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进展及研究简况
(一)教育管理层面
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具有鲜明的历史烙印,不同的历史时期评价标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同时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施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就是要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教学工作的改革必然要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改革,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推动教学改革任务的完成。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教育部多次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估,这些评估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教育部这个层面的工作主要是制定各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和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而教学质量的评价则是各省、市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基本上是以省、市为单位完成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还组织实施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学术研究概况
陕西、河北、河南、广东、山东、湖南、广西北京市、南京市和青岛市等地的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但目前国内尚未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教学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未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统一实行动态反馈型控制。
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2008年由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刁哲军主持完成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该研究对国内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构建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该研究指出,在影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诸多要素中,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课程标准和培养模式、教学运行与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监控等要素深刻的体现着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其内涵和标准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和时代特质,这些要素是评价和评估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
(三)本研究的特点
由于刁哲军主持完成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提出的指标体系是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之前完成的,所以一些最新的改革要求无法体现,另外,通过课题组与部分职业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座谈,发现一些指标的标准存在着过于理想化和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这也正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本课题首先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否能够就业,是否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是否受社会欢迎,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基本标准。然后对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水平和校园文化七大因素分别进行了剖析。
本课题构建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指标”和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等精神,充分吸收到指标设置中,对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