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14: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 课堂撷段 |
……
师:大家一起在米尺上从“0”点起,找出1米的地方,同学们相互看一看、查一查。
(学生积极动手,气氛十分活跃。)
师:大家一起在米尺上从“0”点起,找出1米的地方,并相互交流一下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几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米、分米、厘米、毫米几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
师:请大家分组测量一下我们双臂伸平的长度。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每组要测量2人。
2.每组选一个记录员记录测量的结果,还要选一个汇报员汇报你们小组测量的情况。
3.要求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完成。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分组活动。)
【课中赏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尺上找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地方,为测量双臂伸平的长度做准备。让学生分组测量双臂伸长的长度,为小数的产生创设一个亲身体验和真实情境。
师:请每个组的汇报员把你们组测量的结果迅速写在黑板上。
(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了135厘米、132厘米……)
师:从各小组测量的结果可以知道,我们双臂伸平的长度不是刚好整米,余下的部分是多少呢?(教师指着135厘米问学生)
生:余下的部分是35厘米。
师:余下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
生:用米作单位是米。
师:同学们再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度。
生:课桌的长是6分米。
师:课桌的长不足1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
生:课桌长米。
师:像米、米这些分数,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新的数——“小数”来表示,可以写成0.35米、0.6米。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小数就是这样产生的。
师:同学们再议一议,小数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小数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平时我们在哪里见到过小数?
生:商店里商品的单价、数学课本的单价。
师:关于小数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师:接下来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几个问题,如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你是怎么想的?
师: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你知道吗?
生:米写成小数是0.1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举几个分米数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的例子。
(学生举出2分米、3分米、4分米等例子。)
师: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
(学生踊跃发言)
师:里面有2个,里面有3个,也就是说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分数单位,也是分数的计数单位。
请观察上面的分米数写成分数和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积极讨论发言)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把这下面几个空格填好。
1.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 )毫米。
2.1毫米是米,写成小数是( )米。
3.8毫米是米,写成小数是( )米。
4.13毫米是米,写成小数是( )米。
师:千分之几的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几?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分数单位,那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米也就是1分米,米也就是1厘米,米也就是1毫米……1分米等于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所以每相邻两个分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上面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分下去,还可以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
……
【课中赏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教师讲,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问题的提出富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师:请大家分组交流一下你自学的情况,并对别人的观点发表不同的看法。
(学生分组交流自学情况,有的用自己的话说,有的照本宣科。)
师:谁来说1/10米为什么可以写成0.1米。
(学生发言)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些分数单位每相邻两个分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因此,上面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来写。不足1米时在整数的个位写“0”,然后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在圆点右边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十分之几;在圆点右边用二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在圆点右边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千分之几
……
(学生发言)
……
【课后随笔】
小数的产生学生是否真正有体会,小数的意义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小数这种数感是否初步建立,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否得到发展,学生能否与他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生是否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是否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否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这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