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 “看清了,也就看轻了”
1205年一天,年轻的元好问赴并州应试。途中有捕雁人告诉他一件事,刚才猎杀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时,一只本已逃脱,但看到同伴死了之后,悲鸣着不愿离去,竟然撞向地面殉情而亡。词人听后唏嘘不已,买下它俩的尸首,在汾水边垒石安葬。动容之余,写出了那不朽的《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痴情往往陷入无奈之中,伤感至今感同身受。没办法,我们都有可能,也像大雁一样为情所困,要解脱出来并不容易。好在有这么一句话,“看清了,也就看轻了”,说得我心里柳暗花明起来,这才决定努力做些探究。
很多事即使不说豁然开朗吧,有所领会也好。只是它们的变化太快,目不暇接,总有点无从下手之感觉。面对强敌时往往要避其锋芒,既然正面过于丰富,何不绕到背后去,瞅一瞅推动事情前行的力量。这样做不仅有诸如迂回之类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虽然推手藏于身后,但比起在前面的那些表现,了解起来可能会简单些,更加一目了然。
· 本性与规律性
物理学上,我们能够感觉和认识到的存在都是物质。生活中的事情,包括各种曲曲折折、是是非非,当然也不会例外。
它们一直千变万化,推手就是自身的运动,而运动又怎样进行呢?自旋。这是我的一个基础性观点,到了下篇还会从此着手,对物质进行一些探讨。暂且不表,先说回来,我们研究事物就要了解其本性和规律性,这道理很明显,只不过看着熟悉,真琢磨起来,至今都不容易从根上说清楚。
也许不太复杂,本性就是自旋形成的特殊结果。相同的自旋运动,具备同样的感应作用(感应这一概念人人皆知,却不一定看得透。这可是世间一切变化,尤其是生命活动最根本的作用形式,同样见后文所述),出现类似状态,就此有了共同性质。
规律只是我们对事物运行的一种理解。它的基础,也在于彼此间有一致的自旋运动。正是所有运动变化都来源于这种共享形式,规律性才具备普遍意义。
· 随机与自序性
随机这一概念容易理解,什么是自序性呢?
生活中无论何事,我们只要留意,便能发现其在演变之中,到了一定程度必定呈现某种形态,如同做了一番自我排序才变成这般模样,它就是自序性不动声色的表现。你也许曾经对此惊叹不已、漫不经心或见怪不怪,现在该是正视一下的时候了。
第一,恰好如此。
在一个场地内,人群或车辆来来往往。虽然每一个体都有各自的行为,综合起来从面上看,却似乎受到了同样的指挥和作用,形成一种特定状况。它并非注定就得这样,第二天重复,很可能出现其他类似但不完全一致的局面。
这种例子很多,比如造山运动。山脉是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结果,地热的涌动、外溢以及冒到地表后冷却,使得地壳不断变动,挤压出很多突起和皱褶、裂缝,这才出现各式各样的山。山势经过漫长地质与气候变化,加上地球自转施加的影响,方有如今外形。如果重新来一次,会隆起形成其他模样。不过这只是假设而已,回不到从前就不可能发生,要可以更改的话,也不再是目前这座山。
同样道理,你可以看看历史上那些事。它们在每一时间节点上几乎都有不同的路可走,成为历史是其按照现在知道的方式,做出了选择。虽然这不一定就是一种必需或必然,但我们再讨论其他可能性毫无意义。对历史进行假设和比较,至多让人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已经形成的局面没有什么影响。
事情尽管存在多种可能性,自序性却只会从中选一,让它以现有的模样出现。由于变化不可逆,所造就的状态也是唯一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恰好如此。
第二,难以避免。
一场战斗打响了,士兵们跃出战壕,冲向敌阵。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总有人倒在冲锋的路上,要么是自己,要么是他人。
谁会倒下呢?冲在前面的,还是夹在中间的,或是跟在后面的?几率有所不同,没人确切知道。枪声响起来,答案也就浮出水面。自序性的力量,并非你祈祷或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便能够避免。
规律性虽贵为演变的重要推手,实际也是自序性的一种表现。由于它具有较强作用,还可以被认识和掌握,我们才单独进行考虑,甚至以为这是一切的根本。
第三,听天由命。
不管是怎样必定或偶然的缘由,自序性使得事情以当前的方式存在和变化,我们无法预知,也无法再更改。只有出现以后,才可能认识与了解。
如今的思想和知识,就是经它筛选而成的一种结果。回顾以往,几乎每个方面都出现过不同类型,有的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有的只留下某种遗迹,有的形成新的综合和变异。几经折腾与过滤,才出现今天的形式。变化和进步是必然的,究竟变成什么方式与模样却纯属偶然,由自序性做出最终的决定。
世间的力量,无论多么强大,若不是决定性的主宰力量,始终会被方方面面的影响左右。这些影响很多时候还难以穷尽,其地位就可用一个词来表达——渺小。它意味着摆脱不了“受人支配”的命运,总是被动或被迫发生变化,而且在运动中肯定会“被选择”。演变的神奇,不管是表现为宏大或久长,反过来也凸显了渺小的存在,但凡你我能接触到的一切,莫不如此。
直观的,不妨这么理解:因为只能“听天由命”,所以表现出自序性造就的面貌和结果。
第四,趋于无序。
一台机器处于有机的组合中,可以正常运转,是一种有序。要有外来的力量不断注入,它才能实现和保持这种有序。如果停下来长期闲置,也没有人维护,机器最终就沦为一堆散落。这一付凌乱的状态,不用借助其他力量。
规律之所以成为规律,是需要通过一定力量来促成的,这是各种可能状态中的最高形式。反之,意味着外在力量最小,甚至没有。发展与变化中,如果没有规律性影响,或这种效应不大的时候,自序性就表现出明显的作用。
无序便是由此反映的一种普遍现象。自序性使事物趋向于受到外来“干扰”最小的形态,这样的表现,简单、直接、稳定。物理学上有个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了熵增原理,认为在孤立的系统里无序总是增加的。你觉得它是不是根本原因?
如果缺乏外来影响,无序还会产生膨胀(我不便在此展开论述,也请见后文),形成分离。而有序的产生,要求外面的力量推动,使之足以克服自序性作用。
自序性趋于无序的成效,同样充斥着生活里每一个角落,它毫无情面可言,让我们难以心存侥幸和幻想。你看,所有的勤奋、认真和积极向上,甚至成功都是一种有序,需要付出主观上的努力,才可能实现;而导致无序的随便、懒惰、平庸以及失败,就根本无需尽力。
事情往前看的话,多表现为随机。这种对未知的反映与描述,是相对于我们在变化之前的认识来说;向后回顾就显示出自序性力量,是针对变化后的情形而言。
两者就像掷骰子。掷骰子是一种典型的随机性游戏,我们无法提前确定结果。在它掷出以后,就成了自序性的反映。掷到几点,恰好是几点。你重新掷一次,则出现其他点数,不管点数如何,都不再是先前那一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