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苍老的年轮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伊犁印象

由乌鲁木齐前往伊宁,得坐两天汽车。夜宿精河,已进入伊犁境。精河是个不大的镇子,是去伊宁必经之地。夜来,与两位新疆大学的毕业生同宿。在闲聊中,对伊宁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自然景观有些许了解。他们自豪地说,不到北疆伊宁,就等于没有到新疆。未走进伊宁,就已经神往了,我的伊犁之行似乎就从精河开始了。

赛里木湖

离开精河,车沿峡谷而进,方向西北。渐近伊宁时,地貌发生了变化,山绿起来了,洁白的牧包也多起来了,空气里还夹带着一种湿润感。其实,这已临近赛里木湖了。远远望去,淡淡的云雾萦绕在山间,感觉中,有点像青岛崂山的临海之路。

江南水乡山野碧绿,花草茂盛,空气湿润。然而在这戈壁滩上,万山丛中,竟然也奇迹般出现了一个湖——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湖。车过这里,都要停下来,让游客们观赏西部赛里木湖的风光。虽说是盛夏时节,这湖边还是阵阵凉意袭来。公路离湖水100余米之隔,一下车,碧蓝的湖泊风光夹杂着湿漉漉的空气扑面而来,旅途的疲劳顿时消除一半。

湖水碧绿,绿得发紫。走近湖边,水清澈得不见一点沉渣,用清澈见底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水里的石头大小齐整,如核桃一般,石头被湖水冲涮得干净光滑。清风徐起,湖水泛起很均匀的涟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似乎那涟漪是从湖的对面走过来的。赛里木湖的面积有多大,当时不曾知晓,但凭视力所及,是有烟波浩渺之感的,没有个尽头。湖中的景致更奇特,湖水环绕着山,山点缀在水里。远眺,周围的山峦隐隐约约,有的高,有的低,显得错落有致;近观,山腰云雾缭绕,雾霭沉沉。山巅,白雪皑皑,终年不化。山水相接处,不辨雾水,浑然一体。湖水如同一面不着边际的镜子,与山峦相映衬。我捡起一块小石头朝湖面甩过去,石头漂沉起伏,划出一个个圆圈,更是划破了赛里木湖的平静。

赛里木湖的南边,又是一番景象。茵茵草地,稀稀落落的牧包,遍地雪白的羊群,展现的是草原风光。立在湖边,仿佛世界是那样的空旷、静谧,空气是那样的清新、纯洁。

葡萄架下

盛夏时节的伊宁,天热得慌,多的日子没有一点风丝。去郊区果园那天,就是这样一个大热天。我们去的这家果园,在伊宁是有代表性的,经常接待国内外的游客,什么时间进园,什么时间出园,一般都是有时间安排的,要按要求进行。伊犁师范学院负责带队的那位先生,就这样给我们交代的。

果园在市郊西,占地面积很大,一眼望不到边。园子的布局很讲究,中间建有一座具有浓郁新疆民族特色的亭子,亭子空间很大,既可供游人纳凉,亦可作为小型舞场,维吾尔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亭子建筑艺术即可看得出来。亭子的四面有东西南北4处台阶出入上下。参观果园的人,大都要以亭子为背景摄影留念。果园里的路道宽畅,汽车都能开得进去。

进得果园,目光有点应接不暇。有挂满枝叉的苹果,苹果是伊犁的特产,也是新疆的特产,个头硕大,颜色新鲜艳丽。高高的葡萄架上,葡萄藤有序架结摆布,如同精心的画师修剪过一般,整齐而有章法。桃树多是平地分枝,树身不高,叶大浓密,猛看上去好像没有结桃,细心观察方才见到那造型偏平的桃竟然遮掩在绿叶茂枝之下。此外,还有各种品类不同的桃树。整个园内清静如同世外。主人一边带我们高兴地观赏,一边用不十分准确的普通话讲解,大家赞叹不已。由于园子里的景致太美了,有一位女士说,她要是在这园子里干一辈子都是愿意的。大家闻此,都乐得大笑。

最有情趣的,要算是葡萄架下的那种经历了。

葡萄架,原本是一个十字形,里面的葡萄架是一个走道呈椭圆形,宽约3米的空间,行人可往来,四面走道的样式大小不一致。中间有一高大的阶梯,直立葡萄架外,如同走廊上的天井。葡萄架左右两面的枝叶随架上攀,及顶处相接相交。外面阳光灼热,架下却凉风习习。主人在架下走道上铺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地毯,上面苫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盛上各类果子,绕地毯摆一圈。一切就绪后,遂请客人入坐。客人按照维吾尔族的民俗,围着地毯就坐,尽情地品尝。水果丰盛极了,有桃子、李子、苹果、西瓜……那桃子,是能剥掉皮的;那李子又红又大;那苹果色味具佳。吃一口,味醇清香,再加上维吾尔族姑娘的翩翩舞姿、清润的歌声,那情那景,是永远让人回味留恋的。

伊犁河

伊犁河在市郊,距市区约四五里地。它穿行于伊犁河谷,是新疆水量最大的内流河,向西出国境后入巴尔喀什湖。伊犁河的风光是很美的,有点西洋画中的景色。河水呈浑浊色,大概与黄河枯水期的水相似,波浪翻滚,河面宽阔。伊犁河大桥是伊宁的一景,大桥横跨河上,看上去很宏伟。以大桥和伊犁河为背景摄影留念的人很多,有来此旅游的,也有伊宁本地人。那些维吾尔族姑娘们,身着艳丽的服装,或与亲戚朋友们,或与家人们都在背靠大桥,以伊犁河为背景合影留念。从他们的表情可窥见他们的生活情趣,快乐的人生。

站在大桥上极目远望,滔滔伊犁河向北流去,消失在遥远的天际,还有那宽阔的河面,茂密的树林,摇曳的芦苇。成群结伙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在河边戏水,男少年在河里畅游。河中间小岛草甸,显出“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感觉来。逆流而望,河床更为阔大,两面树木掩映,水天相接。

站在伊犁河大桥上,望着滔滔而逝的河水,胸中会有一种情思在激荡,历史的,现实的。

将军府

伊犁将军府的设置始于清代。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后,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设伊犁参赞大臣和办事大臣。1762年,始以伊丽水(伊犁河)定名,清政府任明瑞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掌管天山南北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的军政大权。1763年,明瑞在伊犁河北岸度地筑城,乾隆皇帝亲赐名为“惠远”。从此,伊犁将军府即驻节惠远城。

将军府与惠远城钟鼓楼相邻。此地现在仍驻军,与昔日将军府一墙之隔。二百余年过去了,惠远城城楼雄姿仍不减当年,将军府却年久失修,有荒凉之感,但当年的建筑格局仍旧清晰。原来的建筑大部分仍在,布局像一个四合院,现在只留下三面建筑,前檐廊下是1米有余的过道,只有柱子,没有栏杆。院内4棵高大的榆树,已百年有奇,婆娑摇曳的大树,投下的浓阴覆盖了大半个院落。据伊犁师范学院的张先生介绍,树系清代名臣林则徐所栽。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鸦片战争爆发后,他积极组织力量,严密设防,抗击英军,使得英军在广东无法得逞。但因投降派的诬陷,遂被革职,次年充军伊犁后就住在将军府内。时下院落除留下的这些建筑和树木外,已别无它迹,荒草遍地,凄清不堪。将军府这个当年新疆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而今已时过境迁。在这遗址上踱步,历史会使人遐想联翩,林则徐贬谪伊犁后,曾在新疆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议兵农合一,屯垦戍边,为后人开发新疆开了先河,奠定了基础。

将军府与林则徐的名字,是一样流传后世的。

伊犁人

伊犁是祖国边陲的一块宝地。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塞外江南”之称,伊犁河谷是新疆粮食、油料、畜牧业重要基地,是“新疆羊”、“伊犁马”的故乡。富庶的生活、繁荣的经济、安居乐业的人民……这一切不亲自感受和领略,是不会想象得到的。“塞外江南”,名不虚传。

首先是生活富庶。无论男女老少,从他们的穿衣就能看得出来,俗话说“吃饭穿衣量家道”。他们一般都身着颜色亮丽的毛料,脚蹬明光锃亮的靴子,手戴各种质地的戒指。小伙子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姑娘们更是花枝招展,打扮得非常漂亮。

其次是热情好客。维吾尔族同胞的汉语一般都说得很流利。在街头巷尾有时攀谈,感觉情深意长。葡萄架下的那种情景更使人难忘。小伙子们忙着为客人摘来最新鲜的果子,端来最新鲜的西瓜,乐呵呵要客人品尝。此刻,无论老人、孩子,他们总是流露出一种憨厚的笑意来。

冰达坂

由伊犁返回乌鲁木齐,我们走的是泥勒克河流域的一条公路。泥勒克河河谷平坦,水草丰茂。唐古拉山沿泥勒河南北延伸,山上森林茂密,覆盖着山峦,自然风光很美。走完这段颇有西洋地域景色的河谷,再继续前行,就要翻越冰达坂了。同行的江南籍的王先生,生活在这里已经多年,且机敏健谈。在未目睹冰达坂之前,他侃侃而谈,听者如醉如迷,使我们知道了很多与冰达坂有关的优美传说。

要翻越冰达坂了,高大而绵延的山峰横亘在眼前。车子盘旋而上,速度很慢。每绕上一盘,就能望见积雪融化的流水,顺山势而下,陡峭处溅起雪白的浪花。开始上山时,视力所及是草是花,及至山腰,这些花草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遥遥对峙的群山和皑皑积雪,再继续上攀,就纯粹是石山了,只有白雪和山石,石头呈蓝色,雪景是沿着山的走势、峰的奇异摆布着的,同行者望见这夏日的雪山景观,都激动不已,打开车窗,拍下这千年的雪景。

爬上冰达坂顶峰后,才是绝景。师傅停车,让大家饱览雪山冰达坂的壮美。冰达坂,全是冰的世界,真是名不虚传。停车的周围就是数十米见方的冰雪块,公路就是穿越冰达坂而过的,是养路工人师傅将这冰达坂凿开,道路才得以开通的。此刻,站在冰山上望雪景,别有一番滋味,尽收眼底的莽莽群山,成了雪的世界,冰的世界。俯仰天地,只有湛蓝的天空和银色洁白的雪地浸润着整个世界。

在这真正的冰天雪地里,自然是不能久留的,“高处不胜寒”啊!早晨动身前都加了毛衣的,可此刻也叫人咯咯地抖动起牙关来。盛夏时节,身居整个冰雪覆盖的世界,虽说是冷一点,可这种壮景,人生能有几回来领略?大家都在尽情地诉说,尽情地感受这塞外的独特风光。就连那70老翁也跃跃欲试,抚摸着小山一样的冰块,不想即刻离去。同行者或站在冰块上留影,或截取悠悠远山、洁白的冰峰作为背景,希图在这难得的瞬间留下最洁白、最空旷、最原始、最有情趣的纪念。

198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