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论坛集萃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澳门文化产业战略设计
摘要: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的深远意义。中国通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建设命运共同体,将从地域性文明向全球性文明转型。澳门应该把握历史机遇,成为“一带一路”大格局中联系海陆、沟通两洋、融汇东西的重要文化枢纽,也为自身的发展集聚新的战略资源。在中国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打造高规格FTA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大背景下,澳门要大有作为,不但要发挥地缘的优势,而且自身要有创新的投入与成果产出,要具有与全球文化创新要素广泛连接的功能,特别是发挥国际重要贸易港口的作用,为中国发展对外文化货品贸易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澳门文化产业 “一带一路”大格局 战略设计
一 第二次地理大发现:澳门战略地位的再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在世界上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反响。它的深远意义正逐步显示出来。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堪称第二次地理大发现。众所周知,从15世纪开始,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地理大发现,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发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海上航路的开通,把遥远的岛屿和大陆都联结在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中。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以及澳门作为商业港口的建立,正与西欧和东亚的商业往来密切相关。自那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经过三次大扩散,逐步建立起一个以西方为中心、以地理大发现为基础的现代化秩序。它到今天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和社会格局。但是这种强行推广的西方价值观和民主政治模式排斥了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如同英国学者汤因比所说的,“帝国的衰落来自于对外的过度扩张和社会内部扭曲的扩大”。大国兴衰的历史证明:唯有一个大国自身保持不断创新的活力,率先提出和实践全球性的议题,引领全人类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方向,才能吸引广泛的盟友,这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而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战略,突出了市场引导、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将文化与外交、经贸密切结合,形成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协调发展态势。
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战略,涉及4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和20多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划了五条经济路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方向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地区经南海到印度洋,延伸到欧洲,从中国沿海地区经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战略一方面使得中国可以向沿线沿路国家主动推广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能,超越了西方开创的全球化所造成的东西方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也顺应了21世纪非西方国家稳步崛起、希望广泛融入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大趋势,为沿线沿路国家人民带来发展的福祉。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推动中国和沿线沿路国家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包括市场、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的互联互通。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的:每一个新兴大国,都会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创造和推广自己的体系。“比如欧洲的典型方式就是海上扩张加殖民帝国,而美国则是空中优势和全球经济霸权,中国同样也会以崭新的方式来展现其实力。”
有鉴于此,中国政府所构建的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格局,分别给予了中国诸多城市和地区新的战略定位——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欧亚大陆桥经济带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π”型动力轴,也是中国拓展文化产业空间的核心内容之一;西北和东北地区是“一带”的核心区;中原地区要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的经济高地;而西南地区将成为中国“一带一路”连接东南亚、直通印度洋的战略支点。在这样一种新的大格局和大棋局上,澳门应该找到自己新的重要地位。澳门在历史上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是第一次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方体系向亚洲拓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今天,作为中国特区的澳门应该敏锐地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我们可以把它认定为联系海陆、融汇中西的文化枢纽,它应该是集聚文化战略资源的国际性平台,担当起中国推动国际文化合作和文化贸易的重要基地。必须指出,这样的一种战略和定位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它大体上以近期3年到5年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机会窗。如果澳门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这个机会窗的时间就会很快地过去,澳门就失去了依托“一带一路”来振兴自身文创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宝贵战略机遇。
二 “一带一路”上的集成创新:澳门要提升吸引力
面对这样一种态势,澳门以及其他城市,应该深入研究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形成集聚力和吸引力。环顾今日之世界,人们对城市功能的评价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对一个城市地位和作用的评价不再仅仅依据它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蕴藏的资源,而更强调城市的创新、创意、创造的活力。所谓“创新城市”(Innovation City)包括了三大要求:第一,智慧领先,建设智慧城市,在数字化基础上的广泛感知、互联互通和智能服务;第二,协同创新,在科技、制造、创意、金融、城市服务等多方面要形成跨域合作;第三,创意活力,要把分散的创意元素进行全方位的集聚、互动与整合。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城市的关注和评价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正如在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评奖中,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故事片《Her》,描绘了2025年以后的世界,主人公生活在一个智能非常发达的世界里。他不仅能够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而且能够和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深入的合作与沟通。导演选取上海作为它的主要拍摄背景地,这是因为他需要把握一座富有未来前瞻性和吸引力城市的视觉效果。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应该会成为全球智慧链的一个重要节点。
而英国NESTA基金会(英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基金会)在名为《中国的吸引力状态》的报告当中,非常强调“城市吸引力”的观点:今天评价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区域,我们要特别关注它的吸引力,关注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世界性的创新资源在这里集聚,如果它在这方面能力突出,那么这座城市就会迅速地成长起来,如果它没有这方面的吸引力,它原有的资源和优势也会逐渐丧失。该报告以大量数据指出: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群,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北京城市群以及中部和西部的一些城市群,正在争相形成这样的吸引力。也正因为这样,在我们能看到的许多对创新城市进行排名的统计资料中,各个主要城市正在争前恐后地提升自己的创新活力,以便能够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
GaWC(从1999年开始,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以英国拉夫堡大学为基地,尝试为世界级城市做定义和分类)通过世界级城市的评价体系,把所有城市的创新活力分为四种,最高的是Alpha+ +,然后是Alpha+、Alpha、Alpha-。在参与评价的众多城市里面,有的城市几年间表现基本持平,有的城市则进步得很快。其中中国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在城市创新活力的评价等级中上升速度非常明显,而南京、苏州、成都、广州等城市也在奋起直追。这些数据反映了上述城市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向创新,以此来吸引本地区和海内外的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创意、项目尽快地向城市集聚,在创新时代加快形成城市竞争力新优势。
正因如此,上海近年来研究和制定了2040年的城市发展规划。在诸多的世界城市中,上海第一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长期城市发展规划。有关专家在《上海2050发展愿景》中指出:未来上海将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城市(Global City),它的基本特点可被称为“三个文明,一个融合”:第一,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第二,从物质文明迈向生态文明,达到更高水平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三,从公共管理迈向现代治理文明,形成高度和谐与法治的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第四,从多元文化迈向全球文化的大融合。
我们研究城市未来的定位和愿景,必须把握好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以上海为例,本文作者指出: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要把握好世界范围内的三大潮流和国家多个重大战略相叠加的重要机遇期,把建设全球文化中心城市作为未来的战略目标,体现人类迈向创新型、生态型、智慧型城市的历史性潮流。其重点是:①推动文化创新之都与世界融合之港相结合,在创意城市、世博之城基础上,发展成为全球最富有创新活力的文化巨港;②打造世界级的经济型-文化型特大城市群相重合的核心城市,形成长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扁平化、网络型文化活力空间;③建设跨越工业化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之都,造就一个从重视物质生产、实物资本、规模优势,到更注重全球影响、知识资本、创新引领的全球文化之都。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创新潮流,我们研究澳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不仅仅要从一般意义上分析澳门的应对举措,而且应该从一种更加长远的意义上来明确澳门的战略。从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创新热图”(Innovation Heat Map)中可以看到:基于城市的专利增长、创新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规模,“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城市正在争相打造创新城市,从“细细的涓流”到“涌动的温泉”,又从“汹涌的海洋”到“萎缩的池塘”。在中国以创新为基本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打造高规格的FTA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大背景下,澳门要在“一带一路”大格局中有作为,不但要发挥连接海陆、沟通东西的地缘优势,而且要有自身的创新资源投入与重大成果产出,更要具备将全球文化创新要素和战略资源进行广泛连接、有效整合的功能。这具体表现为:加大对国际合作文化项目的有效吸引,提升文化创新网络关联度,提高重要项目和人员国际交流频率,促进重大文化与科技成果发布与交易,举办富有影响力的重大国际研讨会、艺术会展和论坛等,建立与自贸园和保税区相关联的一套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等等。
三 中国文化贸易的南进战略:澳门的贡献力
研究澳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必须进一步发挥澳门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平台作用。从联合国贸发会议等提供的数据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从2003年到2014年,中国在全球文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且文化贸易的结构也在不断调整。面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和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文化产业新模式,中国文化产业可以依托数量巨大的互联网用户,快速发展通信、互联网和软件产业,数量众多的文化生产企业争取“弯道超车”追赶发达国家的进展,形成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文化产业在这些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最主要的优势领域是在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方面,也就是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中低端领域,而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优势是在文化创意服务出口方面,也就是在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高端领域,并且不断地开发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领域。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统计学院的研究报告,国际文化贸易包括文化产品贸易(Cultural Goods Trade)和文化服务贸易(Cultural Services Trade)。中国从2004年到2013年的文化产品出口增长率为全球第一,2013年出口的文化产品包括设计产品、工艺品、图书、视听艺术产品等,出口总量为全球第一,达到601亿美元,显示出中国迈向全球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大国的步伐之快。近年来,在文化产品对外出口额方面,中国、美国、英国名列前三,而且保持了长期的优势,其中中国的增长特别引人注目(见图1)。
图1 全世界文化产品出口额最高的三个国家(2009~2013年)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UNESCO: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al Trade: A Shift in Consumption:International Flows of Cultural Goods and Services, 2016的资料设计绘制。
但是,在文化服务出口领域,包括知识产权授权使用、电脑服务、工程与建筑及技术服务、音乐服务、视听外包服务等领域,美国的增长率和总量保持在全球第一位。美国2013年的文化服务出口额高达686亿美元,英国为138亿美元,同时,在全球文化服务出口额最高的15个国家中,中国没有名列其中,而韩国、芬兰、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瑞典、荷兰等一批人口和经济总量远远低于中国的发达国家,却在全球文化服务出口额排名前15的国家中榜上有名(见图2)。“一带一路”上的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不在全球文化服务出口额排行榜的前端。
图2 全球文化服务出口额最高的15个国家(2013年)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UNESCO: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al Trade: A Shift in Consumption:International Flows of Cultural Goods and Services, 2016的资料设计绘制。
中国与美国在这两个领域中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恰恰说明:在全球文化产业新一轮的竞争中,一个国家拥有的人口、国土面积、自然资源、经济总量等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它拥有的优秀企业、资本、科技、高素质人才、国际联系和制度优势,才是其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文化产业必须在大力发展国际化的文化服务贸易方面奋起直追,占领诸多的制高点。这也为澳门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动中国对外文化服务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目标国家和地区也在发生重要变化。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中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长期以来是以美国、欧盟、日本等作为主要目标国家和地区的,而最近十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文化贸易的进出口额正在不断增长,中国创意产品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口额占总额的比重从2004年的37.39%下降到2013年的26%,对欧盟的出口比重从2004年的19.47%下降到2013年的18.63%,而对东盟的出口比重从2004年的1.73%上升到了2013年的7.19%。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次一级目标市场,2013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总量为112.37亿美元,而且增长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10年间出口额增长了约13倍。
表1 2004~2013年中国创意产品对世界三大经济区域的出口额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资料,参见王洪涛、郭新茹《2014创意经济对外贸易报告》,载罗昌智、董泽平主编《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015年11月,我国在现有自贸区基础上的第一个升级协议,即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正式签署。在该自贸区各项优惠政策的促进下,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从2002年的548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4804亿美元,增长近8倍,双向投资从2003年的33.7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22亿美元,增长近3倍。根据该文件,双方承诺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助力,加快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可以设想:中国未来将进一步加快对东盟的贸易包括文化贸易的脚步,而且将从目前的以文化产品贸易为主,发展到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并举,后者还包括文化投资、知识产权授权使用、电脑服务、工程与建筑及技术服务、音乐服务、视听服务、软件服务、现场事件的广播和记录服务等,成为比文化产品贸易更为活跃的贸易业态。
为了进一步以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国家分三批批准了11个自贸园区(FTZ),建立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批准上海自贸区和天津自贸区等在文化开放方面实施特殊政策,包括允许开办外资的贸易场所、允许开办外资的放映场所、允许建立外资的演出经纪机构以及允许建立外资的游戏机和游艺机生产企业等。上海自贸区等在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以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以改革创新为特色的法治保障五大方面,不断地贯彻国家试验的战略要求,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作用。
澳门位于中国与东南亚贸易通道的重要节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审时度势,对中国发展对外文化产品贸易、文化服务贸易、文化投资贸易等做出更大的贡献。澳门可以借鉴海内外城市的经验,利用自身自由港的优势,建立多种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艺术品等领域的国际贸易,鼓励海内外的投资者来澳门创立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市场主体,为中国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贸易包括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提供更多的便利化条件,使澳门在“一带一路”这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发挥新的优势,做出新的贡献。
(注:根据会议主办方委托,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尽沙对作者发言的部分速记稿进行了整理。作者对全文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