并为学院树立了较好的师资形象。

三 教学思想与专业建设

教学思想稳定,专业建设就能顺利发展。30多年的舞蹈教学除了特殊专业外,我们坚持了以中国古典舞为实训课程的重点,其中包括基训、身韵、古典舞技术技巧等。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从中专到高职,我们稳定了主要课程的教学,坚持了特色课程的实训。所以,中国古典舞身韵、古典舞技术技巧成为我系的特色课程。其中,中国古典舞男班技术技巧课于2008年在湖北省大专院校评比中荣获全省精品课程,这也是我院建校以来获得的第一个精品课程。这两项特色课程教材长期在训练中予以运用,在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在剧目教学中,除了学习外来优秀剧目外,我们有重点地、逐步地进行了楚风楚舞和本土原创剧目的教学实践,其中,创作演出了大型古典舞剧《金陵十二钗》;创作了大型本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荣获全国第八届艺术节文华大奖;创作了舞蹈《冲霄汉》,荣获第九届桃李杯群舞组表演三等奖;古典舞《鼓上蚤》,荣获第八届桃李杯青年组表演二等奖;楚风舞蹈《激楚》,获全国第十届桃李杯群舞组创作二等奖和表演二等奖,以及全国第七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优秀表演奖;楚风舞蹈《采桑》,荣获第九届桃李杯创作三等奖和表演三等奖;并创作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巴郎仔》《绣啊绣》,以及地域文化范畴的《武当罡风》《楚优》等舞蹈教学剧目。以上舞蹈教学剧目在湖北省专业舞蹈赛事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和各界一致好评,使我系师生的教学成果得到较好的展示。

教学教材建设是我系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特别在近三年来学院领导对“特色教材”的编写做出了重点要求,我们系在2015年8月完成了《中国古典舞男班技术技巧教材与教法》《中国舞毯子功教材与教法》的出版,另外,《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与教法》、《中国古典舞女班技术技巧教材与教法》、《中国古典舞女班翻身组合教材与教法》(其中有30多个不同的翻身组合)、《湖北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教材》、《湖北地域舞蹈剧目》等教材正在修改和合成出版过程中。

这些教材的撰写是老中青三代结合,以老专家教授、中青年专家为主体的编写团队完成的,我们这一辈老专家依然在辛勤劳动中,本着用生命与时间赛跑的精神,为舞蹈教材编写奉献力量,为我院教材建设的积累做出了贡献,现在,我们这些老专家还在为舞蹈人才的培养努力地工作着!

四 憧憬

60年的舞蹈教育事业,北京舞蹈学院做出了榜样。30多年的舞蹈教学积累,我院舞蹈系得到了促进和提升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中国古典舞专业的发展,即将出现新的景象、新的流派、新的高潮。在中国古典舞这个共同旗帜下,一定会开出更加鲜艳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