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记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元代灵州人达鲁花赤阿沙与泉州“三世佛”石雕像

“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据《元代画塑记》载,元大都的藏式寺院中,皆供“三世佛”于正殿,是当时元朝信奉的主神。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南清源山碧霄岩风景旅游区内的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三世佛”造像,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距“三世佛”南侧20米处,有一方元代石刻,碑文记载“三世佛”造像为元代泉州路监临官——达鲁花赤阿沙(元代灵州,今灵武人),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登临清源山时,感受到石岩的雄伟和神奇,便在山崖之上雕刻“三世佛”造像,并修建殿堂来供奉。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达鲁花赤阿沙的侄子,曾担任福建、江西等地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的“般若帖穆尔道”来到泉州时,追忆起其先伯的遗址,感慨之下决定重修。又在殿堂南北两侧,垒土为墙,建成主殿、回廊、禅房等六七间。

泉州“三世佛”造像并排结跏坐在莲花宝座上,通高3米,宽6.5米,左右二像稍低,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露右肩的袈裟,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现,虽历经数百年而线条依然明显。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做触地印之魔相;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亦做触地印之魔相,但左掌上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做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整座造像布局匀称,雕刻精湛,造型优美的“三世佛”造像殿堂一、二层为封闭式屋宇,三层为敞开式阁楼,平面呈“品”字形布局,具有福建古建筑的特色。从崖下仰望,整座建筑古朴典雅,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泉州三世佛造像

泉州“三世佛”像因后人在其表面涂抹了一层厚厚的泥塑,掩盖了佛像的特征,故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认为是普通佛像。20世纪60年代,殿堂由于年久失修,塌毁于暴风雨中,石雕造像暴露于崖壁。1988年,泉州市政府对“三世佛”石雕进行保护性维修时,剥落泥塑表层,其原本面目才得以重见天日。

“三世佛”石刻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三世佛”造像对研究藏传佛教东传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