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Ⅲ: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超有趣的汉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杓窊,鸷鸟总称,以为印纽(《辽史》)

汉字身世小档案

■“印”是一个会意字,从爪从人。甲骨文字形左上是一只手(“爪”),右下是一个跪着的人形,乃是古代刑罚“墨刑”的形象写照。

■“印堂”一词即从这项刑罚而来。

■“印”引申为印章,即从给犯人刺墨而来。

《说文解字》:“印,执政所持信也。”段玉裁解释说:“凡有官守者皆曰执政,其所持之节信曰印。”许慎和段玉裁的解释也就是今天“印”的意思:印章。但是“印”字最初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意思。

印,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左上是一只手(“爪”),右下是一个跪着的人形,徐中舒先生认为“像以手抑人使之跽伏之形”,因此“印”“抑”本为一字。甲骨文字形B,这个人完全跪下了。甲骨文字形CD,手似乎紧紧地按到了这个人的额头上。金文字形E,这个人是半俯身的样子。金文字形F,这个人被按得深深地躬下了身子,似乎能感受到他痛苦的状态。小篆字形G,上面还是“爪”,下面变形得厉害,不大看得出人形了。楷书字形则变成了左右结构。

张舜徽先生说:“印字从爪从人,其本义当为人用爪按物。太古取信于人,率以手指按记,用为证验。今乡僻犹多用手印,其遗法也。此乃印信之所由起。”这个解释有两点不通之处:第一,“其本义当为人用爪按物”,但字形却明明是人用爪按人,而不是按物;第二,“以手指按记,用为证验”,手印都是按在比如合同等纸张或物体上,这才能作为证验,没有听说过按在人身上的。

那么,“印”字为什么用从爪从人来会意呢?我非常怀疑这个字乃是一项刑罚的形象写照。这项刑罚即五刑之一的黥,又叫墨刑,在犯人的额上刻字作为标记,再用墨涂黑。郑玄在为《周礼》所作的注中解释说:“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言刻额为疮,以墨塞疮孔,令变色也。”这项刑罚的用意在于使犯人终身带有耻辱性的标记,强制从事各种劳役的时候不会逃跑。

“印”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中,之所以用“爪”紧紧地按住这个人的头部,正是施以墨刑的如实写照!之所以用“爪”而不用“手”,如同宋代字书《集韵》所说,“爪”是“覆手取物”,这就是“印”的字形中“爪”和人的额头紧密相连的原因。《水浒传》第八回载:“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此乃“印”字和墨刑之间关系的遗制。

古代相术中有“印堂”的术语,指额头中部、两眉之间的地方。为什么称“印堂”?一直没有语源学上的权威论证。而印堂处恰恰是犯人刺墨之处,因此我认为“印堂”即从这项刑罚而来。“堂”是“高显貌”,二人一照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最为高显的额头,此为“印堂”之“堂”的由来;而犯人刺墨之处最为显眼,观察此处的气色即可判定犯人的身体状况,此为“印堂”之“印”的由来。这才是“印堂”一词的真正语源,后来引申用作相术术语。

“印”引申为印章,即从给犯人刺墨而来。刺墨需要用力按压,印章也需要用力按压。古时印章的形制颇多,举一种最有趣的印章。据《辽史·国语解》记载:“杓窊印,杓窊,鸷鸟总称,以为印纽,取疾速之义,凡调发军马则用之。”“杓窊(sháo )”是契丹语,鹰类鸷鸟的总称,调发军马贵在疾速,因此用以为印。印必有孔,称作“印纽”;以带穿之,称作“印绶”。根据级别的高低,印有金印、银印、铜印之分,印绶也有紫绶、青绶、黑绶、黄绶之别,此不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