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苍老的年轮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听须弥松涛赏桃花盛景

出固原城,沿清水河谷北行55公里即是须弥山。这里属六盘山余脉,与扫竹岭、石城一样,同属黄土高原上的丹霞地貌景观,须弥山石窟就坐落在须弥山东麓。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后秦和北魏,兴盛于北周和唐代,其艺术成就可与云冈、龙门大型造像石窟相媲美。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景观,须弥山石窟已延续了一千五百余年。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须弥山石窟,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规模修缮加固并对外开放以来,已成为宁夏、西北地区乃至国内外游人慕名游览的文化景观。尤其是近年全国开展的“丝绸之路”游等活动,更是将须弥山石窟推向全国。宝中铁路的开通,将古代的萧关古道再度与南北大枢纽衔接起来,为游人的出进固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须弥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开辟了通途,为未来须弥山旅游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旅游,是多层面多角度的,如同山水景致的多元配置一样。游览须弥山,游人是因了须弥山石窟而来的,但在观赏石窟及石窟佛造像的同时,也可观览与石窟相伴随的自然景观。

须弥山的整体造型,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构成。在以黄土地著称的西北地区,山石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自然景观。四顾苍茫的黄土地,再仔细感悟其突兀的山石,碧绿的灌木丛,苍松翠柏,就让游人暗暗的神奇起来。此时,如果再与这沉睡了一千多年的石窟佛教造像联系起来,在观赏和敬慕的同时,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便油然而生;便会更加珍视这坐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圣地须弥山。

游历过石窟的游人会发现,一般石窟佛教造像大都雕凿在一座山峰上,而须弥山石窟佛教造像却雕凿在迂回间隔、八峰相接的崖面上。但见峭壁林立,山势起伏错落,古松挺拔山巅。孟春时节,蓝天白云,雁群北飞,在排成人字队飞过须弥山的瞬间,那景致也是让游人心动的。春夏时节,莺燕翻飞其间,伴以潺潺流水,犹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夏秋时节,澍雨轻风时,须弥山主峰上人工形成的一个个的流水槽,使流水直泻谷底,其势宛若瀑布飞流直下,游人称其为幽谷美景再添上神来之笔。

桃花洞一线天

桃花洞,是须弥山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趣的是往桃花洞方向,要沿山涧谷底穿行,将到达桃花洞时要穿过一条长长的石罅,其状如刀削一般,我将其称为“桃花洞一线天”。其实,不少以山水闻名的旅游景点的山势造型都有一线天景观,如峨眉山、武夷山等。当然,须弥山桃花洞的一线天景观不能与南方的相比,只是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而言,但也的确是一处让游人流连的景观。在观览石窟佛教造像的同时,介入这样一处大自然造就的景观,能使游人感悟出几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来。

桃花洞缘何而来?也是有起因的。在这突兀起伏的红砂岩上,有苍松翠柏,也有灌木杂草,野桃花也是须弥山上的一大景观,就集中在由一线天到桃花洞一带,桃花洞的名字就是因了这成片成林的野桃花而来。当阳春三月之际,满山涧谷底的野桃花盛开,与桃花洞石窟相映成趣,远望桃花灼灼,一片粉红,如同姑娘的彩带飘落在人间,让游人思慕。能在野桃花盛开的季节登临须弥山,观赏石窟掩映中的桃花盛景,也算是游览须弥山难得的自然景观的一种情趣。

听须弥松涛

一方山水,孕育一方胜景。每一个地方,都将文化积淀最深、最能代表当地历史文化的文化遗存或自然景观依照其特点冠以魅人的名字,通常以“八景”命名,以清代“潇湘八景”的提出为最早。此后浓缩各地风物名胜的人文八景应运而生,相袭不绝。“须弥松涛”就是清代固原八景之一。

由桃花洞折向东南,沿峡谷登上陡峭的山峦,视野渐趋开阔。这里松柏最为密集、高大,或生长在绝壁悬崖,或生长在陡峭峰巅,或生长在峡谷山峦两侧,如同桃花洞一线天的野桃花一样,造型奇异的松柏也是须弥山的一景。游人在登山和赏景的同时,一阵清风吹来,涛声四起回荡在山间。若遇风天,山峦波涛陡增,便会发出洪钟般的声音,这就是“须弥涛声”。每当此时,游山的人都会潜意识地感觉到,这松涛之声与须弥山石窟相伴,为须弥山石窟群增加了声色,古人遂冠以“须弥松涛”的名字。这不仅是须弥山的景观,而且是固原八景之一,可见古人对须弥山松涛的体悟还是非常到位的。

据固原地方史料记载,明代的须弥山香火很盛,游人如织,已经不同于前代。用现在的眼光看,旅游的成分很大。明代驻固原的兵备副使郭凤翔游览须弥山后颇为感慨,便写下了绝句《登须弥山阁》:

春暮登临兴,寻幽到上方。

云梯出树梢,石阁依空苍。

香火很盛,是说老百姓多来此登山焚香。郭凤翔留下的《登须弥山阁》诗,说明政府层面的人也是来须弥山游览的。只是明代时,固原八景之一的“须弥松涛”还没有成为约定俗成的称谓,但须弥松涛的景观,游人们肯定是要去观赏和领略的。

到了清代,“须弥松涛”列为固原八景之一后,须弥松涛景观为四方游人所倾慕,前往须弥山焚香拜佛与游览观光的人有增无减,周边的人们也都慕名而来,盛况空前。清代人李毓骧的诗《须弥松涛》正是这种拜佛与游览现象极为兴盛的时代再现,其诗云:

古刹巍然近石城,苍松万树自纵横。

维摩有室搜灵偈,逢义题山问旧名。

一幅云屏开画界,半天风铎助边声。

宵深唯听龙曲吟,随在参禅百虑清。

这里不但描述了清代须弥山游人拜佛游山,香火盛极一时的文化时尚,而且再现了“须弥松涛”的胜景。“宵深唯听龙曲吟”,就是“须弥松涛”夜来声音惟妙惟肖的写照。遗憾的是,须弥松涛景观毁于清代后期的战乱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修筑寺口子水库时期人为的破坏。经过30余年的修养生息,“须弥松涛”涛声再起,虽然不及清代时期兴盛,但作为固原八景之一的景观,仍在历史的涛声里回荡着挥之不去的余韵。而今,登上须弥山的山峦,阵阵清风吹来,但见绿波涌动,声音随波而来,正如同流行歌曲里曾唱过的“涛声依旧”。这涛声,将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使游人会在轻风与涛声中体悟:山峦依旧,轻风依旧,涛声依旧,只是人间世事沧桑,难免要生出些感慨来。

1999年暮春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