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卫士(征服心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愤怒——心意的失控(2)

愤怒会导致社交障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会逐渐疏远那些比较狂暴的人。即使这类人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与他人分享,但由于他们暴躁的性格,别人也会比较难以接受,这显然会阻碍他们的人际交往以及表达个体需要的能力。不过,有的时候,一个怒气冲冲的人兴许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这仅仅是因为别人想平息他的怒火,安慰他而已。从某个角度来说,愤怒是表达需要的一个信号,但是如果这种需要是通过暴力和恶语来表达的,其导致的结果则会恰恰相反。别人的反应很有可能是回避,而不是回应和帮助。如果我们深刻地反省一下自己的愤怒状态,就会发现,相对于我们的愿望和需要,愤怒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愤怒会导致灵性缺损

不幸的是,对于灵修者而言,因愤怒而付出的灵性代价更大。从愤怒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冒犯。不仅如此,即使在服务中也可能失去理智。愤怒就好比灵性上的自杀。

《圣典博伽瓦谭》第四篇有载,有一位天神名叫达克夏,他在狂怒中丧失了理智,拒绝接受周围的一切良言忠告,他的智慧完全被愤怒所覆盖。如果我们被这种恶性的愤怒所吞噬,就会立刻丧失清晰的视域和正确的立场,在灵性上遭到毁灭。《圣典博伽瓦谭》4.2.19中,达克夏在盛怒下诅咒了主希瓦:

nisidhyamanah sa sadasya-mukhyair

dakso giritraya visrjya sapam

tasmad viniskramy vivrddha-manyur

jagama kauravya nijam niketanam

麦垂亚继续道:“亲爱的维杜拉,尽管祭祀场上众人纷纷恳求劝说,达克夏仍怒火难消,对主希瓦诅咒一番后,随即拂袖而去,离席回府。”

译注者圣帕布帕德在本节要旨中写道:

愤怒的杀伤力非常之大,即便是达克夏那样的伟大人物,也因暴怒而离开了聚集着梵天及所有圣贤之辈的会场。他仰仗着自己显赫的地位而不可一世,认为自己在论辩中将所向披靡。在座的众人,包括梵天在内,都恳求他息怒并留步,但他无视他们的请求,依然离席而去。这就是愤怒的结果。因此,《博伽梵歌》对那些求取灵性知觉提升的人提出了忠告,告诫他们要远离三件事——贪欲、愤怒和情欲。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贪欲、愤怒和情欲会让人变得疯狂,就算达克夏那样的伟人也不例外。达克夏这一名字的意思是一个精通一切世俗活动的人,但由于他对希瓦这样的圣人的憎恨,便受到这三重敌人——愤怒、贪欲和情欲的攻击。

《博伽梵歌》告诉我们说,依附导致幻念,由幻念乃生迷惑,最后人会堕落。在这个事例中,许多伟大的圣人都试图规劝达克夏,但他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看不清自己的不当行为,听不进别人的忠言。如果我们想提升自己,就应避免负面的趋向。这不是一个自由选择的问题。当我们的意识中冒出过多的物质欲望和愤怒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警戒起来了,因为它会干扰我们,阻止我们的奉爱之心,阻止我们迈向纯净神圣的灵性世界。

贪欲、愤怒和情欲让人陷入疯狂,在任何环境中,愤怒都可能促使人做出可怕的事情,尽管人往往在事后为自己的错误后悔不迭。有时,人们非但不能把爱给予离自己最近的人,反而会伤害他们。

五个应该

本章中,我们将对容易激发愤怒的表达方式、思想情绪以及行为习惯等做一些分析。我们把能够导致愤怒情绪的原因用“必须”和“指责”来描述。最主要的问题是,愤怒激发愤怒,暴力引发暴力。别人看待事实的角度或许与我们不尽相同,他们甚至意识不到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即便他们有心伤害我们,如果我们仍与他们一般见识,对于解决问题也是无济于事的。抛弃人性或降低人格只会让人的灵性生命陷入一种挫败感和虚弱感。对别人的弱点或污点耿耿于怀甚至任其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就是把自己的现在与未来交给过去来占领,这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力量。

1.“既然我有了这个愿望,就应该得到别人的响应。”

这种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很容易就可以认识到。首先,别人也有别人的愿望,别人的愿望与我们的愿望不一定相融。要纠正这种不良的倾向,首先应该摒弃自私的想法,更尊重他人,更深思熟虑。

2.“这就是我的想法和我的标准,别人应该和我保持一致。”

如果有人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们就会按捺不住怒火。其实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理。我们总觉得别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应该和我们高度一致,不论彼此的实际情况有多大差异。

3.“有了问题,应该改变的总是别人。”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常常指望别人改变,而不是自己。如果别人一意孤行,而我们也固执己见,我们就会发脾气。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和别人的感受、觉悟和因果可能是天差地别的。或许别人的确有做出改变的愿望,但我们也得承认,一个人身在某种情况下,也许根本体会不到改变的必要性。

4.“假如你爱我,关心我,就应该做这做那。”

这个“应该”的前提是一种假设。我们期待的那种结果建立在某种假设成为既成事实的前提之下,也就是说,我们以为别人的想法会自动支配某种行为。

5.“你伤害了我,我感到受了伤害,所以我应该报复。”

由于双方的关系出现了消极对抗,所以其中一个人想以伤害的方式报复对方,这显然是不良的思想。

四个“指责”

1.“用非此即彼的态度看待事物,一旦实际情况超出了我们狭隘的视域,就立刻指责别人。”

世界上有很多思想狭隘的人。他们不想了解事物的本质,也不想了解处理问题时可以采取的缓和方式。因此,一旦发现有什么事不符合自己有限的价值观和个人观点,就立刻感到非常不满。

2.“当我们自以为洞察到别人的心思时,就如同给别人贴上了分类标签,一旦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这些标签,我们就会立刻指责他。”

当一个人试图猜透别人的心思,而别人的行为与自己的看法又不相吻合时,就自然容易心生怒意。我们可以从这种行为中看到一个固有的问题,因为除非一个人具有不同寻常的灵异能力,否则很容易得出不准确的甚至与别人的真实想法完全相反的结论。

3.“一旦被别人打扰了,就把问题无限夸大,甚至覆盖到双方的整个关系。”

举个例子,一个人会说:“总是发生这样的事情。你总是这样。”尽管事情才发生了一两次,但我们对整体的看法完全发生了改变。我们喜欢说“总是”或者“从不”等词语,夸大事实,小题大做,愤愤不平。“指责型人”常常会指责别人。

4.“因为我们不喜欢别人的某种行为,就给别人贴上了标签,并根据这个标签把人归了类。”

例如,你给某个人的标签是“垃圾”、“混蛋”、“白痴”,于是这个标签会彻底影响你对那个人的认识。就因为这个标签,即便他们做了令人钦佩的事情,你也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

解决“应该型”和“指责型”问题的9种积极方法

1.避免自我中心或利己思想

当我们抛弃自私自利的想法时,理解别人的观点和处境就会变得容易得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行为、痛苦、伤害和需要。这不仅仅是个是非曲直的问题,而是如何创造爱的问题。一个真正有灵性的人不会把争取正确立场当作唯一的最终目标,实际上,抱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被称为哲学家,他们很难触及更深刻的层面,即奉爱。我们希望通过正确的途径做正确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始终拥抱神、敬仰神、赞美神。

2.判断事物时避免使用假设

人的思想如脱缰的野马,最喜欢各种各样的臆测。因此,我们必须慎之又慎,以免偏执一隅,妄下论断。

3.要积极地影响他人,应该首先改变自己

我们可以这样想:“我应该如何在生活中首先改变自己,然后再鼓励别人做出改变。”这意味着,我们既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也不要对别人求全责备。尽管别人有别人的真实情况,但我们也可以从自身的能力出发,做出一份改变,因为神普爱众生,没有偏狭,他在众生心中。如果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永恒而神圣的灵魂本性,就一定有力量影响周围的环境。

4.深入了解环境

通过对活动的常态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对事物的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减少过度反应的可能性。

5.报复行为只能让问题变得更复杂,更得不到解决

报复只会把我们降低到另一个人的层面,阻碍我们从事更有意义的活动,使我们一味沉溺于过去。我们都曾经做过有害的事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宽恕。如果我们对别人表示谅解,就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原谅。同时,为了接近爱,我们也需要学会宽恕。

6.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不希望仅仅把愤怒当作一种冲动且失去理智的表达方式来接受,因为人的第一情绪反应往往只是表象而已,非常具有误导性。

7.通过提问的方式寻求更健康的反馈

恰到好处的问题有助于明确更多的事实,洞悉到更多的内容,让我们与对方之间有更多的心灵沟通和设身处地的同情理解。

8.处理问题时本着实事求是和真诚相待的态度

只有这样,各方才能真正解决矛盾。如果参与者不能坦言自己真实的恐惧、焦虑和需求,那么矛盾永远得不到解决,甚至还会步步升级。

9.珍视他人的价值

如果我们能培养一种更深刻的感恩之情,那么生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更富有深意,都能促使我们更好地荣耀神。如果我们不知道珍视他人的价值,就很难建立一种健康、真挚而富有意义的情感关系。

克制愤怒的8种方法

1.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习惯于“读心术”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想法开始揣测,并信以为真地采取相应行动的时候,就叫“读心术”。要阻止这种做法,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这个人的真实用意以及他的关注点。

2.在负面情况下立刻“叫停”

比方说,出现了难分难解的冲突局面,我们可以说:“也许我们可以在明天或者今天晚上再继续讨论。”这样,我们会有更大的可能性来理智地解决冲突,用爱来连接双方的情感,而不至于感情用事,造成不利的结果。

当你和孩子打交道的时候,这个方法是非常管用的。假如他们的行为把你气得咬牙切齿,你可以稍后再惩罚他们,因为那个时候你可以更理智地处理他们的行为问题。你要让他们明白,你反对他们的行为,但是你可以在更容易控制愤怒情绪的时候再对他们施以惩罚。这样,你的惩戒就会符合实际情况,达到改正错误的效果,而不是泄愤甚至是破坏。

“叫停”能给我们留下一个阅读、念诵、祈祷和沉思的机会,提醒我们自身的真实身份和情感关系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它能给予我们一个付出关爱的机会。证明别人的错误,然后伺机报复,这绝不是我们的愿望。也许在对事件进行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们依然断定是别人行为不当,但是,此时的我们在理解上已经很健康成熟了,因此也有能力采取正面积极的方式来进行引导。

3.自我对话

所谓自我对话,就是我们对自己述说正面或负面的事情。研究显示,普通人的大多数想法以负面居多。许多人只关注缺憾以及导致缺憾的原因。他们对那些给他们气受的人和生气的原因总是耿耿于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心意的力量有所了解,认识到它有可能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如果我们对这些负面的不良信息不加阻止,就会被它们控制。

4.将箴言警句抄在卡片上,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派上用场

一旦发现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就可以翻阅一下这些卡片,学习在特定的情况下正确行事。我们还可以把很多祷文和灵修格言记录下来,帮助自己应付各种各样的情形。

5.借助想象练习正确的行为

举个例子,假如你和别人有过节,就可以想象下一次和对方打交道时,如何对他的举动给一个正面的回应。你可以借助这个方法改变过去那些伤害过感情和激发愤怒的行为模式。当你和别人真正面对面的时候,就会感觉充满力量,头脑清晰。出色的运动员和商人就是用这种方法训练自己的。他们身处当下,却能看到未来,于是当下的现实便转化为按部就班的可控事实,因为他们的内心早已采用了正确的行动。

6.在镜子前面,或和其他人一起练习自己的举止

这样的做法有助于自我控制,更好地表达爱心。

7.色欲在本质上是错失方向的爱,要试图对负面能量进行疏导

我们不必压抑或排斥这种能量,相反,可以进行疏导,将之转化为具有创造性、建设性和健康性的活动。有时,最伟大的创造是在忧愁中诞生的。一些伟大的祈祷、沉思录、诗篇和文学作品就在这样的能量中萌芽,并借助作者之手,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表达。

8.用愉悦的方式彼此交流和解释问题,让各方真诚沟通,相互欣赏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调解事件和解决冲突加强意识,促使一个人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愤怒问题,掌握控制愤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