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华民族的保健思想、养生文化;另一个是哲学思想文化。太极拳中蕴涵了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
一、太极拳是东方养生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科学地阐述了动与静两个矛盾的方面,解决了它们的和谐问题。中国古代的养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比如《皇帝内经》里关于“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元,病安从来”。这就是强调“静”;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谈到要“常动摇”,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观点,这是“动”;《庄子》中也谈到“吐故纳新”“熊经鸟伸”,这是动静结合。这些都是从动、静两个方面来说明健身保健、益寿延年的思想。太极拳在动静结合方面有突出体现,太极拳从养生角度更全面一点,要求心静意导,动静结合。太极拳很注重心态,精神意念的运用。在打拳当中,做到动中有静,动中寓静,特别提出“先在心,后在身”,要把形意结合起来。这对于人的神经系统,对于人的心理调节,对于精神的调控、熏陶,都有很好的影响。
太极拳追求平衡与和谐,要用意识引导动作。通过练拳架子,达到形体与精神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很重要,练太极拳没有进入到“形与意合”的状态之中就不算入门。这就好比唱歌,仅用嗓子哼哼几句,那只是简单的发声,只有感情上、精神上的参与和共鸣,才算进入到“声乐”的层次了。这种形与意合的状态,对神经紊乱和意识疲劳的消除有积极作用。一些科学家曾对练习太极拳的人进行脑电波监测,发现有明显“异动”,大脑进入以α波为主导作用的同步化、有序化状态,即大脑高度宁静的功能状态,这说明练拳对神经系统是有良好影响的。练习太极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未来的社会里,高科技、高脑力劳动、激烈竞争是主要特点。在这样的社会里,练习太极拳是非常有益的。东方养生文化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有它的特殊价值和体现。
二、太极拳中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太极拳以太极阴阳为哲学基础,外示安逸、内固精神。这点在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技术要领当中都表现的非常清楚。在太极拳练习和日常的行为规范当中,特别强调宁静致远、以静制动这样一个原则,它主张刚柔结合,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行为文化。我们强调的是温良恭俭让的行为处世态度,这都在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当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太极拳的攻防原则之一是:“以静制动,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讲究后发制人,不以力胜人;讲究巧,要服人,而不伤人。具体表现是处之如少女,夺之似猛虎,你不动我,我对你非常友好、非常柔和、非常沉静,我绝不主动出击。但是你要侵犯,一旦发作起来,我要非常快地反应在你前边,非常刚猛地以变应变制服对方。
太极拳的攻防原则之二是:“以柔克刚。”对方一来,我不硬顶,而是顺势牵引,当对方退却时,我就顺势推送,这就要求有一个很好的技术技巧,同时也是一种行为指导思想。我们要用小力、巧力,而不是暴力。例如太极拳讲究捋、按。“捋”不是生硬的拉,而是借着你的力,顺下来;“按”不像推铅球一样前推,而是借着你的劲,顺势往前推。这是在一种巧妙的柔和当中,破坏掉你的进攻,达到瓦解,使你心服口服。所以我觉得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人文文化。它与争强好胜的、以力服人的方法有本质的区别。中国古代许多军事家都很注意武术,甚至是很优秀的武术家。我们如果仔细研究中国兵法,会发现它与拳理、拳论是相通的、一脉相承的。
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天人合一”,强调平衡,强调整体。太极拳要领中提出中正安舒,在拳理中强调神舒体静,体现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美相互结合。有些运动比如健美,比较强调肌肉力量,通过肌肉的发达、健壮表示向上。而太极拳则用安逸表现一种信心、和善,也是向上的气质,殊途同归。这也是许多外国人在中国,通过接触太极拳,体味到的中国文化。
归根结底,太极拳在人文精神方面,体现出主体的积极运动精神,出发点是主动的,不断适应社会、适应客观,只不过是以一种柔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太极拳理论充满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但更多的不是谈哲学,而是谈哲学在拳术中的运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开头说:“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这是说一个主题思想,后面大量谈到是适应客观情况,如“人刚我柔谓之 ‘走’,我顺人背谓之 ‘粘’”,讲究由被动变为主动,以小力胜大力,怎样能够借力使力,四两拨千斤,不要引起力的对抗。这就更多的是强调阴阳变化,懂得辩证法。《太极拳论》强调由柔化入手,首先是得机得势。“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谈的也是技巧,是练法。“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这是讲究协调,讲究连贯性。《拳论》当中说,“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这些东西完全是从实际中来的。我看到日本的相扑,很多也是借力借势,虽然不分体重级别,但一些小级别却常常得到了冠军。很多对抗项目都是力和巧的对抗,乒乓球近台快攻与削、拉弧圈有不同的技术,也是力量、速度与旋转、技巧的对抗。以柔克刚、小力胜大力,不是太极拳独有的,只不过太极拳特别强调了这点。太极拳是一种“松静”的运动,这对于其他项目也有借鉴意义。
所以,我们学练太极拳,不仅要学好技术,更应学好《太极拳论》等几位名家著作,这些都是宝藏。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基础上,要敢于比他们更高,更有时代性,不要局限于他们的窠穴。