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与疾病的防治
在不会说话之前,哭是宝宝自我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哭声不同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哭的原因除了常见的饿了、尿了,有时候还是宝宝生病的一种表现,爸爸妈妈需要十分注意观察宝宝的不适与疾病问题。
•第一次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小儿麻痹糖丸的正式名称叫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它是一种口服的减毒活疫苗,能在肠道细胞内繁殖,并刺激肠壁中的淋巴细胞、浆细胞,使其产生抗小儿麻痹症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功能的建立,就可预防宝宝小儿麻痹症。它色彩鲜艳,又香又甜,宝宝第一次服用糖丸的时间是出生后第二个月,所以在宝宝两个月时爸爸妈妈应及时的带宝宝去医院服用。
•避免宝宝皮肤疾病
宝宝皮肤娇嫩,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差。因此,了解一些预防保健措施,保护好宝宝柔嫩的皮肤,对年轻的家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带宝宝外出时,一定要注意防晒、防冻,这是因为宝宝的汗腺尚未发育完善,皮肤娇嫩,要避免太阳暴晒,否则可能引起晒斑、晒伤或光感性皮炎。同样,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保暖,宝宝在低温下时间过久会引起皮肤冻疮、冻伤甚至坏死。
专家提醒
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后一般无任何不良反应,它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极个别的宝宝服用可能出现发热、呕吐、皮疹或轻度腹泻等反应,不需特殊治疗,一般持续很短时间,症状便可消失。
•避免关节脱臼的方法
脱臼主要是指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出,此时关节无法正常活动,称之为脱臼。当发现宝宝两边的手臂不对等、宝宝单边的手臂不动、活动手臂却有疼痛感,或是宝宝自己会避免某部位的肢体动作时,就要怀疑宝宝是否已经脱臼了。
当宝宝脱臼时,别随意移动宝宝患肢,避免移动的过程中造成宝宝患部的二度伤害,先固定患部后施以冰敷,尽快送往医院。如果宝宝的手臂单边不动但没有疼痛感,则可用三角巾或布将脱臼部位稍做固定,然后立刻送医。如果宝宝活动手臂时会有疼痛感,或手臂无力垂下,则需立即送医急救。
爸爸妈妈在跟宝宝互动时,避免做单边的拉提动作。宝宝如果一旦发生过脱臼,就会多次反复地发生。
•避免宝宝消化不良
为了避免宝宝消化不良,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喂养宝宝要做到定时定量。
第二,保持宝宝良好的食欲,注意宝宝的身体状态和周围环境。
第三,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宝宝的胃肠道受寒冷刺激。
第四,培养排便习惯,保持消化道通畅,帮助宝宝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警惕宝宝出现脐疝
不少婴儿在哭闹时,脐部就明显突出,这是因为婴儿的腹壁肌肉还没有很好地发育,脐环没有完全闭锁。如果腹压增加,肠管就会从脐环突出而形成脐疝。
如果宝宝患有脐疝,应尽量减少使宝宝腹压增加的可能,如不要让宝宝大哭,有咳嗽要及时治疗,调整好宝宝的饮食,要预防腹胀或便秘。随着宝宝的长大,腹壁肌肉逐渐发育坚固,脐环闭锁,脐疝在1岁以内多会自愈,无须手术治疗。但如果脐疝愈来愈大,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甚至发生肠管嵌顿,应及时就诊。
育儿指导
不少爸爸妈妈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宝宝消化不良的问题。防病优于治疗。喂养宝宝要注意定时定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腹泻的防治
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宝宝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便会使宝宝发生腹泻;喂食不当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加上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是因为宝宝饮食喂养不当或天气变化。饮食方面引起的腹泻包括进食过多或过少,食物成分改变,加糖过多,反之,糖分摄入过少易引起便秘。天气变化的原因如宝宝受凉,可使肠道功能紊乱,气候炎热可使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宝宝进食的奶具或食物不洁,使细菌进入体内造成的腹泻。或者由于服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当宝宝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统感染、咽炎等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也能可造成腹泻。因此,无论是哪一类腹泻,做父母都应采取准确及时的处理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医生的帮助。
腹泻的治疗
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时期的腹泻病治疗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问题及饮食疗法问题。治疗不当往往会得到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的效果。
•宝宝出现痱子的应对
痱子的形成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发生痱子。
治疗痱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宝宝置于凉爽的环境中,加强室内通风、散热,穿衣宽松。宝宝还应勤换衣服,清洗后可外扑痱子粉。对出现脓痱可外用抗菌药膏,严重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
•宝宝发热的应对措施
宝宝发热是父母经常遇到的状况,发热有几种不同的类型,父母要根据发热的不同原因和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尤其是对于高热要分外注意,若高热持续不退,将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损害。
发热的类型
发热是宝宝疾病常见的症状。通常以宝宝腋下体温37~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专家提醒
有的家长只要宝宝一发热,就赶快给宝宝服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发热的宝宝应该去医院检查,查明病因,对症下药。滥用抗生素,非但无益,而且会带来一些毒副反应,还可能招致二重感染,使病情更加严重。
对高热的处理
物理降温作用迅速,安全,适用于高热。主要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冷湿敷法。用温水浸湿毛巾或纱布敷于宝宝前额、后颈部、双侧腹股沟、双侧腋下及膝关节后面,每3~5分钟换一次。注意对39℃以上高热的宝宝来说,水温不宜过凉,明显低于体温即可。
2.酒精擦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宝宝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宝宝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3.温水浴。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10~15分钟,4~6小时一次。做完后擦干全身。
4.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5.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另外,在做物理降温时应注意,每隔20~30分钟应量一次体温,同时注意宝宝呼吸、脉搏及皮肤颜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