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带状疱疹(3)
马齿解毒汤
(1)处方 马齿苋、大青叶、紫草、败酱草各15g,黄连、酸枣仁各10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丘疱疹簇集者,加丹皮、生地;有大量血疱疹或数群成串小疮堆集者,马齿苋加量,并酌加金银花、连翘、泽泻;疱溃破且糜烂者,马齿苋加量,并酌加龙胆草、木通、蒲公英、地丁;剧痛者,去酸枣仁,加延胡索,不效加罂粟壳;后遗疼痛者,单服全蝎粉2~3g,每日1~2次。本方有清热解毒,敛疮止痛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运用外治法敷患处:疱壁未破者,用黄连、黄芩、土大黄、黄柏、芙蓉叶、泽兰叶各30g。共研末,麻油500ml加温,加入黄蜡125g溶化制成膏药。溃破渗出或糜烂者,用地榆、马齿苋各30g,水煎取液湿敷。
血府逐瘀汤
(1)处方 当归15g,赤芍、生地、枳壳、延胡索各12g,桃仁、红花、川芎、柴胡各10g,丹参30g,甘草3g。气滞者,加川楝子、郁金、香附;血热者,加丹皮、山栀、黄芩等;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黄芪;痛甚者,加乌梢蛇、全蝎。本方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马齿苋合剂
(1)处方 马齿苋60g,大青叶、蒲公英、柴胡各30g,牛蒡子15g,丝瓜络10g。肝胆火旺,皮损为红粟状者,加龙胆草12g,泽泻10g;脾胃湿热,疮破流液者,加黄连、升麻各3g;眼结膜和角膜有病变者,加木贼草、谷精草各12g;虹膜睫状体炎者,加青葙子、密蒙花各12g;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g。本方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另可外用青黛粉20g,雄黄粉15g,芒硝粉10g,以丝瓜汁调成糊状外涂皮损处。
五味消毒饮
(1)处方 金银花、当归、赤芍、生地各15g,野菊花、川芎各10g,蒲公英、地丁、紫背天葵各12g。热毒重者,加连翘、板蓝根各15g;口苦、尿赤者,加龙胆草6g,炒栀子10g;便秘者,加熟大黄6g;疱疹生于腹部及下肢者,加炒黄柏、牛膝各10g;结痂而痒痛缠绵者,加大生地量为20g,土茯苓25g。本方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活血凉血,化瘀通络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解毒利湿饮
(1)处方 川黄连5~10g,炒黄柏12g,白鲜皮20g,萆薢15g,炒乳香、炒没药、生甘草各10g,鱼腥草30g,地丁8g。热重于湿者,加金银花、连翘、炒黄芩各10g;湿重于热者,加木通10g,炒薏苡仁30g;湿热并重者,加车前子(包煎)25g,木通10g,滑石(包煎)20g;气滞血瘀者,加青皮20g,桃仁(研冲)15g,红花6g。本方有解毒利湿,活血通络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外用药,以上方研细末,将菜油煎热,再入药末,调成糊状,冷后备用,每日擦患处3~5次。水疱消退后,若有色素沉着明显者,用消斑酊剂(红花、土茯苓各等份,用75%的乙醇浸泡24小时后备用)外擦。
加味三豆饮
(1)处方 赤小豆30g,绿豆、黑豆、白茯苓、生薏苡仁各15g,生甘草、泽泻各10g。疱疹大,浆液混浊者,加滑石15g,车前子(包煎)10g;若疱疹根周皮肤红肿、痛甚者,加白木通10g。本方有清热解毒,利湿退疹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忌食生冷、油腻、荤腥之品。若疱疹大,可用消毒的注射针头或三棱针将疱疹轻轻挑破,使浆液流出,以减轻胀痛。
解毒止痛灵
(1)处方 黄芩10g,连翘、僵蚕各20g,板蓝根、延胡索各25g,柴胡、香附、川楝子、薄荷、陈皮、甘草各15g。本方有清热解毒,疏肝通络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6日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外涂2%甲紫。
疱疹止痛灵
(1)处方 延胡索、丁香、王不留行、大青叶、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当归各15g,磁石、板蓝根各50g,郁金25g,龙胆草、生地各20g,泽泻、木通、甘草各10g。病在头颈部、面部者,加菊花;病在下肢者,加牛膝;并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本方有清热解毒,散郁止痛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四)中药外治方
雄黄洗剂
(1)处方 雄黄、明矾各20g,大黄、黄柏、侧柏叶各30g,冰片5g。
(2)方法 上方除雄黄、冰片外,将其余药物加温水浸泡20分钟,然后文火煎30分钟,煎至300ml左右滤出,加入雄黄、冰片粉末,充分混匀后,以不烫手为度,用纱布或脱脂棉蘸药液洗患处,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药液洗后保留,下次加温再用。
解毒洗剂
(1)处方 马齿苋、透骨草、蛇床子、苦参各20g,黄柏、威灵仙各15g,荆芥、防风、川椒、艾叶各10g。
(2)方法 以上方药加水1000ml,煎煮取汁300ml,趁温湿敷或冷湿敷于患处。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半夏合剂
(1)处方 生半夏9g,生南星、半边莲、白芷各12g,雄黄6g,冰片3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成细末,装瓶备用。若患处未见溃破流水者,可取药末适量,用白酒调成糊状涂于患处;若见破溃者,可用菜油调涂。每天上药3~4次,一般1天即可见效。
雄矾蜈蚣散
(1)处方 雄黄10g,明矾5g,蜈蚣1条。
(2)方法 将3味药共研细末,用凡士林或香油调成糊状药膏外涂患处,每日1~2次。
马王冰寒散
(1)处方 生马钱子、王不留行各15g,冰片5g,寒水石30g,雄黄、明矾各25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治疗时用浓茶水调成稀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次。要现用现调,不可将药末全部调成糊状放置,以免凝结失效。
三黄二香散
(1)处方 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g,制乳香、制没药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为细末,瓶装备用。用时以细茶叶适量泡浓汁调药末成糊状,外敷患处,干则易之。
豆根疱疹散
(1)处方 山豆根50g,黄连(焙黄)、青黛、炉甘石(火煅)各30g,雄黄、密陀僧各20g,朱砂、轻粉、蟾酥、冰片各10g。
(2)方法 将上药分别研成极细末,然后混合和匀过100目筛,经高压消毒后储瓶备用。用时,局部先用3%碘酊消毒,以三棱针刺破水疱后,取蓖麻油调散呈糊状,涂搽患处,每天3~5次,7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包扎。
大黄五倍膏
(1)处方 生大黄、黄柏各2份,五倍子、芒硝各1份。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加凡士林配成30%的软膏备用。用时,常规消毒皮损部位,按皮损面积大小将药膏平摊于纱布或麻纸上约0.2cm厚,贴敷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日换药1次。
特效蛇丹膏
(1)处方 黄连30g,蚤休50g,明雄黄60g,琥珀、明矾各90g,蜈蚣20g。
(2)方法 先将蜈蚣放入烘箱内烧黄,然后分别取上药研细粉,经100目筛选过,混匀装瓶备用。取药粉适量,用麻油调成糊状,即成膏。使用时先在皮损处以生理盐水清洗局部,并用灭菌棉球揩干,然后将本膏涂布在灭菌纱布上敷贴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三生草麦膏
(1)处方 生半夏、五倍子、生黄柏、伸筋草、麦粉各等份。
(2)方法 先以麦粉炒五倍子至熟,与黄柏、半夏、伸筋草碾为细末过筛成粉备用。用时加入陈醋搅拌为糊状,文火煎至外观呈棕黑色,约七八成熟即可装瓶备用,宜当日配制为佳。纱布放入1%的腐殖酸水溶液中浸湿,做成腐殖酸敷料备用。用时视皮损情况不同确定,不全性带状疱疹一般只需在局部常规消毒后,单纯涂敷本膏;其他型尚需先清除脓液痂皮,再依次敷用腐殖酸敷料和本膏,忌与其他药膏同时涂敷。因药膏内水分易于蒸发,一般需每日换药1次。敷贴时按皮损面积大小,将本膏平涂于经消毒过的白麻纸上,一般厚约0.5~1cm,然后贴于患处,固定即可。
四黄当归膏
(1)处方 黄连、黄柏、片姜黄各9g,生干地黄30g,当归尾15g,香油360g。
(2)方法 用香油将药物煎枯,去渣,下黄腊120g,熔化后过滤,倾入干净容器内备用。用时取药膏20g加青黛粉适量搅匀后外敷患处。每日2~3次。
二黄柏枝膏
(1)处方 雄黄、大黄各15g,柏树枝50g,冰片3g,麻油适量。
(2)方法 将柏树枝烧灰,与雄黄、大黄共研极细末,麻油放在勺中加热,沸后倒入药末,凉后入冰片搅拌成糊状。用药膏均匀地涂敷于患处,外用敷料包扎,每日早晚各1次。
清热解毒液
(1)处方 七叶一枝花30g,金银花10g,蛇床子90g,白鲜皮、儿茶、半边莲各60g。
(2)方法 将以上方药浸入75%乙醇100ml中,浸泡1周后,去渣过滤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液用消毒纱布擦洗患处,每日4~5次。
紫黄疱疹液
(1)处方 取紫草∶大黄∶75%乙醇为1∶5∶50。
(2)方法 将以上方药置杯中,放置72小时后制取棕黄色浸出液备用。用时以棉签将制取液涂在疱疹表面,每日5~6次。
复方蜈蚣油
(1)处方 蜈蚣10条(切碎晒干),明雄、白芷、甘草各9g,香油60g。
(2)方法 前4味药共为细末,用香油浸一宿后外用。治疗时以药棉蘸药油外涂患处。
复方冰乌油
(1)处方 冰片5g,雄黄、朱砂、白矾各8g,川乌、草乌、细辛、白芷各7g。
(2)方法 将上方药研末混匀后加麻油适量和二甲基亚砜3ml调呈稀糊状,涂于皮损及疼痛区域,然后用薄层纱布覆盖,严禁入口。每日2~3次。
上海民间方
(1)处方 杠板归、四季青、虎杖各15g,穿心莲9g。
(2)方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稀糊,外涂患处。
山西民间方
(1)处方 油菜叶(鲜叶)60g,白矾9g。
(2)方法 先将上药共捣如泥,待患处用75%乙醇消毒,并用消毒针点刺出血后,再外敷药泥。
湖南民间方
(1)处方 鲜夏枯草、毛芹菜各50g。
(2)方法 将上药共捣烂,用布包好置米泔水中,1~2小时后取出挤汁,外涂于患处,每日3~5次。
陕西民间方
(1)处方 雄黄粉10g,独头大蒜2瓣。
(2)方法 将大蒜去皮后同雄黄共捣成稀糊,外涂患处。
北京民间方
(1)处方 鲜马齿苋30g,冰片3g。
(2)方法 将马齿苋捣烂,取汁,与冰片共调匀,外涂患处。
安徽民间方
(1)处方 鲜野桃树叶60g,白矾3g。
(2)方法 将上药共捣如泥状,外敷患处。
湖北民间方
(1)处方 鲜野棉花嫩根25g,雄黄粉5g。
(2)方法 将上药捣碎后,用开水浸泡取汁,外涂患处,每日3次。
云南民间方
(1)处方 鲜急性子、鲜七叶一枝花各20g,冰片5g,雄黄10g。
(2)方法 将前2味药共捣如泥,后2味药共研细粉,混合后,再加菜油适量,调匀,外敷患处。
河北民间方
(1)处方 青黛6g,鸡蛋清50g。
(2)方法 将青黛研为细粉,与鸡蛋清共调匀,外涂患处。
(五)针灸治疗法
毫针法
(1)取穴 外感风热型取风池、曲池、合谷、外关、阳陵泉、血海等穴;热毒内蕴型取阿是穴、华佗夹脊穴,配曲池、外关、阳陵泉等穴;脾虚湿盛型取足三里、期门、渊液、丰隆、支沟、阿是穴等;气滞血瘀型取章门、露风、支沟、阳陵泉等穴。
(2)操作 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快速针刺,外感风热型、热毒内蕴型用泻法,脾虚湿盛型、气滞血瘀型用平补平泻法。
电针法
(1)取穴 局部阿是穴,远端取双侧太冲、阳陵泉、内关。
(2)操作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2寸毫针沿疱疹四周围刺,针尖向病灶中心,每隔2~3cm平刺1针。针柄接G6805电针治疗仪,隔数针通电1针,共4~6支,选疏密波,频率为300次/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火针法
(1)取穴 肺俞、肝俞、胆俞、脾俞,病变在腰以上者配支沟,病变在腰以下者配阳陵泉穴。
(2)操作 皮肤常规消毒后,用自控弹簧火针,通过自控升降器与弹簧的作用调节针刺深度至1~3mm。将针烧灼至针尖红而亮时刺入穴位,快刺疾出。每3日针刺1次。
耳针法
(1)取穴 肝区、神门、内分泌、交感。
(2)操作 耳郭区严格消毒后,用0.5寸毫针以快速无痛进针法刺入耳穴,行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或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每3~5天交换1次,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5~6次,每次5分钟。
皮肤针法
(1)定位 取发病部位的一侧,沿着神经分布,由背部脊柱旁始至前正中线止(不论有无疼痛及疱疹)。
(2)操作 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由后往前依次叩刺,已产生疼痛及疱疹处重叩,以皮肤微出血为度。叩刺区加拔火罐。每天1次。
三棱针法
(1)取穴 病变局部阿是穴。
(2)操作 患处皮肤严格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疱疹患处起止部位,挤出污血数滴,继而围刺患处四周,再点刺疱疹局部患处,挤出污血后用乙醇棉球消毒,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穴位注射法
(1)取穴 肝胆湿热型患者取肝俞、胆俞、太冲等穴;疹分布在第1~3胸椎取大杼、风门、肺俞穴;在大腿外侧者取环跳、足三里等穴;在三叉神经第1和第2支所属范围者,分别取攒竹和四白穴。
(2)操作 局部常规消毒后,取醋酸泼尼松1ml,2%普鲁卡因4~6ml,充分摇匀,行穴位注射封闭,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