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疍民文化景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8 疍民相关研究综述

1.8.1 特殊族群研究综述

国内外特殊族群的研究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国内研究看,对族群的研究主要包括移民族群、原生小族群等。这些研究说明,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负面效应是导致民族个性的消失,故地域族群文化的保护成为保持民族多样性的重要内容。

国外关于族群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化冲突、文化融合、全球化对族群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这些问题以人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集中,其中以巴斯的研究为代表,他在族群边界、族群认同、族群互动、文化边界维持、文化联系和变迁、族群和文化进化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主要集中在族群地不同层次的文化和组织特征等内容。〔挪威〕弗里德里克·巴斯:《族群与边界》,高崇译,周大鸣校,李远龙复校,《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阿加达尼安(Agadjanian)等提出在文化与现代化的背景下,政治联盟、文化协同对不同族群冲突产生重要影响Agadjanian, Victor, “Dommaraju, Premchand. Culture, Modernization, and Politics: Ethnic Differences in Union Formation in Kyrgyzstan, ”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27(2011): 79-101.

在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方面,范·阿克(Van Acker)等通过对土耳其少数族群融合的案例研究表明,大型文化差异是影响民族一体化的重要因素。Van Acker, Kaat, “Heritage Culture Maintenance Precludes Host Culture Adoption and Vice Versa: Flemings' Perceptions of Turks' Acculturation Behavior. Detail Only Available Vanbeselaere, Norbert, ”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15(2012): 133-145.索尔韦(Solway)等从文化疲劳的角度,提出在解决民族冲突和融合过程中应该尊重少数族群文化。Solway, Jacqueline, “Culture Fatigue: The State and Minority Rights in Botswana, ”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18(2011): 211-240.希尔弗瑟姆(Schaafsma)则通过研究欧洲穆斯林少数群体成员的民族认同,认为种族接触的程度与方法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Schaafsma, Juliette, Nezlek, John. “Ethnocultural Identification and Naturally Occurring Interethnic Social Interactions: Muslim Minorities in Europ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0(2010): 1010-1028.还有的从文化差异出发提出要反思种族主义与种族关系问题。Simon Harrison, “Cultural Difference as Denied Resemblance: Reconsidering Nationalism and Ethnicity,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ety and History 3(2003): 343-361.

在健康心理学与行为医学方面,尼弗屯·李(Knifton Lee)等从精神障碍的角度,提出社区对话是解决少数族群社区心理健康耻辱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措施。Knifton Lee, Gervais Mhairi, Newbigging, Karen, Mirza, Nuzhat, Quinn, Neil, “Community Conversation: Addressing Mental Health Stigma with Ethnic Minority Communities,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45(2010): 497-504.实证方法是国外研究的重要手段,兰德林·霍普(Landrine Hope)利用涵化模型研究文化变迁与少数族群的健康行为的关系,提出应通过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减少民族的健康差距。Landrine Hope, Klonoff, Elizabeth, “Culture Change and Ethnic-Minority Health Behavior:An Operant Theory of Acculturation. Full Text Availabl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7(2004): 527-555.

全球化对少数族群文化的影响是国外学者关注的另一个热点。弗拉什(Flache)通过研究表明,少数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强大攻势下,当地文化的收敛性实际上可以维护全球文化的多样性,人际关系是影响文化的首要因素。Flache, Andreas, Macy, Michael W. , “Ocal Convergence and Global Diversity: From Interpersonal to Social Influenc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55(2011): 970-995.还有的提出旅游是保存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途径。Greathouse-Amador, Louisa M. , “Tourism and Policy in Preserving Minority Languages and Culture: The Cuetzalan Experience, ”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 22(2005):49-58.另外,国外学者还关注少数族群的现实文化表现,如探讨少数族群的情感表达和疾病特征De Maesschalck, Stéphanie, Deveugele, Myriam, Willems, Sara, “Language, Culture And Emotions: Exploring Ethnic Minority Patients' Emotional Expressions in Primary Healthcare Consultations, ”Patient Education & Counseling 84(2011): 406-412. Pilver, Corey E, Kasl, Stanislav, Desai, Rani, Levy, Becca R. , “Exposure to American Culture is Associated with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among Ethnic Minority Wome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30(2011): 334-341.,以及少数族群社区的警务与治安问题Craig, Cecil, Marnoch, Gordon, Topping, Ivan, “Shared Leadership with Minority Ethnic Communities: Views from the Police and the Public in the UK, ”Policing&Society 20(2010):336-357.。迪恩(Din)则从市场研究的角度,认为许多年轻人喜好的音乐、电影、书籍等流行文化没有重视少数族群文化的口味。Din, Ikhlaq, Cullingford, Cedric, “Boyzone and Bhangra: The Place of Popular and Minority Cultures Race, ”Ethnicity & Education 7(2004): 307-320.这些研究的开展可以说明,各国的少数族群文化受全球化的影响深刻,有些族群文化逐步转型。

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地理、社会地理等方面。帕乔内(Pacione)通过研究格拉斯哥亚裔社区的空间演化,为后续城市地域族群研究提供了范例。Pacione, Michael,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Ethnic Minority Settlement in Glasgow, 19512001, ”Scottish Geographical Journal 121(2005): 141-161.莫瑟(Moser)则以俄罗斯政治选举为例,说明少数族群集中提高了选民的投票率和选举的成功性。Moser, Robert, Goodnow, Regina: Layers of Ethnicity: The Effects of Ethnic Federalism, Minority-Majority Districts, and Minority Concentration on the Electoral Succes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Russia(Conference Papers-Mid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2009 Annual Meeting), pp.1-37.汉森(Hanson)讨论美国公民宗教与宗教少数群体的关系,认为这是更大的政治文化难题。Hanson, Darrin M: Religious Minorities and American Civil Religion: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Political Inclusion. Detail Only Available,(Conference Papers-Souther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2009 Annual Meeting), pp.1-36.国外学者的上述研究成果对本课题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因此,本书尝试以疍民研究为例,开辟文化地理学在少数族群文化研究方面的新方向。

1.8.2 疍民研究综述本节部分内容发表于《热带地理》2009年第2期。

疍民作为历史时期以来社会存在的一个特殊族群,其来源、种族、社会地位等问题深受学者关注。自20世纪以来,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医学、地理学等方面均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

关于疍民的研究,可以追溯至古代有关文献的记载。宋代之前,比较明确的疍民称呼主要为“采珠户”,其他记载包含在“蜑”“诞”等南方少数民族的相关描述之中。一些“蜑”的记载有类似疍民的生活习性,但不一定专门指疍民,如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一,任乃强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5、34页。对巴蜀“蜑”的记载,唐代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二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第1076册第246页。、清代《天下郡国利病书》(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广东下》,《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597册第436页。对岭南“蜑”的描述等。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是第一部系统描述疍民文化特征的古籍,其对广东新会疍民以捕鱼为主业、舟居的特性做了生动描述。(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七,王文楚等点校,中华书局,2007,第3021页。这一阶段在内容上以疍民现象描述为主,在载体上混杂于诗歌、方志、传记、杂文中,使用文学语言,其体例和内容地域差异大,并限于对个别地区疍民的记载,有一些属于传统地理学的内容。

民国时期,岭南大学陈序经认为,疍民分布曾经北达长江以北地区,而宋代的疍民主要分布在两广一带。陈序经:《疍民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46,第1~56页。其他学者对疍民关注的重点主要在具体区域,研究地域范围主要集中在闽粤,而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成为主要方法。伍锐麟:《民国广州的疍民、人力车夫和村落》,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第15页。伍锐麟:《三水疍民调查》,清华印书馆,1948,第12页。20世纪7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学界对疍民的研究一度停滞,进入同期的80年代,才重新予以重视,研究范围也从广东扩大至海南、广西等地,张朔人:《海南疍民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研究的范围逐步深入小区域。陈礼贤:《海疍:斜阳岛疍民考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这些研究多属近代地理学的范畴,以对文化现象的白描为主。按照现代地理学的定义,已有研究在环境与文化景观、疾病等方面涉及现代地理学关注的内容,许桂灵:《广州水文化景观及其意义》,《热带地理》2009年第2期。刘平安:《疍民村庄公共卫生的人类学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其中以岭南文化地理研究先行学者曾昭璇与司徒尚纪的成果为代表。曾昭璇在《岭南史地与民俗》一书中,比较系统地从地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海南疍民的来源和分布。曾昭璇:《岭南史地与民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第473~482页。而司徒尚纪在《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一书中,从海洋文化与岭南文化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岭南疍民的地理分布、海洋农业文化等问题,体现了人地关系的研究特点。司徒尚纪:《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第274~294页。但地理学的类似成果依然很少,亦不够具体、深入。

民族学与人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疍民族源、疍民生活和生产文化等族群文化特征方面,以田野调查为主要方法。如黄淑娉等对广东疍民来源、生产和生活文化的研究,黄淑娉:《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360~376页。成为挖掘、保护当地疍民文化遗产的可贵资料。由于民族甄别之需要,研究疍民民族属性问题也成为民族学和人类学的一个重点。政府通过调查发现,疍民自身也不愿意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编《广东疍民社会调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第2、69、120页。相关研究也表明,疍民在历史上可能属于少数民族,但目前已是汉族的一部分。陈碧笙:《关于福州水上居民的名称、来源、特征以及是否少数民族等问题的讨论》,《厦门大学学报》1954年第1期。张寿祺、黄新美:《珠江口水上先民“疍家”考》,《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4期。体质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张寿祺、黄新美等人突破传统研究方法,以实地调查和样本测量为基础,对珠江口疍民的肤色、毛发、面形、腿形等体质特征做了详细说明,证明疍民是土生土长的原著居民后代,张寿祺:《蛋家人》,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第64页。黄新美编著《珠江口水上居民(疍家)的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第95~120页。但研究中并未涉及疍民体质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由于广州珠江上疍民聚居,国外学者早在清末民初就关注广州疍民问题,陈序经在其著作中就提到英国人C. T.唐宁(C. T. Downing)和J. E.冰翰(J. E. Binghan)关注疍民以船为家问题。陈序经:《疍民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46,第3页。新中国成立后,国外学者主要关注香港疍民问题,日本学者可儿弘明专门研究了香港疍民的生存问题,在其著作中论述了疍民的来源、数量、人口迁徙等问题。注1

注1 可児弘明“香港水上居民:中国社会史断面”岩波書店、1970、頁1—14。

历史学方面则以关注疍民群体的来源及历史过程为主。关于疍民的起源并没有比较统一的观点,吴建新:《广东疍民历史源流初析》,《岭南文史》1985年第1期。但对疍民来源于百越的认识较为统一,罗香林:《百越源流与文化》,台北编译馆,1978,第224~236页。关于疍民的历史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明清时期疍民的生活习俗与制度文化方面。叶显恩:《明清广东疍民的生活习俗与地缘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傅贵九:《明清疍民考略》,《史学集刊》1990年第1期。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疍民的来源有了新的观点,颜广文认为疍民来源于南方古越族之一的“瓯邓”; 颜广文:《从“瓯邓”到疍民——疍民起源新解》,《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詹坚固在分析“蜑”与疍民关系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考证了关于疍民各种来源的历史资料,提出“宋代广东广西一带的疍民已经成为一个族群”的观点,明确了岭南疍民与其他区域“蜑”的不同,詹坚固:《试论蜑名变迁与蜑民族属》,《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这是关于疍民来源研究中具有总结性意义的观点。

社会学方面,民国时期岭南大学陈序经在调查广东的珠江、北江和西江等地疍民的基础上,出版了十多万字的《疍民的研究》一书,阐述了疍民与政府、职业、教育、家庭与婚姻等问题。该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疍民的力作,由此引发社会对疍民问题的关注。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学界主要关注疍民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善。张银锋:《族群歧视与身份重构——以广东“疍民”群体为中心的讨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疍民身份认同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何化利:《海南疍家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基于海南各港口疍民考察札记》,《民族论坛》2016年第7期。但相关成果很少。

近年来,关于泰国阿育他耶及柬埔寨洞里萨湖水上居民的研究也是一个热点。秦璞:《文化变迁中的互动与认同——泰国阿育他耶水上居民宗教信仰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吴振南、杨丹:《柬埔寨洞里萨湖琼克里浮村的越南裔船民》,《世界民族》2016年第4期。另外,对疍民咸水歌等的研究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黄妙秋:《语言人类学视阈下的两广疍歌研究》,《人民音乐》2014年第2期。

各个时期关于疍民的记载和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从人地关系视角的研究成果不足;二是缺乏地域族群文化空间退缩与保护视角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研究尝试从人水关系与族群文化退缩的视角研究疍民,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揭示疍民文化从“亲水”到“离水”的空间传播规律,展现疍民文化景观的特征,说明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双向作用,最终从文化空间再造等方面提出疍民族群文化发展与保护的措施,从而完善疍民文化景观研究,为不同族群间的融合与发展问题提出可行的措施,丰富文化地理学在少数族群文化方面的研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