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客观分析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度下滑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增速一直大幅高于全国投资增速,更远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但2015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逐步下滑,在2016年6月首次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是长、中、短期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绝非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客观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经济增速降低
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时期,全国投资包括民间投资不可能再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势头,这是基本面因素。
投资增长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增长的自然推动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往往互为因果。1979~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2001~2016年年均增长10.2%;与此对应,1982~201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0%, 2001~2016年年均增长22%。总体来看,投资增速是经济增速的两倍左右。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中国经济主要是投资推动增长型经济。
进入21世纪以来的16年间,中国经济增速高于10%的有6年,高于8%的有11年,有4年低于8%, 2015年最低为6.9%。与此相对应,中国投资增速高于25%的有6年,高于20%的有15年,低于10%的有两年,即2015年的9.8%和2016年的8.1%。经济增长率降低带来投资增速下降,投资增长率降低带来经济增速下降,二者互为因果比较明显。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降至8%以下,2015年为6.9%, 2016年为6.7%。当前,政府的判断与社会民间的多数判断都认为,未来两三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保持在6.5%~7%。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全社会投资增速可能很难再高于10%,除非政府类投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民间投资与经济自然增速关系更为密切,民间投资对经济自然增速的弹性较大。就是说,经济自然增速提高或降低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往往要提高或降低几个百分点。这可能是一个客观规律。
我国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的60%以上,在竞争性行业领域,民间投资大都占比在80%以上。而竞争性行业领域多数为产能过剩行业。在国家对产能过剩行业实施比较严厉的去产能政策的背景下,这些行业投资增速迅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状况就成为必然现象。由表6可见,在有数据比较的制造业15个细分行业中,投资负增长行业有9个,有5个行业民间投资负增长状况重于本行业投资负增长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大都成倍地高于全国投资增速,更是多倍地高于国有投资增速。尽管如此,在民间投资占比较小的前20多年,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对全国投资影响不太大。但进入21世纪,民间投资占比从超过1/3到超过1/2,再到超过3/5之后,民间投资增速对全国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只要坚持市场经济改革取向,中国的这一状况就不会改变。
(二)投资信心下降
民营企业财产安全感缺乏与投资信心不足近年明显加重,这是近期重要因素。
据一项对民营企业家的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当前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0%的被调查者认为首要原因是企业家缺乏安全感,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第二个原因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缺乏信心。这个调查不能说充分反映了企业家的普遍心态,但也能从某个局部反映企业家的某种看法。
受传统公有与私有优劣区分、为公与为私好坏区别等政治与意识形态观念影响,民营企业往往对自己的财产缺乏终极安全感。这种感觉近年明显加重。特别是当一个民营企业家因某种原因直接与间接涉及被查处的“贪官老虎”,而被政法纪检机构询问甚至暂时限制人身自由时,社会对企业家本人的不良评价与负面舆论普遍泛起,致使一些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银行往往收贷、断贷、限贷,相关商家往往停止供货与接货,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一些企业家总在担心,企业的财产今天是自己的,明天说不定就归他人了。这种担心历来都存在,近年来有所加重。
一些企业家对国家经济发展缺乏信心,主要是从纵向比较看,大多数产业的投资前景明显不如过去,许多行业的经营效益明显不如过去,根本不敢像过去那样大胆投资、放心投资、加速投资,只能小心投资、减小投资、减慢投资,甚至转移到外地与境外投资。当社会普遍都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将呈现“L型”时,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的预期降低、信心下降就成为自然现象。
(三)政策制定滞后
国家的民间投资支持政策虽然不断出台,但总体上跟不上经济与投资减速的步伐,这是中长期因素。
民间投资快速发展推动民间投资政策改变,民间投资政策改革进一步推动民间投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与民间投资一直持逐步支持与完善态度。从2005年国务院的“民营经济36条”,到2010年国务院的“民间投资36条”,再到2016年党中央与国务院的“投融资改革19条”和“做好民间投资工作8条”,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民间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加大,政策日益完善。但是,总体来看,国家对民间投资的政策调整与完善的步伐,往往滞后于民间投资发展对国家政策改进需求的变化。
民间投资政策制定滞后,客观上看,主要是决策机构从认识到必须调整与完善政策之后,再到正式制定与发布政策,往往需要时间,少则半年或一年,多则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主观上看,受传统观念影响,主要是受公有经济与私营经济传统观念影响,对民间投资必要性、重要性和深远性的认识,在主要决策者之间,在相关决策部门之间,在社会学界各类学者之间,甚至在广大民众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与分歧,有的争论与分歧还很大,有的还被提到经济发展的政治方向上来讨论,取得大体一致意见不易,取得重要政策决定共识更不易。
如果说“民营经济36条”与“民间投资36条”,主要是基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与民间投资高速增长的需要而制定的政策的话,那么,2016年的“投融资改革19条”和“做好民间投资工作8条”就主要是应对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度下滑而制定的政策。这三项重大政策如果均提前两三年制定,中国当年与目前的投资形势和整个经济形势可能会更好。当然,时间已经过去,历史不可能重来。要知道,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和民间投资的重大政策都是主要决策者在排除干扰与阻力的情况下才得以制定与出台的。
(四)政策执行受阻
国家的民间投资支持政策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这主要是中长期因素,但近期有所加重。
民营经济与民间投资政策制定不易,执行往往更难。2005年“民营经济36条”出台,一两年内就出台配套政策30多个,但实际落实与国务院要求差距很大,社会对执行情况评价很低。以至于人们用“玻璃门”、“弹簧门”与“铁门”等“三门”来形容政策执行之难。特别是垄断行业准入的一些“铁门”,比过去更大更高更硬。2010年“民间投资36条”出台后,配套政策制定得很慢,特别是金融配套政策制定得既慢又虚,如对小微企业正常融资与民营金融机构设立,另外还附加许多不适当的条件。对最新的“投融资改革19条”和“做好民间投资工作8条”,人们既抱较大希望,又担心执行难再度重演。
民营经济发展与民间投资政策执行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本身就存在认识问题。一些部门及其实际工作人员,对制定相关政策持异议。因此,执行起来比较消极。二是部门权利受损问题。凡是涉及缩小与限制部门权利的政策,一些部门往往采取直接或间接抵制态度,或在具体操作环节设置各种障碍。三是个人利益受限问题。一些部门的具体执行人员,过去靠个人操作的审批权力获得各种个人好处。现在权力减小了,利益受损了,于是办事或消极,或推诿,或拿脸,或拖延。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在过去审批办事,送礼、受礼还能办一些事。现在你想送礼,但人家不受礼,当然,人家也不办事。
(五)境外投资虹吸
境外投资的相对比较优势明显吸引了国内民间投资的部分存量与增量转移境外,这主要是近期因素。
与国内投资增速下滑,特别是民间投资出现负增长相反,中国企业在境外的投资却大幅增加。据商务部的数据,201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5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其中,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增加更为迅速。
据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最新调查,截至2016年6月,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了近290亿美元,创历史新纪录。这种高增长具有以下特点:几乎所有的钱都在流向并购,而不是新建设施;中国私企海外投资额首次超过国企;美国作为投资目的地日益受到欢迎。迄今为止,2016年中国的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加2/3,中国总投资额中的1/3流向美国。多年来私企已经成为中国在美投资的领导者。
2015年,中国海外投资首次超过外商对中国投资,成为资本净流出国。2016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60.0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我国企业海外非金融类投资1701.1亿美元,资本净流出441.1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中国公民个人出国留学与购房形成的资金流出,更不包括大量非正规渠道甚至非法流出的资金,如非法资产转移等。资本净流出是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更大程度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结果。可以预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资本净流出将成为常态,且净流出总量将越来越大,民间资本的占比也会越来越大。
(六)工业企业严重失血
货币增量主要流向房地产业与金融等各类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失血严重,这是中短期因素,近期明显加重。
2016年以来,实体经济失血严重,工业投资增速下降明显,采矿业负增长20%以上,制造业仅增长2.8%,制造业15个行业中负增长达9个。这是近二十年未见的。
与此相反,中国的房地产业异常火爆,投资快速恢复增长,销量与价格大幅度上升,房企利润丰厚。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26万亿元,名义增长6.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2.46%,商品房销售额11.76万亿元,增长34.8%,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了10.1%,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价格上涨高达20%~60%,完全可以用疯狂上涨来形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房地产投资增速表面上低于全国投资增速,但看一下2016年投资的到位资金情况,全国投资到位资金442238亿元,增长5.9%,低于全国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而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2%,高于全国投资增速7.0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到位资金已经占全国投资到位资金的近1/4。在房地产投资的到位资金中,自筹资金占比34.1%,不过全年增长只有0.2%,增幅不大,其他资金增长高达31.9%,占到位资金的50.9%,而银行贷款在第四季度也大幅上升,全年累计增长6.4%,占比14.9%。
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对实体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冲击很大,不仅吸引了大量个人与社会资金与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业,也使相当大部分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无心投资与经营,有的还得靠变卖自己的房产来弥补亏损。
金融业2016年利润增长率虽然明显降低,但利润仍然非常丰厚。特别是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各类新兴金融产品,吸引了大量社会投资。全国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中,近一半属于银行金融机构。因此,不少实体企业千方百计涉足金融行业,试图从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