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多元”的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重在教材建设
首先,我衷心祝贺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同时祝贺与学院同时起步的古典舞系60年来在中国古典舞这一重大学科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向学院、向古典舞系致敬!
下面就“一体多元”的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观点,错误之处请指正!
我要讲的题目是“‘一体多元’的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重在教材建设”。
一 对于教材的重要性,不同领域学者、专家的论点
1986年,我带甘肃省艺术学校师生进京作“敦煌舞”汇报发表性演出,当时敦煌舞教学的公开就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组织的座谈会上。在会上我听到了界外知名人士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的发言,他说:“甘肃省艺术学校对教材建设的重视和取得的成果,不仅舞蹈界要学习,我们各行业各学科都应学习这种重建教材建设的做法和精神,因为教材建设是奠定一个学科的根本基础……”这是一个很有价值、很有启发性的、带有指导性的意见(此记录保存在甘肃省艺术学校)。
现在又有舞蹈学博士、舞蹈评论家、学者江东先生在他的论著中谈到“课堂成就中国古典舞”的学说,如发生于课堂,探索于课堂,成就于课堂,突破于课堂,发展于课堂,多元于课堂,辉煌于课堂,受制于课堂……
在多元于课堂方面,江东先生谈到,不仅“戏曲派”体现着极浓的“课堂化过程”的特征,即使是“汉唐派”和“敦煌派”,也呈现出这种特质,即完善于课堂的古典化过程。作者还举实例说明了这个“课堂化过程”的特质并不为“戏曲派”所专有,它几乎成为各古典舞流派的一个共同的成长特质。
以上两位不同领域的学者论及两点:一是教材的重要性,二是课堂的重要性。
我认为两者是一致的,尽管说中国古典舞得益于课堂,但前提依然是教材的建设,一个流派的教材创建成功,就能在课堂上展示出其强有力的训练性和价值。而且一个流派的形成,应该是教材、人才、剧目三者兼备,缺一不可。而教材是首位的,有了成熟的教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舞者),有了优秀的舞者才能体现该流派的作品。所以我认为教材、课堂是统一的。
北京舞蹈学院是舞蹈界的最高学府,也是具有高水准的教学研究型舞蹈学府。中国古典舞应该是学院的重要学科,也是代表国家的一个重大学科,其中所体现的“一体多元”,“一体”自然是指以戏曲为根的中国古典舞体系,许多年来众多舞蹈院校都是跟着走的,各院校使用北京舞蹈学院的基本功训练教材和身韵教材,进入课堂,这是主要倾向。而且北京舞蹈学院创建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培养了不少高精尖人才,在舞蹈教育方面(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存在的问题是:近年来,教材过于偏重技术技巧,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风格不够典型,自身的规律、风貌特征有些淡化,尤其表现在古典舞作品方面,有时会被误解为是现代舞,对于这些,希望引起重视!这使我想到《2000年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中指出的:“‘入世’后,中国文化将受国外文化的三重冲击:产品冲击、资本冲击和价值冲击。抵挡这三种冲击的利刃只有一柄,那就是本土文化。”所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始终保持本民族文化自身的价值观和基本传统;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滋养,必须在确立自身文化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不应该在文化上存在趋同现象,而模糊原有的民族文化的身份和特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国家和民族团结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标志,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全球化趋势越迅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越要保持自己的身份、性格,自己的独立性。记得十几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显而易见,任何时候都不应消除文化的特异性和个性,不可趋同,应该呈现多元化,才符合历史的实际。
现在提出的中国古典舞“一体多元”学科发展的理念,完全符合这一精神。盼望古典舞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快整合出一套极具中国精神的风格鲜明且具有独特性、专有性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即基本技术和身韵合为一体的教材。“一体”立足了,多元的发展才是清晰的。近些年来中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表现了它的包容性,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希望坚持走好这条路。
二 谈谈“敦煌舞”怎样走来
我参与了“敦煌舞”教材的编创和课堂教学实践,认为教材先行才能进入课堂,也正是教材进入课堂才有了明确的“敦煌舞”名称,并逐渐被人们接受。
这里仅谈两点。
第一,中国古典舞是“敦煌派”的根。敦煌舞训练教材,主要依据敦煌壁画中的舞姿(舞蹈形态)而创建,在研究过程中得知它的生活依据,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条从沙漠石窟中挖掘古代舞蹈艺术遗产的路是可取的,是寻古迹、辟新径之举。
“敦煌”一词有着世界文化含义。历史上它的辉煌,是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不开的。敦煌在历史上是个特殊的地方,堪称“丝绸之路”交通的咽喉重地,也是我国西北各民族交往的“都会”。古代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成为中原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吐纳口。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宝藏,它是中华、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交流融会的结晶。它还包容了儒、佛等各教的精华,保存了古代汉、藏、西夏等多种语言文字,所以它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古代中国西部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象征。虽然它仅是戈壁沙漠中的一块小小的绿洲,但却是一个世界性的巨大舞台,世界的多样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教材创编时紧紧遵循敦煌精神,即宽大而不狭隘的开放性、包容而不排斥的兼容性、吸收而不忘我的民族性以及它那奇特智慧的创造性。同时也必须遵循教学的原则,使创建的教材既具独特风格又具强有力的训练性。
第二,敦煌舞教材的性质及其舞蹈基本技术教材的选定。
敦煌舞基本训练的任务,明确为风格性训练课,其中包含的跳、转、控制等带有风格化技能的完成,是借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和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在专门的敦煌舞班,课程设置中基本技术课依然占较大比重,因为它是舞蹈的基本技术。但是我不主张另搞一套专属敦煌舞的基本功。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用古典舞和芭蕾舞训练提高学生的技术层面,丝毫都没有影响敦煌舞的风格,而恰恰是水涨船高,基本技术越扎实,对敦煌舞风格掌握学习得越快,没有走味儿或影响到风格神韵的掌握等现象。所以关键是“教材”本身的风格性明确、强化、扎实!敦煌舞这套风格性的基本训练,走到今天,非常感谢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鼓励和帮助,特别感谢前辈彭松老师的教导,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有两次简短谈话:一次是关于男子敦煌舞教材,他说:不必另搞一套,应向芭蕾学习,用女子教材予以男性化;另一次是2007年古典舞系要我教敦煌舞课,参与完成敦煌舞教学研究课题,他得知后特别鼓励我:一定要去好好传授这套训练教材,并说“敦煌舞”是有依据的,没有瞎编,一定要有信心发扬光大。这也是对这套教材的肯定和支持。所以在这里特别对彭松老师表示感谢。
总之,希望中国古典舞系——这一世界知名的国家舞蹈最高学府中的重点学科,在这“一体多元”学科发展的方向上,加强教材建设,哺育出不负历史重望的、立足世界舞坛的中国古典舞人才。让“多元”的中国古典舞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