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新生儿神经心理
一、神经系统的特点
胎儿六七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已初具雏形,至出生时大部分脑神经元已经形成,但其形态及功能均不成熟。足月新生儿在其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就表现出固有的先天能力,但因其绝大部分神经系统的功能由脑干和脊髓水平控制,没有高级大脑的约束,故出现如拥抱、握持、吸吮等原始反射。
(一)感觉系统
1.视觉 强光、声响及疼痛等刺激均可引出新生儿眨眼反射。生后即有视力,可追随红色圆环注视,母亲与其说话时可注视母亲面孔。
2.听觉 新生儿生后几天内主要通过骨骼组织传导听觉刺激,在巨大声响时刻引起眨眼或拥抱反射,出现我们经常看到的惊跳表现,并可由安静转啼哭或啼哭转安静。
3.嗅觉 新生儿生后可寻找母乳,对强烈气味表示不悦,生后1个月末可形成香味引起的食物性条件反射。
4.味觉 新生儿生后几天即可对甜味表示吸吮,对苦味及酸味表现皱眉、闭眼、张口、用舌把苦物顶出来等反应。
5.皮肤感觉 新生儿生后即有触觉,以口唇周围最灵敏,遇有东西接触就出现吸吮动作;物件放在其手心就出现了握持反射;暴露在寒冷中可出现大哭或战栗表现;对痛刺激有反应,但不能准确反映其位置。
(二)运动系统
正常足月新生儿多为无意识运动或反射性动作。安静时多呈侧卧位,上下肢呈屈曲位。仰卧位时,两大腿轻度外展,膝、髋、踝关节屈曲,呈蛙式。
(三)新生儿的情感
新生儿生后即有原始的情感反应,表现为愉快和不愉快,当吃饱、温暖或见到光亮即有愉快反应;对饥饿、寒冷、疲乏则啼哭及不安静。
二、新生儿的心理
新生儿在许多人看来只会吃奶、睡觉和哭闹,似乎谈不上有什么心理活动。但实际上,新生儿在母体内就发育形成了视、听、嗅、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并且具备了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神经通路,可以进行无条件反射。在安静清醒状态下,新生儿可注视人的面部,向声音处转头,随外界语言节律性扭动身体,并有清楚的模仿性伸舌、张口及撅嘴等动作。他们具有很强的心理反应的发展潜力,随着生后天数的增长,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完善,许多无条件反射逐渐消失,而条件反射逐步形成,渐渐产生其个体特有的心理活动。
心理在心理学上是指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它包括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是通过人脑来产生的。因此,心理发育的基础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随着其心理水平的不断发育,他的智力水平也随之得到相应的发展。
那么在宝宝的心理发育历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比如,当母亲把乳头放入新生儿口中时,新生儿的嘴立即就会做吸吮动作;当他的鼻孔受刺激时,就会打喷嚏;当抓挠他的小脚心时,他还会缩脚,双手双脚乱蹬。这都说明新生儿具有对外部世界的反应能力,但这种能力是遗传而来的、与人类生存相联系的、固定的本能行为。在此基础上,婴儿与环境会建立新的更复杂的联系,进行简单的学习。新生儿一出生就已经具有很多的原始的神经反射,最重要的是吸吮反射,出生后20~30分钟时吸吮反射最强烈,迫切的想吃到母亲的乳头,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时间,反射就会减弱,甚至会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开始。所以要抓住关键期给宝宝安全感,让宝宝可以躺在妈妈的怀里,吸吮乳汁,感受温热的胸膛,体验绝妙的触觉感受,这可以让宝宝安静,从内心里感觉到安全。而且宝宝一出生就想和父母做心灵上的交流,他们哭叫的时候也是希望引起关注,笑的时候也希望有人来感受他的快乐。所以父母可不能认为宝宝啥都不懂而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应给予婴儿必要的爱抚、触摸和搂抱来满足他,但不要过度摇晃婴儿。一些父母将孩子抱在手里不停地摇晃,或将孩子放在摇篮里摇晃,甚至将孩子抛向空中以使其乐。过度的摇晃会使孩子大脑受伤,变得反应迟钝。刚吃饱奶的孩子被摇晃还会吐奶,甚至呛入气管。这些对宝宝都是不利的。
同时,优质的睡眠对宝宝身体、智力、心理各方面的影响都非常巨大,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宝宝的体格、情绪、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的发育。如果睡眠不充足,就会使宝宝疲劳、食欲缺乏、烦躁不安、哭闹频繁,还会影响到宝宝的认知能力,对宝宝的记忆力、注意力、解决难题的应变能力都有很大影响,甚至还会导致一些行为上的障碍。同时,宝宝熟睡时分泌的生长激素约是醒时的3倍。因此,睡眠充足才能保证宝宝正常的生长需要。
那么,宝宝每天应该睡多长时间才能最健康地成长呢?专家指出,1个月的宝宝晚上应睡足9个小时,加上白天的7个小时,一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在16个小时。随着宝宝年龄渐长,一天的最佳睡眠时间将依次缩短,婴儿的睡眠周期比成人短得多,浅睡和做梦的阶段比较长。如果宝宝在夜间睡眠的时候,由于外界因素干扰而经常苏醒,那么宝宝就得不到连续的深度睡眠,白天也会容易疲倦、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最终降低学习的效率。专家提醒说,声音和强光骚扰、不恰当的夜间喂食、过多地更换尿布,都是导致宝宝睡眠中断的因素,这些对宝宝成长和发展都很不利。
三、新生儿的妈妈们要做些什么呢?
1.多与宝宝对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宝宝大脑有上千亿的神经细胞渴望从“窗户”进入信息。你可以发现,他们最喜欢看妈妈的脸。有资料表明,被母亲多加关注的孩子安静、易笑,这为形成好的性格打下了基础。
2.多与宝宝说话 小宝宝的耳朵是他的第2个心灵的窗户。当小宝宝醒来时,妈妈可在宝宝的耳边轻轻呼唤宝宝的名字,并温柔地与其说话,如“宝宝饿了吗?妈妈给宝宝喂奶奶”“宝宝尿尿了,妈妈给宝宝换尿布”……宝宝听到妈妈柔和的声音,会把头转向妈妈,脸上露出舒畅和安慰的神态,这就是宝宝对妈妈声音的回报。经常听到妈妈亲切的声音使宝宝感到安全、宁静,亦为日后良好的心境打下基础。
3.多给宝宝温柔的抚摸 小宝宝的皮肤是他第3个心灵的窗户。皮肤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是大脑的外感受器。温柔的抚摸会使关爱的暖流通过爸爸妈妈的手默默地传递到孩子的身体、大脑和心理。这种抚摸能滋养宝宝的皮肤,并可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对宝宝智力及健康的心理发育起催化作用。在平时,你可以发现,常被妈妈抚摸及拥抱的孩子,性格温和,安静,听话。
四、宝宝易吵、易惊,我们怎么办?
(1)身为孩子的父母,你应一再地理解孩子的行为不是对你的一种反抗,那只是他无力面对新的环境。
(2)抱他起来时,要尽量轻些、慢些。当你弯腰温柔地和他说话时,你甚至可以试着唱一首歌给他听。
(3)当他在你身边时,若想让他得到更大的安全感,不妨把他放进你背后的背兜里,确保他所有的时间都能跟你在一起。
(4)不要给孩子洗澡,每天只给他洗洗头和脚就行。不要—下子就把他全身的衣服都脱掉,应经常确保他身上穿着背心、包着尿布,一直保持孩子身上盖着东西,即使只是一条毛巾也好。
(5)不要把他留在声音嘈杂的房间里不管。比如,避免他所在的房间朝向嘈杂的马路或学校,也要避免屋子里有报时钟或电话。
把孩子看成家庭的一员,他必须学习适应每个家庭成员和家里的种种事情。对新生儿来说,重要的是学习同一群人生活在一起,这些人有日常生活的惯例,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一系列生活准则和规章制度。通过参与家里的活动,他将明白人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用这种办法,他知道了怎样同家人相处,并由此联想到怎样和陌生人相处。通过家庭的影响,孩子将学习交往礼仪和交往举止。孩子学习的方式是模仿,通过观察和模仿你的举止,形成了他自己的行为模式。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给他充足的关爱,在家庭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婴儿日后也将形成自信、开朗、活泼的性格。作为父母亲,即使家庭条件再好,工作再忙,也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找来保姆或让自己的长辈来照料孩子,把宝宝的吃喝拉撒睡全都扔给他们。要知道,父母亲的关爱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贺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