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质量由教师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两部分组成,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反映。而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由社会、学校、办学理念、师资水平、生源、教学设施和管理能力等因素组成。在影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水平和校园文化等共同构建了教学质量形成的基础要素。
(一)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学校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在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专业设置的评价要素是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和规范性。
专业设置的适应性是指,已设各专业适应区域或相关行业现实与发展趋势的需要,专业技能方向与企业的职业工种岗位对接。专业设置的规范性是指,凡是与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相近的专业应规范名称;开设专业属于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开设专业属于“订单培养”性质的,能够按照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完善课程体系。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要素包括师资结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业务培训和教学研究成果,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全面落实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两个月的培训制度,提高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既要有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专业实践技能和能力。二是通过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等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三)实训基地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校内实训基地的评价要素包括实训设备、工位数、实训环境和管理与运营。实训设备指的是,多数专业都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部分专业建立了模拟实训室,利用专业仿真实训软件开展仿真教学。工位数指的是,各专业的实训设备充足,按照分班教学需要,达到每生一个工位。实训环境指的是,重视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建设,引入了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创造了真实的工作场景。管理与运营指的是管理制度健全,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实训成本。校外实训基地的评价要素主要是校企合作的落实程度。
(四)课程与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的评价要素为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职业学校应该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要求一致。各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训项目都应该有教学大纲,并能认真贯彻执行近年来国家和省颁发的教学大纲,严格按大纲要求组织教学。教材建设的评价要素重点是教材的选用。职业学校应该严格选用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杜绝盗版和复(翻)印教材的现象。
(五)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主要规定和规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培养什么规格、什么层次的人才,属于培养目标问题;二是“怎样培养符合培养目标的合格人才”,属于培养方式、培养手段问题。这两个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属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要素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
(六)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的评价要素包括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生组织与管理、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和技能大赛制度。其中,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和技能大赛制度是重点。
(七)校园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评价要素包括精神、物质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文化建设。其中,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是,校园环境应该根据学校专业实际营造体现现代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