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弥留之际”的诗意独白:话剧《弥留之际》排演与教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建组会与导演阐述:“有一种戏剧叫《弥留之际》”

在《弥留之际》建组会上,王延松的“导演阐述”中有一个表述让我颇费心思,思量良久——“有一种戏剧叫 ‘弥留之际’”。2013年深秋,在我的追问下王延松说:

 

我的意思是,我们排的《弥留之际》是一部关于曹禺的戏,着意强化一种舞台叙事的诗意样式,追求一种戏剧美学上的独有品格,我把它叫作“曹禺 ‘弥留之际’的诗意独白”。张荔、王延松:《曹禺“弥留之际”的诗意独白——关于话剧〈弥留之际〉排练教学的对谈》, 《戏剧文学》2013年第11期。

 

显然,这就是建组时王延松导演对《弥留之际》演出形象的捕捉,也是他为该剧树立的诗剧的演出远景,是他对这部剧思想和艺术品格的美学诉求。但是,在以表演为核心的排练教学中,王延松这种审美期待是如何一步步向前迈进,在实现审美诉求的路途中,整个剧组又经过了怎样的路径……

追忆来时路,不能不从《弥留之际》剧作者田本相和导演王延松与戏剧家曹禺特别的“遇合”说起。

剧作者田本相是对曹禺其人及其剧作最有发言权的学者,并且曹禺先生晚年曾拜托田先生,如果写我的传记,一定要写我“苦闷的灵魂”。导演王延松是大陆唯一连续执导曹禺三部剧作且备受关注的导演,因此,田本相特别期待王延松导演的《弥留之际》。与青年曹禺深度对话之后,王延松终于迎来了与老年曹禺心灵交流的机遇。于是,我们注意到,田本相与曹禺、王延松与曹禺、田本相与王延松形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圈。他们之间这种环环相扣的特别的“遇合”终于成就了一部剧、一部耐人寻味的诗剧——曹禺生命的挽歌,曹禺“苦闷灵魂”的诗意独白。

如果说,新解读曹禺“三部曲”是历史的时间节点与王延松个人艺术生命的时间表完美对接的结果,那么,话剧《弥留之际》则是王延松与青年曹禺深度对话后,再次与老年曹禺心灵的交流,是其曹禺研究与舞台创作的美妙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