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年鉴(201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武汉市农业局

近年来,武汉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围绕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农业信息宣传及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武汉农业信息网》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百强网站,被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中国优秀政府网站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工作组评为2011年度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网站《咨询问答》栏目被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评为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类精品栏目。信息中心在2011中国农业网站发展论坛上被中国农业网站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杰出贡献奖。武汉12316三农服务热线被市政府评为“十佳政务应用系统”,市农业信息中心也被评为省、市“十佳巾帼文明岗”,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07年,武汉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唯一一个农业信息化整体推进综合示范点。2009年,武汉市被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互联网中心评为“中国农村信息化领先地区”。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农民日报多次对武汉市农业信息化工进行了报道。

一、基本情况

武汉市于2002年6月在原蔬菜信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市农业信息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即市农业信息中心、市蔬菜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与建设,现辖的9个涉农区均同时成立了信息中心,33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全市乡镇的40%。为协调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于2005年成立了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同时,成立武汉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统筹全市涉农部门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目前,中心有全额拨款事业编制8人,内设办公室、信息热线部和网络维护部等三个部门,现有人员17人,其中,正式职工8人,退休职工2人,聘用人员9人。主要职能有: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负责全市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及实施;负责全市菜篮子产品生产统计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负责全市农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发布工作;负责全市行政村电脑上网、村级农业信息点的建设与管理;承担市农业信息网及局电子政务网建设与维护;负责全市农业信息员培训;承担全市农业信息服务热线的运行管理工作。

二、农业信息化工作情况

(一)信息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1)农业信息网站群已基本形成。武汉市以《武汉农业信息网》为龙头,上通全国农业网,下达各区、乡、村,连接全市生产基地、农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大户、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形成了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市农业信息网络全覆盖。全市现有农业网站610个,武汉农业信息网站群网站200个,每年发布有效信息万余条,网站群日访问量达15000人次。

(2)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已逐渐展开。根据市发改委武发改农经〔2006〕265号、〔2007〕485号、〔2008〕418号文件批准,2006年至2008年先后投入财政资金800余万元,用于建设全市农村信息网络,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该项目为全市2086个行政村配备了电脑,市、区、村都实现了光纤通信和宽带上网,建设了300个农业信息服务点,全市村级信息网络覆盖率100%,在全市农村构织成了一张完整的信息网,实现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网络延伸和对接。

(二)信息机构体系逐渐完善

全市已建立了农业信息站点2300多个,其中,生产基地、产地市场、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信息点200多个。2007年,市局建立了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粮油、农资等9类农产品价格监测点29个。2013年,选取了300家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为全市农业信息示范点,还建设了32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承担信息服务和信息点管理职能。

(三)信息队伍体系日渐扩大

2013年,全市有专兼职农业信息员2300多名,涵盖了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大户、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全市现有市、区两级热线专家100名,专业及服务范围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市场信息等方面,为广大农民提供电话咨询和现场技术指导等服务。市局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共培训市、区、乡、村四级农业信息员4000名,全部达到“会采集、会分析、会发布”的服务标准。

(四)信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为提高全市农业信息服务质量,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全面实施“村村通”工程,武汉市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总召集人的市农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加强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制度,积极组织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规范和调整农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专家服务制度,每年制定绩效目标考核制度,对信息工作人员、热线专家进行调整和考核。

(五)信息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1)《武汉农业信息网》影响不断扩大。武汉农业信息网经过不断完善、多次改版,在原有政务版、科技版、市场版的基础上新开发了网站视频版、手机版,新增了微博关注等多项便民服务功能,网站实用性、针对性、互动性不断增强,荣获多个奖项。

(2)“热线”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武汉市在省内率先开通12316农业热线,也是国内较早开通的省会城市之一。5年来,市局每年3月16日都开展了以“12316三农热线”为主题的热线宣传服务周,并通过农业科技下乡等活动,加大热线宣传力度,通过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充实热线咨询数据库,新增了电话、广播、电台、微博等多项服务,受到武汉及周边省、市广大市民、农民的关注和好评。

(3)信息平台应用能力不断加强。市局大力开发了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12316”农业百事通平台、武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武汉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武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经过不断地完善和升级改造,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全面,为全市农业工作者、农市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了权威、安全、便捷的交流平台。

三、主要做法

(一)不断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拓展网站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增强网站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市局不断对网站进行调整,经过多次改版,网站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信息发布更加及时、服务更加全面。二是规范农业信息点管理,加大建设力度。为切实抓好各级农业信息点的服务,市局不断完善各级农业信息点的管理制度,对各级农业信息点进行严格规范,对乡镇农业信息点进行重点建设。三是加强信息点服务手段,发挥辐射作用。通过“12316”热线平台、手机短信、网站传播等不同方式,积极与各级农业信息点进行互动,切实发挥各农业信息点的信息连接作用。四是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市局多次对信息员进行了合理调整,严格规范信息员的服务行为,每年开展2-3次集中大规模的培训,培养信息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信息员的服务水平。

(二)加强三农热线平台建设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热线影响。市局每年都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12316武汉三农热线”宣传周、科技信息下乡等活动,通过短信、宣传资料、科普图书、墙体广告以及专家现场咨询等方式,拉近热线与农民的距离。还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标牌和微博等多途径,持续加大热线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热线的影响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热线工作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市局不断规范接线员的服务行为,严格制定了考核管理办法。多次与相关处室协调,请来涉及农业各方面知识的专家对热线接线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扩大接线员的知识面,每周开展一次内部业务交流和学习,定期组织业务知识考试,进行业务考核评定,有效提高了接线员的工作效率。三是强化专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每年根据专家受理咨询情况,及时对市区两级热线专家作出更换调整,激发专家的责任心,提高了服务质量,为农民朋友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三)提高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一是强力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武汉农业信息网》为主体,与各涉农网站间的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上下联动、集中管理,不断改善和优化全市农业信息网站群的服务质量。二是优化提升12316农业百事通平台。以“12316”热线为基础,通过电话、短信、微博等形式,与农业专家间互动,提供各种政策、行情、农技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三是拓展升级全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以乡镇信息服务点和各大市场为基础,提供各种农业经济和市场价格信息等数据,实现农经专题信息查询、农业资源分类查询知识库浏览、现代农业查询浏览等功能。

(四)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一是大力开展对外合作。近年来,市局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与电信、移动、联通、市规划设计院、团市委等单位和部门开展合作,参与村级信息点的建设、维护和信息员培训等,开展了短信、广播、信息传递等服务,有效推进了全市农业信息化进程。二是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为进一步加强与武汉城市圈城市、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间的农业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开通了武汉城市圈农业信息网,每年组织收集、编印《武汉城市圈城市》、《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农业》等信息资料。

(武汉市农业信息中心 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