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六十年总目与编后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学评论》1987年总目录

(括号内分别为年、期、页)

新时期文学十年研究

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新时期文学主潮论纲/雷达/1987.1.15

新时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渐进/邹平/1987.1.28

1977—1986中国非虚构文学描述——非虚构文学批评之二/南平 王晖/1987.1.35

面向新时期第二个十年的思考——《文学评论召开小型座谈会纪要/谭湘/1987.1.44

新时期的三种文学/许子东/1987.2.64

寓意超越意识的滋长与强化——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作的一种判断/周政保/1987.2.79

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笔谈

论实践主体性、精神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孙绍振/1987.1.59

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三维结构/王春元/1987.1.73

哲学范畴与文艺学范畴——对建构文艺学体系的思维方式的思考/张首映/1987.1.81

文艺学引进自然科学横断科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兼论相关的美学研究问题/张国民/1987.3.102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新建设

我们的思考和追求(笔谈一)/许明 钱竞 等/1987.2.4

精神价值论——文艺研究的逻辑起点/吴兴明/1987.2.22

论艺术感觉过程是选择与建构的统一/杨健民/1987.2.29

作家学论纲/邹忠明/1987.2.38

文学研究格局与新学科建设/程麻/1987.6.4

典型的迷惘与重建/陈学超/1987.6.11

文艺理论

文学三元/王蒙/1987.1.5

文学动因与三对矛盾/陈伯海/1987.1.125

“神韵说”与“文学格式塔”——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思考/鲁枢元/1987.3.78

论文学符号的审美功能变体/徐岱/1987.3.85

抒情诗的主体定性/俞兆平/1987.3.95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论纲/金惠敏/1987.4.9

论古典作家品格和个性的实现/裴斐/1987.4.23

民族化与振奋民族精神/郝亦民/1987.4.31

民族化——文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与陈越同志商榷/梁一孺/1987.4.38

“语言变革”质疑——与刘再复同志商榷/俞建章/1987.4.43

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功能/杜书瀛/1987.5.4

康德“判断力”原理与文学主体性/劳承万/1987.5.12

艺术心理学:当代的课题及其发展/周宪/1987.5.22

哲学时代:作为一种自足体的文学与文学理论/刘武/1987.5.31

形象思维的语符化过程——作家的文学思维/邹平/1987.6.116

走向信息时代的审美要求/张宇光/1987.6.125

中国当代文学

门外议小说/刘宾雁/1987.1.11

张承志和他的地理学文学/颜纯钧/1987.1.51

小说叙述观念与艺术形象构成的实证分析/罗强烈/1987.2.47

韩少功近作三思/胡宗健/1987.2.56

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林非/1987.3.37

近年来小说中的三种人生主题比较——兼论中西文化在当代文坛上的冲突/苏丁/1987.3.45

惶惑的精灵——王蒙小说片论/曾镇南/1987.3.54

历史的前进运动与作家的道德思考——说说王润滋论题”/滕云/1987.3.65

文学:用心灵去拥抱的事业——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拾零/谭湘/1987.3.72

论小说的心理——情绪模式/南帆/1987.4.46

汪曾祺小说文体描述/李国涛/1987.4.56

感觉世界: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形态/盛子潮 朱水涌/1987.4.65

特殊心态的呈示和文学经验的互补——从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看台湾文学/刘登翰/1987.4.72

文学的困惑与审美的二元视角——论一种文学现象/朱持 陆耀文/1987.5.62

大写的历史 大写的人——简论周梅森的小说创作/黄毓璜/1987.5.71

那是个辉煌的梦想/周梅森/1987.5.77

赵本夫小说创作的蜕变轨迹/徐兆淮/1987.5.78

还是慢慢道来/赵本夫/1987.5.84

马原小说评析/许振强/1987.5.86

在梦的妊娠中痛苦痉挛——残雪小说启悟/王绯/1987.5.94

辉煌的生命空间——论杨炼的组诗/王干/1987.5.102

忧郁的土地,不屈的精魂——莫言散论之一/季红真/1987.6.20

高行健的多声部与复调戏剧/林克欢/1987.6.30

隔海的缪斯——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艺/李元洛/1987.6.40

古老大地的沉默——漫说厚土》/李庆西/1987.6.49

《隐形伴侣》:对传统模式的定向爆破/蔡葵/1987.6.55

寓言的世界与世界的寓言——《金牧场主题阐释/陈墨/1987.6.60

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话剧创作与外国文学/葛聪敏/1987.1.90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老舍/韩经太 李辉/1987.1.103

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之升沉/邱文治 杜学忠 穆怀英/1987.1.114

觉醒·苦闷·危机——论五四时期女作家的爱情观念及其描写/钱虹/1987.2.96

民族文化与俞平伯的文学创作/刘绪源/1987.2.107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程金城/1987.3.4

现代文学史上个性解放主题的淡化/倪婷婷/1987.3.15

1934—1985曹禺前期剧作研究述评/马俊山/1987.3.25

开拓者的艰难跋涉——论丁玲小说的历史贡献/严家炎/1987.4.81

英国随笔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汪文顶/1987.4.94

“对话”,在契合与超越中完成——兼论巴金论》《巴金论稿/曹惠民 朱栋霖/1987.4.105

论何其芳爱的历程/姜涛/1987.5.38

童心与青春永驻——读何其芳纪念文集衷心感谢他》/武杰华/1987.5.47

关于中国现代反帝爱国文学的思考——从中西文化冲突出发/王培元/1987.5.52

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方式——论中国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的艺术特征/解志熙/1987.6.66

史诗:端木蕻良文学起步的选择——科尔沁旗草原》/邢富君/1987.6.76

伦理与心理——老舍研究二题/宋永毅/1987.6.87

中国古代文学

论刘禹锡诗的个性特征/肖瑞峰/1987.1.133

“试画虞渊落照红”——疆村语业》/彭靖/1987.1.139

豪情如火,快语如刀——陈亮词论/陆坚/1987.2.117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三重境界/肖驰/1987.2.125

封建礼教思想同小说艺术的敌对性——纪昀小说观陈述/王先霈/1987.2.132

论《秦妇吟》的艺术真实/牗人/1987.2.138

盛唐高峰期的西部诗歌——岑参边塞诗新探/陶尔夫 刘敬圻/1987.3.130

红学与曹学/刘梦溪/1987.3.119

从宋代官制考证柳永的生平仕履/吴熊和/1987.3.141

东西方启蒙文学的先驱——“三言”、“二拍十日谈》/孙逊/1987.4.112

论苏轼的审美理想/江裕斌/1987.4.124

渔洋论杜/张忠纲/1987.4.132

我国古代诗歌中空间描写的艺术/王文龙/1987.5.111

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交融——温庭筠乐府诗简论/张晶/1987.5.124

论安史之乱后杜甫的改良思想/李从军/1987.5.133

美丑都在情和欲之间——《牡丹亭金瓶梅比较谈片/卜键/1987.5.142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再思考/陆海明/1987.6.96

评王国维对南宋词的艺术偏见/谢桃坊/1987.6.105

对南宋江湖诗人应当重新评价/费君清/1987.6.112

外国文艺理论评介

历史——本文——解释——杰姆逊的文艺理论/伍晓明 孟悦/1987.1.1 57

西方小说的视角——结构主义叙述学比较研究/陈力川/1987.2.86

论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方法/赵宪章/1987.3.110

话语——权力——作者——富科后结构主义理论管窥/李航/1987.4.138

罗兰·巴特的本文理论/戈华/1987.5.163

后结构主义与分解批评/王宁/1987.6.143

新人评介

文学研究的个性与文学性——漫评赵园的现代文学研究/王培元/1987.3.147

有关《艰难的选择》的再思考/赵园/1987.3.151

她在召唤历史的大漠雄风——王英琦散文创作探赜/林道立/1987.3.155

面对寂寞的散文世界/王英琦/1987.3.160

批评: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上——评黄子平的文学批评/陈骏涛/1987.4.154

关于《沉思的老树的精灵》/黄子平/1987.4.159

精妙的艺术感悟,独立的学术品格——谈刘纳的现代文学研究/乐斯谟/1987.6.139

论坛

民族化:一个防御性的口号/陈越/1987.1.148

人文生态与文学多样化/张琢/1987.1.150

现代文学中的心理学遐想/宋永毅/1987.1.153

突破:从课题的择定切入/虞德/1987.2.148

“红学”的危机和转机——读俞平伯在港演说有感/周木/1987.2.156

竞技中的作家鉴赏力的升值/陈达专/1987.2.154

在历史与价值之间徘徊/汪晖/1987.3.163

说说文学亚理论/康序/1987.3.165

“反思”谈片/吴方/1987.3.167

文学是艺术/罗大冈/1987.4.145

文学史的审美研究/税海模/1987.4.150

谈古典文学研究的结构问题/傅漩琮 沈玉成 倪其心/1987.5.156

本文结构批评的“拿来”与发展/康林/1987.5.159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出路/曾凡 王纲/1987.6.133

来稿撷英

艺术——人类自我意识/王又平/1987.1.165

文艺上层建筑的总体结构/田文信/1987.1.165

小说十年思潮的两点启示/刘思谦/1987.1.166

骆宾基解放前的小说/李怀亮/1987.1.167

胡风现实主义理论中的“自我扩张”/季水河/1987.2.164

胡风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创作主体”/昌切/1987.2.165

艺术民族化与艺术现代化相提并举/杨曾宪/1987.2.167

小说:综合语言艺术/刘安海/1987.2.168

茅盾小说的时代性两面观/彭晓丰/1987.2.169

文艺不是意识形态之一/栾昌大/1987.3.175

文学批评的世界化趋势/吴章胜/1987.3.176

《淘金记》的叙述体态和语言风格/万书元/1987.4.169

茅盾初期小说的苦恼意识/孙郁/1987.4.170

马克思、恩格斯悲剧观的整体构架/曾簇林/1987.4.171

读何其芳散文札记/翟大炳 王玉树/1987.5.169

黑格尔的艺术本质论/刘庆璋/1987.5.171

散文诗:面对历史的反思/王光明/1987.5.171

审美感知中的双向交流和动态建构/陈池瑜/1987.5.173

小说文化层次与读者层次的关系/彭放/1987.5.174

“文学现代化”命题的理论界定/张兴劲/1987.6.156

怎样运用反映论/王力平/1987.6.157

不是生活直接决定文学/蔡毅/1987.6.158

稼轩词的悲剧效应及崇高意义/卫军英/1987.6.159

书评

在互补中开拓的批评学铺路之作——读两部批评学专著/程文超/1987.2.157

把叶圣陶研究引向深入——评金梅著论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朱文华/1987.2.159

评吴宗蕙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纪人/1987.2.161

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论曹禺的戏剧创作读后/王保生/1987.3.170

立足于审美实践的文艺鉴赏——听涛集》/吴调公/1987.3.172

角度·尺度·透明度——读洪子城的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毕光明/1987.4.162

现代诗歌研究的新开拓——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中国现代诗歌论》/江建文/1987.4.166

古代作家研究的新成果——董乃斌李商隐传评介/刘扬忠/1987.6.151

《杜集书目提要》评介/陈贻焮/1987.6.155

学术动态

“鲁迅与中外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王缓/1987.1.170

文学观念的新探索——全国文学观念学术讨论会侧记/钱竞 姚鹤鸣/1987.1.172

全国第三届闻一多研究学术讨论会述略/邵凯/1987.1.174

四川万县举行何其芳学术讨论会/黄罗/1987.1.175

首届秦观学术讨论会在高邮举行/朱延庆 王干/1987.1.176

全国高校第一届文艺学研讨会述略/邓志远/1987.2.171

全国长篇小说座谈会概述/林为进/1987.2.173

第三届台湾及海外华文文学讨论会综述/铭文/1987.2.175

认真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切实推动文学研究工作——纪念讲话发表45周年座谈会纪要/本刊编辑部/1987.4.4

文艺心理学研讨会侧记/兑子/1987.4.173

古典文学宏观研讨会在杭州举行//1987.4.174

探讨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厦门大学首届华文文学研讨会综述/蔡师仁/1987.4.175

近期长篇小说创作信息交流会述要/赵仲/1987.6.162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肖明/1987.6.163

文艺心理学学术讨论会简述/潘智彪/1987.6.165

其他

编者的话/1987.1.4

只有开拓与创造,才会有历史——向姚雪垠先生请教/李乃声/1987.5.149

给曹操翻案的第一人是谁?——《红学与曹学中的一个小问题/吴亮/1987.5.175

关于《王蒙论》的通信——《王蒙论/张光年/1987.6.137

关于游仙诗的渊源及其他/张士骢/1987.6.167

有关曹植游仙诗的几个问题/张平/1987.6.169

编后记

1987年第5期/1987.5.176

1987年第6期/1987.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