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软文创意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3 语言网络化

前不久,朋友出了一本地域人文著作《解码福建》,该书视角平民、视野开阔、语言接地气,不带哪怕一丝同类作品中常见的官样文章。可是,有一天该书的出版社在二审时,给出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文章太口语化,比如‘确实’、‘然而’等词语用得太频繁”,朋友问笔者:“元芳,你怎么看?”当时笔者只回了一句:编辑是不是岁数大了?果不出其然,后来知道,那位编辑就是退休了再被出版社请回发挥余热的老员工。

“确实”、“然而”之类都被称之为太口语化了,那上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看那些通篇是网络语言的自媒体神文,不是要被气吐血?习近平主席针对外国某些政客就说过:有的人身体进入21世纪了,头还留在20世纪。确实,当今社会“之乎者也”已没有市场了,文白相杂的文章,更不显得你有文化味。能交代清楚一件事的就是好文章,要是不跑题、能讲明白一件事,又文字生动、接地气、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甚至鲜活有趣,那就是一篇从内容到文字都无可挑剔的文章,甚至是美文,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在微信这种社交媒体中。

在微信上,能让笔者膜拜的神文是什么?肯定不是一些严肃的文人正襟危坐写出的所谓正规的文章,而是六神磊磊的《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该文章笔者读过很长一段时间了,现在还记忆犹新。该文通篇充斥着网络语言,却又不牵强做作,再加上内容读起来出见识,故事性又强。更让人赞叹的是,古代的杜甫被作者描述得仿佛就是当下身边的某个人,很有意思。一篇长文一口气读下来,不仅不觉得乏味,还深感解气。在笔者的眼中,该文不是散文,胜似散文。

《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阅读案例原文

(也可在微信“发现”中搜索书名号里的文章标题阅读)

语言不必太正经,更不能严肃,应尽量轻松化、网络化与口水化。这就是自媒体软文行文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