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课随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课例15:9的乘法口诀

| 课堂撷段 |

……

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的时候不仅要吃粽子,有条件的地方还会举行划龙船比赛。

(教师播放赛龙舟课件。)

师: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9条龙船。

师:1条船上有几个人?

生1:8人。

生2:9人。

生3:9人。

师:2条船上共有几个人?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课中赏析】

让学生通过观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的“龙舟赛”场面,集中儿童的注意力,让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进一步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同时还让学生从中受到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的感染。这样的导入不花费时间,却起了导入最重要的作用——高度吸引学生。看到学生坐得笔直,眼睛炯炯有神,我们也期待着课堂精彩继续。

(出示袋鼠跳跳课件。)

师:小袋鼠在干吗?跳一下是几?

生:9。

师:表示什么?

生:1个9。

师:跳两下是多少?

生:18。

师:你是怎么想的?接着跳,现在是多少?

生:3个9、4个9……9个9。

师:方格中的数会填吗?用乘法算式怎么列?

生:1×9或9×1。

师:乘法口诀怎么编?

生:一九得九。

师:你能根据小袋鼠每次跳的得数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吗?

生:能。

(翻书完成书上的算式和口诀)

【课中赏析】

教师把编口诀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在学习了1到8的乘法口诀以后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尝试的,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挑战。从“扶”到“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九得九以后,借助“袋鼠跳”的数轴图,让学生独立完成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很多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口诀的编写,并能根据口诀写出相关的乘法算式。在教师的奖励下,学生有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够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做好一件事,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在9的乘法口诀中藏着很多奥秘,完成练习第3题,圈出9的倍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完成后同桌交流各自的发现)

生:2×9=18,9×9=81,积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了位置。

师:像这样的规律还有吗?

生:3×9=27,8×9=72

(好几个学生把剩下的全部说了……课件直观演示)

生:积的个位依次加1,十位依次减1。

生:中间一行都是9。

生:积的个位和十位加起来都是9。

师:举个例子说说。

生:9×9=81,8+1=9

师:积十位上的数字加个位上的数字等于9是吗?这样的例子还有吗?

生1:7×9=63 6+3=9

生2:8×9=72 7+2=9

生3:6×9=54 5+4=9

……

【课后随笔】

学生探索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原本枯燥的识记和计算中引入探究和发现的思路,把这一环节变成了课堂的一个亮点,提高了教师授课的层次。喜欢探索是人的天性,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9的乘法口诀的一些规律。课堂上,由于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教师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以致巩固练习的时间减少。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和进行适当的练习并不矛盾,但是两者都需要时间,在探究这里舍得花时间,练习的时间就相对少了,探究如果不花时间那么就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这两者该如何整合呢?这又是一个大问题。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科的特性,利用课堂资源,注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能力,我们的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效果更好,也间接解决了探究和练习时间冲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