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常见低聚糖的结构与性质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也称寡糖,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为低聚合度的糖类。自然界主要以二糖和三糖为主,超过6个单糖残基连接而成的低聚糖较为少见。其中,最重要的寡糖是双糖,如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等,三糖如棉籽糖等。细胞内三糖以上的寡糖通常以结合形式存在,如与蛋白质形成糖蛋白,与脂类形成糖脂等。在细胞内还存在四糖、五糖和六糖等。目前已发现的低聚糖(含衍生物)有近600种,二糖314种、三糖157种、四糖52种、五糖23种、六糖23种、七糖12种、八糖7种等。
一、二糖
构成低聚糖的残基单位几乎全部为己糖,除果糖为呋喃环结构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均为吡喃环结构。单糖结构中的多个C原子可参与连接配体,如蔗糖的1,2-糖苷键、纤维二糖的1,4-糖苷键、海藻糖的1,1-糖苷键、龙胆二糖的1,6-糖苷键。构型可以是α型,也可以是β型的。
1.蔗糖
蔗糖(sucrose)是由α-D-吡喃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β-D-呋喃果糖的半缩醛羟基脱水缩合而成,连接键为α,β-1,2-糖苷键,为非还原糖。
蔗糖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植物的果实、根、茎、叶、花及种子中。其中,以甘蔗和甜菜中含量最高,是重要的食品甜味剂。纯净的蔗糖为无色透明的单斜状晶体,相对密度为1.588,熔点160℃,200℃以上可发生焦糖化反应。易溶于水,有甜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受盐类如NaCl、KCl等影响,溶解度增加,CaCl2对溶解度有影响,会影响蔗糖的溶解。在乙醇、氯仿、醚等有机溶剂中难溶。比旋度,水解后因生成果糖比旋度,葡萄糖的比旋度为,因此平衡时,其比旋度为。在人体内,蔗糖在肠道内蔗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可参与体内的生物氧化。高浓度蔗糖溶液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2.麦芽糖
俗称饴糖,是饴糖的主要组成成分。由2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形成,是淀粉在β-淀粉酶水解作用下的产物,为还原糖,有变旋现象,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存在于麦芽、蜂蜜及大豆植物的根、茎及叶柄部。啤酒发酵所用的麦芽汁中主要含麦芽糖。常温条件下,麦芽糖为透明针状晶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但不溶于醚。熔点为102~103℃,相对密度为1.540,甜度是蔗糖的1/3。口感较蔗糖柔和。由于具有还原性,因此,麦芽糖能与过量苯肼形成糖脎。
3.乳糖
由β-吡喃半乳糖与D-吡喃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缩合形成。溶解度为蔗糖的1/6。由于分子结构中存在半缩醛羟基,因此,有还原性,能成脎。有旋光性,比旋度为,常温条件下为乳白色固体。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的主要成分,在牛乳中含量约为4.6%~5.0%,人乳中约为5%~7%,乳糖有助于钙吸收,在婴幼儿肠道内能促进双歧杆菌因子的生长,在乳酸菌作用下可生成乳酸。在乳酸酶的作用下可水解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部分乳糖酶缺失的患者可产生乳糖不耐症。
二、三糖
棉籽糖由α-D-吡喃半乳糖、α-D-吡喃葡萄糖和β-D-呋喃果糖组成。
棉籽糖为非还原糖,酵母不能利用棉籽糖进行发酵,是除蔗糖外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低聚糖,是大豆低聚糖的主要成分,主要来自于棉籽、甜菜、豆类植物、土豆及谷物粮食和蜂蜜等。纯净的棉籽糖为白色或淡黄色长针状晶体,晶体通常含5个结晶水,水溶液的比旋度为,无水棉籽糖比旋度为,含结晶水和不含结晶水的棉籽糖熔点分别为80℃和118~119℃。易溶于水,甜度约为蔗糖的1/5~2/5。微溶于乙醇,不溶于石油醚。吸湿性较差,在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中不易吸水结块。140℃以下性质稳定,超过180℃分解为蜜二糖和果糖。在酸性条件下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棉籽糖主要从甜菜糖蜜和脱毒棉籽中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