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祠堂前阿珠正名(6)
快戊初的时候,众人已经在敬正堂坐好,值得一提的是老太太去了如是居陪太夫人用饭。
陈廷远及旁支的叔伯等男人们在前厅用饭,只说偏厅周氏、掌珠等人。
掌珠独自坐在廊下,偶尔逗弄一下一个才三岁多的堂妹,倒也不觉得孤单。
快用饭了,周氏还没有来,玉珠也没有来。
掌珠自从竹林出来后就没有见过玉珠了,玉珠肯定不会做出迟到的事。
掌珠微微皱眉。
宝珠一直和几个堂弟堂妹玩耍,玩得累了,用手绢擦了擦额头,笑着走过来,道:“大姐姐是在等玉珠姐姐?”宝珠与惜珠早就来了,看起来好似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似的。
宝珠一身浅蓝色绣兰花的长袄,头上别着一支蓝色琉璃兰花,看起来多了几分沉静,周氏心思很细腻,毕竟穆氏还没有过百天,身为侄女的宝珠和惜珠在衣裳头饰上从来没有红色的东西。
掌珠笑道:“不知道三妹妹可知道你二姐姐在哪儿?”宝珠不喜欢喊玉珠二姐姐的。
宝珠虽然冲动,但是被人提点后,就知道对方是有意激怒她,宝珠勉强忍耐住,道:“玉珠姐姐生病了。”
掌珠挑了一下眉,道:“生病?”刚才看着还好好的呢。
“是的,被她姨娘传上的,咳嗽。”宝珠说完,就懒得搭理掌珠,又跑去和惜珠等人玩。
掌珠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慢慢地摊开手心,满手的汗。
玉珠对她说,姨娘咳嗽要去探望,不过是托词,那时候也只有她二人,没想到周氏就知道了并且马上就用上了……最重要的这是在警告她。
玉珠怎么也是大房的人,周氏说揉搓就揉搓。
不一会儿,周氏来了,一身墨绿色的长裙,看起来很端庄,脸上带着笑意,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刹那,掌珠想起来穆氏的身影,或许,在她小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场景,除夕,穆氏走进来,摸摸她的脸看她冷不冷,然后笑道:“进来吃年夜饭吧……”
掌珠马上回过神来,周氏等人已经进了偏厅。
周氏并没有解释玉珠为何不来。
掌珠难免感觉孤立不安,事实上周氏对她并不冷漠,反而相当热情,这个菜做得好,给大小姐送去……
这顿年夜饭在掌珠眼里好似吃了很长时间。
饭后,众人在周氏身旁打趣了一会儿,直到周氏过足当家主母的瘾,才对大家道:“这个时候也差不多了,咱们去闹老太太吧,这次可得看着老太太,务必得守岁成功。”
老太太年纪有些大了,不见得能坚持住守岁,因此,周氏才这样说。
众人笑了一场,一同去了老太太那里。
华恩堂,众人先给老太太请安拜年,老太太打赏后,又唤了说书的女先生,听了几段欢喜的段子,倒是一番热闹。
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由一个妾室熬成这样,绝对是难得,只能说老太太生了一个好儿子。
今晚掌珠随身伺候的是唱月,晓初被她老娘叫去守岁,秋白自愿留下看园子,她大小姐的威风也不过就中午那段时辰罢了。
掌珠冷眼看着周氏与老太太这里演着母慈女孝,宝珠则在一旁撒娇耍赖的,倒是奇怪为何惜珠这样备受冷落,她只知道惜珠与陈承业是龙凤胎,陈承业身子偏弱……或许这其中还有什么蹊跷的。
掌珠虽然一人,但是并不显得孤零零的,偶尔与几个堂妹说话,偶尔又拿糖块逗弄小堂妹,倒是怡然自得,无形中,那几个堂妹也都喜欢和掌珠亲近。
掌珠与一个小堂妹在说做冰花的事:“将夏天收集的各色花瓣放在水杯里,晚上放在外面,只一夜就会冻上,白天将冰块取出来,挂在门外,有趣得很……”一旁的几个小堂妹听得都很入神。宝珠轻轻扯了一下老太太的衣角,噘着嘴。
老太太只当宝珠是和小姐们撒娇吃醋,拍了拍宝珠的手,扫了眼大厅,问道:“玉珠那孩子怎么没来?”
这边老太太讲话了,掌珠多人停止聊天,玉珠是长房的人,这话自然是掌珠回。
掌珠站起来,回道:“听三妹妹说,是生病,阿珠打算明日去看看呢。”
老太太叹道:“这孩子可怜见的,大过年的……”
周氏道:“老太太放心,我一听玉珠病了,就请大夫过去。”说着顿了一下,叹道,“唉,大夫说是有些着凉发热,还咳嗽了,怕是要在屋里休养一段时间了。”
掌珠手不自觉地握成拳头,这个周氏也太狠了,这话说的,若是再严重几分,没准就变肺痨了。
老太太担心地道:“哎哟,这可不好,得赶紧吃药,我那里还有几株人参……”
周氏笑道:“哪能拿老太太的,我早就送过去的,本不想告诉老太太的,怕您担心,没想到……”说着看了眼掌珠。
老太太倒不在意,挥挥手道:“不碍事不碍事。”对一旁的大丫头道,“给二小姐端些糕点、糖块,大过年的,自己孤零零的……”
周氏虽然笑着,眼中却带着几分不高兴。
掌珠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忍不住笑了一下,这个老太太真是有意思,她可不信老太太不清楚怎么回事,这时候掌珠倒是觉得老太太与陈廷远果然是母子,都是面上糊涂心里门清。
还有一个时辰便是子时,这个时候旁支的婶娘与二房的两个妾室陪着老太太打牌,惜珠一旁看着,周氏去偏厅休息,宝珠拉着几个堂妹去花房看花,还有几个年纪太小的堂妹睡着了。
掌珠见没有人理,便悄悄出了华恩堂。
外面的冷意让掌珠清醒了不少,掌珠哈出一口气,不必被那么些奴仆盯着,觉得轻松不少。
正想着,就听见脚步声,掌珠连忙收敛,走过来的是唱月,手里拿着披风,笑道:“姑娘,不如披上衣服再散心?”声音甜甜的。
只这一句话就让掌珠对唱月心生好感,若是晓初或秋白,怕是会劝她回去。
掌珠道:“我穿得多,披上衣服倒是累赘。”
唱月笑道:“那我给姑娘拿着,姑娘冷了就披上。”
掌珠点点头。
唱月年纪小,爱说话,忍住不住道:“姑娘,华恩堂后面有一处梅林,不如去那里采几枝梅给老太太、夫人赏赏?”
掌珠看着空旷的庭院,虽然漂亮,总来也就不觉得新奇了,说来这陈家后院,她也很少游玩,问道:“可太偏僻?”
唱月想了一下,道:“虽然离月门有些近,但是那里也有婆子看守,奴婢小时就经常与姐妹去那里玩耍,且二月寒夜寻梅时,三小姐曾经带着人去那里采过。也曾去那里收集过雪,并不算禁地。”
唱月这个丫头果然会揣摩人心思,稍加培养也不错。
掌珠笑道:“你带路吧,不过这个时节怕是梅花没开呢。”
唱月顿了一下,不好意思地道:“呀,那里好似没有蜡梅。”
掌珠忍不住笑道:“走吧,不过是随意散散步,不必计较这些。”
说着两人自是去了梅林。
这梅林实则不偏僻,从月门出去,走一小段就到了陈廷远书房,可能是因为连着前院,所以后院女子来得少,好在有婆子看守。
掌珠打赏了那个婆子一吊铜板,若是有小厮进来帮她们应付一番,婆子笑道:“鲜有男子从这里走,就是有,也是老爷的小书童,过来给老太太请安的,是能见女客的。”
二人这才放心进了梅林。
梅林里,掌珠感觉空气中带着一种清冽的香味,掌珠手指划过一个小小的花蕾,问道:“这梅花还没有开,那初六的梅花宴在哪里举办?”
唱月回道:“在满园的梅林中,现在含苞待放,待到初六那日,正好盛开,据说风吹过,花瓣翩翩落下,显得娇柔可爱呢。”
“满园?”掌珠问道,这周氏还真是宠爱宝珠呢。
唱月点头道:“本来满园的竹林是和这片竹林连在一起的,后来三小姐喜欢,便设了个匝道,将蜡梅拦在满园里。”
掌珠笑道:“倒像是她做出来的。原来这是千梅林。”
掌珠想起来了,母亲曾经说过这片梅林,叫作千梅林,如彩带一样从后院一直延伸到前院,有各种梅花,从腊月到二月一直都有梅花盛开。不过母亲认为梅既然“无意苦争春”,那她就没必要设梅花宴,免得“一任群芳妒”。
这片梅花就锁在了陈家。
母亲当时带着苦笑道:“我当时只觉得梅花活该,谁让它不争春呢?结果自己争了半辈子,最后也落得锁起来的地步。”
当时她不大懂,现在,似乎明白那抹苦笑的由来了。
“千梅林?奴婢倒是没有听说过,想来没有匝道前肯定当得起这个名字吧。”
掌珠不与唱月解释这番话,慢慢地在竹林里走着,选了几枝有花骨朵的黄梅枝剪下来,走着走着见到不远处有处房屋。
掌珠问道:“那是哪里?”
唱月踮脚看,想了一下,道:“应该是王姨娘的地方,望月居。”
掌珠一顿,道:“居然住在这儿。”王姨娘寡居,是应该住得偏僻些。
唱月回头张望了一下,道:“姑娘走得有些远了,若是再向左走个两刻钟,就到了琳琅园了。”
掌珠想过去探望,迟疑了一下,道:“罢了,先回去吧,改日我再过来了。”
待到掌珠两人走后,望月居的门打开,玉珠站在门口。
王姨娘赶忙道:“我的祖宗,难不成你还真想冻着?快进来吧。”
玉珠进去就想将桌子上的糕点和糖果挥在地上,王姨娘拉住玉珠道:“你何苦糟蹋这些东西呢?”
玉珠赌气道:“我不吃别人吃剩下的。”
王姨娘叹气道:“姨娘这里没什么好东西,姑娘恐怕还要在这儿住上几天呢……何必为了大小姐亏待自己呢?”
玉珠听了王姨娘的话,心中更是堵,最后才道:“她既然都到了门口,难道就不知道过来看看我?她又何尝当过我是她妹妹?我这个庶生的身份,活着也白白遭人耻笑,不如冻死算了。”
王姨娘愣了一下,道:“姑娘,是埋怨我是个姨娘?”
玉珠不说话。
王姨娘哭道:“都是我的不是,误了姑娘的终身,只是姑娘既然明白这些,又何苦与大小姐争这些?将来出嫁,得了公中的嫁妆,姨娘也给你攒了些,姑娘又是陈家的小姐,嫁到书香门第也不是不可……”
玉珠道:“听听你说的,什么出嫁,什么嫁妆,这是应该在我这儿说的吗?姨娘要是再这个样子,我还不如回琳琅园‘养病’!”
这句话吓得王姨娘不敢再哭,她也是难得能离女儿这么近,只恨周氏将她女儿养得不食人间烟火,只当自己是嫡出的大小姐。
玉珠自是回到床上想辙,她不能像王姨娘说的如此没志气,以她对周氏的了解,将来说不好就把她随意地打发了,别说和世家,连书香门第恐怕都挨不上。
她心中当然怪王姨娘,是个妾也就罢了,又为何偏偏嫁给陈廷和?就算如此,她又为何有个同岁的姐姐?掌珠又为何回来?
玉珠早就泪流满面。
再说掌珠,手里捧着数枝黄梅,一进华恩堂,便是满屋的清香。
她回来的时间刚好,再过两刻钟便是子时了。
自有丫头去取花瓶,待到插好后,掌珠才道:“阿珠见那边梅林中已经有含苞待放的花蕾了,便折了几枝过来送给老太太和婶娘,也算是借花献佛了。”
老太太笑道:“今年天冷些,已经有花蕾了,往年还要等段日子呢,过来让我瞧瞧,冻着没?”
掌珠走到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拉着掌珠坐在身边,道:“手倒是不凉,下次可要多穿些衣服。”
掌珠笑道:“多谢老太太关心,阿珠记下了。”掌珠倒是觉得老太太这些日子对她的态度好了不少。
子时一到,众人放爆竹烟花,老太太又赏了不少的铜钱。
熹平三十七年,陈掌珠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